学术投稿

椎-基底动脉形态改变与TIA关系

王卿

关键词:TIA, 3.0T MRA, 椎-基底动脉, 形态学改变
摘要:TIA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以及大型新仪器的投入使用,应用3.0T MRA技术来探讨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与TIA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利用3.0T MRA观察病人椎-基底动脉过度弯曲、移位、缩细、狭窄、闭塞、缺如或消失等形态学改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5例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黄连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黄芪建中汤,治疗6周后,分析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中完全缓解33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完全缓解23例,有效1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0.91%.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郝广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在任何成年人,多见于中年人,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作者:李响玲;胡天喜;李惠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50例腋淋巴结转移瘤活检的病理学分析

    目的 探究腋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学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我科诊断的50例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转移瘤原发部位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已知原发瘤部位(MKO)的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受累及淋巴结侧位、转移瘤基本组织学类型等与原发瘤部位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研究腋淋巴结转移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Her-2和Ki-67的表达.结果 女性患者的年龄总体上显著低于男性,并且女性年龄分布范围较广泛.腋淋巴结转移主要为腺癌,原发部位主要为乳腺、肺、食管、子宫颈等.结论 腋淋巴结转移瘤在女性主要考虑来自局部引流区域,在男性则主要考虑来自胸腔和腹腔器官.

    作者:王琼;蔡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四肢骨折60例

    目的 探讨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通过小夹板固定配合院内中药制剂内服和外敷治疗四肢骨折后对患肢进行正确的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 上肢骨折29例4~5周后取消夹板,开始功能锻炼,恢复良好;下肢骨折31例5~6周后取消夹板,开始功能锻炼,恢复良好.结论 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四肢骨折后通过正确的康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倪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20例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卫生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4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20例患者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20例患者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较单纯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能够起到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赵师墨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异痛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及β-EP表达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异痛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及β-EP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8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异痛消胶囊组)90例、中药对照组(散结镇痛胶囊组)60例、西药对照组(芬必得胶囊组)31例,治疗前后在卵泡期的相同时间于上午10时前取空腹静脉血3ml抗凝,并对微循环指标TXB2、6-keto-PGF1α、β-E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TXB2水平明显降低 (P<0.01),与中药对照组比较降低也较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6-Keto-PG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中药对照组比较升高也较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异痛消胶囊能明显升高β-EP水平、降低TXB2水平,调节6-keto-PGF1α、TXB2平衡.

    作者:刘桂兰;石晶;赵铭宇;刘树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8例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91例,将治疗组用中医辨证治疗与对照组中成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治愈57例(62.64%),总有效率90.11%;对照组治愈38例(41.76%),总有效率70.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利用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椎-基底动脉形态改变与TIA关系

    TIA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以及大型新仪器的投入使用,应用3.0T MRA技术来探讨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与TIA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利用3.0T MRA观察病人椎-基底动脉过度弯曲、移位、缩细、狭窄、闭塞、缺如或消失等形态学改变.

    作者:王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分期辨证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9例

    目的 通过对69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讨论中医辨证治疗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9例,采用中医辨证联合手法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疗程2个月以上.结果 6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愈63例(91.3%),好转6例(8.7%),未愈0例.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对临床应用有意义.

    作者:沈凯;张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医骨科开展优质护理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实行患者包干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分层使用,调整排班及各班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建立护士培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结果 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曾艳;傅虹;李晓英;何水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龙胆泻肝汤治疗阴痒、蛇串疮、湿疮60例

    目的 对龙胆泻肝汤治疗阴痒、蛇串疮以及湿疮进行临床观察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疗的阴痒、蛇串疮、湿疮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阴痒患者18例,蛇串疮患者22例,湿疮患者20例,分别标记为A、B、C三组,对三组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以30天作为一个疗程,选择患者症状恢复情况作为判定指标,观察其疗效.结果 A组患者中完全治愈者12例,好转者5例,无效者1例;B组患者中完全治愈者7例,好转者13例,无效者2例;C组患者中完全治愈者12例,好转者9例,无效者1例.结论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上对阴痒、蛇串疮以及湿疮的效果显著,且副反应小,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黎平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 主要研究常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上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所诱发的不良反应形式多样,发热、皮肤及其附件的反应居多,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 中药注射剂可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在使用中应小心谨慎,保持高度警惕性.

    作者:吴俊姬;刘协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药内服配合芒硝热敷治疗胰腺炎60例

    目的 探讨中药内服配合芒硝热敷治疗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胰腺炎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在基础治疗上服用中药;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芒硝热敷.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胃肠道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8.3%、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83.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排气时间、肠道哮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配合芒硝热敷治疗胰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斌;彭卫平;曹渊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耐药肺结核39例

    目的 探讨中药养阴润肺汤配合3HREZ(S)/6HRE药物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HREZ(S)/6HRE药物治疗,或者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对用药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于此同时再给予保肝辅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再配以中药养阴润肺汤.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胸片吸收好转率、血沉恢复正常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痰菌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胸片吸收好转率及血沉恢复正常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且两组疗效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崩漏50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 中西结合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组.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比单用西医治疗疗效好.

    作者:周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儿科毕业实习生临床技能强化培训的探究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技人员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并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方能胜任其本质工作.医学生要成为合格的医师必须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临床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能力、诊断性检查的选择与应用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制定系统治疗计划的能力.

    作者:姜之炎;徐彬彬;吴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医儿科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思路之浅见

    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方向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很难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这其中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生又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培养模式应更加仔细斟酌.笔者通过长时间的管理中医儿科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出本文,以供广大研究生管理者们进行参考.

    作者:蒋锴;田美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注重综合实验的开设

    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实践能力、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孙自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药膳养生堂经营的探索

    为了了解药膳养生堂的经营管理模式,以走访考察方式对市场上的药膳养生堂展开调研.通过对走访所得情况进行辨证分析,得到关于建立经营药膳养生堂的可参考信息,使蒲公英药膳养生堂的构想实际化.

    作者:吴丽雅;马慧玲;张华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53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B组患者同时接受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发现,B组缓解率和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现,B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德元;计美平;俞莲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