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T波倒置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张蔚;梁瑛;朱光发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肺灌注
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T波倒置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患者危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5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确诊为APE患者65例.内容包括:(1)一般临床资料;(2)心电图异常类型及T波倒置导联数;(3)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图像半定量分析及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4)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收缩压(SPAP) ;(5)动脉血气分析(pH、PaCO2和PaO2);(6)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波倒置导联数预测PPDS>50%和SPAP>50 mm Hg的准确性.结果 共40例APE患者纳入本研究,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51±14)岁.PPDS>50%者21例,SPAP>50 mm Hg者13例.心电图T波倒置导联数与核素肺灌注缺损面积呈线性正相关(P<0.01);与血气氧分压呈线性负相关(P<0.05);与肺动脉收缩压呈等级正相关(P<0.01).以肺灌注缺损大于50%为分界点做出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96.结论 心电图T波倒置导联数可以用以预测较大面积的急性肺栓塞.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图T波倒置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电图T波倒置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患者危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5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确诊为APE患者65例.内容包括:(1)一般临床资料;(2)心电图异常类型及T波倒置导联数;(3)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图像半定量分析及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4)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收缩压(SPAP) ;(5)动脉血气分析(pH、PaCO2和PaO2);(6)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波倒置导联数预测PPDS>50%和SPAP>50 mm Hg的准确性.结果 共40例APE患者纳入本研究,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51±14)岁.PPDS>50%者21例,SPAP>50 mm Hg者13例.心电图T波倒置导联数与核素肺灌注缺损面积呈线性正相关(P<0.01);与血气氧分压呈线性负相关(P<0.05);与肺动脉收缩压呈等级正相关(P<0.01).以肺灌注缺损大于50%为分界点做出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96.结论 心电图T波倒置导联数可以用以预测较大面积的急性肺栓塞.

    作者:张蔚;梁瑛;朱光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Osterix和核结合因子在成骨样细胞系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诱导成骨过程中,Osterix(OSX)和核结合因子(Cbfa1)及其两种亚型Cbfa1/P56、Cbfa1/P57表达的变化,了解OSX和Cbfa1表达与成骨细胞分化的关系,探求与OSX变化趋势一致的Cbfa1亚型.方法 在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培养的不同时间(0、4、10、14、18、22 d),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OSX、Cbfa1、Cbfa1/P56、Cbfa1/P57 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Cbfa1蛋白的表达;Van GieSon 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染色细胞Ⅰ型胶原;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结果 MC3T3E1在诱导成骨的培养条件下,从培养第18天开始出现矿化,第22天观察到明显的矿化结节形成.OSX mRNA、Cbfa1 mRNA和Cbfa1蛋白的表达量随MC3T3E1的成熟矿化逐渐增高,而Cbfa1/P56 mRNA表达量无变化,但Cbfa1/P57 mRNA在培养第18天和第22天的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 在MC3T3E1分化过程中,OSX和Cbfa1的表达量随成骨细胞的成熟逐渐增高.在Cbfa1的亚型中,Cbfa1/P57的表达与OSX表达趋势一致.

    作者:刘敏;莫朝晖;胡平安;谢艳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婴幼儿鼻泪管阻塞在社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的 总结婴幼儿鼻泪管阻塞在社区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辖区诊断为鼻泪管阻塞的11例13眼患儿行泪囊按摩、泪道加压冲洗及鼻泪管探通术,观察患儿的疗效.结果 本组11例13眼经治疗全部治愈,其中,按摩法治愈2眼,加压冲洗治愈9眼,鼻泪管探通术治愈2眼.结论 婴幼儿表现有眼分泌物多、溢泪,社区医师应想到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给予及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郭丽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CT对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NHL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0例CT表现为:肠腔扩大,类似瘤样扩张改变;6例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9例显示夹心面包征.结论 小肠NHL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借助CT表现可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晓阳;李会菊;邢国凤;张德江;赵林;胡文俭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客车坠江事故的现场救援体会

    目的 探讨客车坠江事故的特点和现场救援措施,以提高救援水平.方法 对3起客车坠江事故的伤害特点及救援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起客车坠江事故均发生在夜晚,均由司机人为因素引起,经现场快速评估和反应、及时营救落水人员、迅速分类救治及安全转运岸上伤员,108名乘客中死亡66名,存活42名.幸存者均为从卧铺大客车车窗甩出的乘客.结论 客车坠江事故具有不可预见性,时间、地点不确定性和伤亡突然性、大量性的特点,需武警、消防、海事及医疗等部门的分工协作.减灾措施要着手解决夜间照明、运输工具及工程抢险救援问题.建议建立水上应急救护队,客车装配救生设备.

    作者:李雄文;林健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急诊患者和陪诊者急救知识培训现状及需求

    目的 了解急诊患者和陪诊者急救培训现状及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5个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就诊患者及其陪诊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从未参加过急救培训者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80.5%;对常见的几项急救技术多数人掌握得不好;就诊患者与陪诊者在正确搬运患者、排除卡喉异物以及心肺复苏这3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意愿呈负相关(P<0.01),学历与学习意愿呈正相关(P<0.01).结论 患者及陪诊者参加急救培训的比例也较低,熟练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的比例较低;应针对患者及其陪诊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高其急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作者:李玉娟;关丽征;刘兰秋;彭迎春;王亚东;梁万年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痰铜绿假单胞菌2002-2005年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痰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离率及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7月痰中PAE分离率及其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1)2002-2005年4年间PAE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002年痰中PAE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与200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04年入住ICU患者的PAE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与非入住ICU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05年ICU的患者PAE对上述药物的敏感率与非IC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E的分离率和耐药率均较高,医务人员需监测PAE耐药特点及变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何林林;李京明;刘双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及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并总结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收治的9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中,52例行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者3例,其余49例均治愈;手术治疗41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是出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及脑外伤.结论 小儿具有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理特点,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过程中,应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合理应用腹腔穿刺、B超、CT等检查,严格掌握手术治疗适应证.

    作者:金哲敏;童伟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糖尿病血糖监控一例分析

    1 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1999年夏2次测空腹血糖分别为15 mmol/L、1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2%,诊断为糖尿病.给予口服格列喹酮,1个月后由口服药改为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R,每日早餐前注射24 U.根据病情变化自2006年底开始,早餐前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R 28 U,晚餐前注射6 U,同时早餐时口服阿卡波糖25 mg,午餐、晚餐时各服阿卡波糖50 mg.

    作者:孙南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SGR4和GFRa-1基因在小鼠睾丸移植物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小鼠睾丸异体异位移植物中SGR4和GFRa-1基因,对采用该动物模型进行睾丸组织移植在生殖医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 以新生1~2 d小鼠睾丸组织为供体,雄性去势免疫缺陷小鼠为受体进行组织移植;在移植后不同时间段(分为3 d、1~10周共11个组)取出移植物,采用RT-PCR法对移植物中生精阶段特异性基因SGR4和GFRa-1进行检测;分析2种基因在精子发生不同阶段出现的时间及表达情况,并与相应各时期正常小鼠睾丸中的基因表达相比较;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对比各种基因出现的时间与小鼠睾丸发育周期的吻合程度.结果 在11个时间段取出的移植物中,GFRa-1在出生3 d就开始表达,表达持续恒定;SRG4在出生2周内的小鼠睾丸中呈低表达,直至出生3周,SRG4基因在小鼠睾丸中开始大量表达,以后表达持续恒定在高水平.2种基因表达趋势与正常昆明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基本相同,并与小鼠发育周期基本吻合.结论 将新生小鼠睾丸组织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后,生精细胞的发育在组织形态和SGR4、GFRa-1基因出现的时间上与正常小鼠相似.

    作者:肖琴;于洁;龙霞;万汇涓;叶静;张芳婷;尹美珺;房家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甲状腺疾病与咽异感症的相关性

    咽异感症即咽部感觉异常,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或把此症看成是纯粹心身性疾病或精神躯体性疾病,使患者病情反复迁延[1].其实大部分咽异感症是许多种疾病叠加到咽部所产生的一组咽部综合征,但由于不被重视,治标不治本,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不亚于器质性病变.近年有关甲状腺疾病的文献报道发现部分咽异感症与甲状腺疾病关系密切[2-4].我们共发现10多种甲状腺疾病可致咽异感症,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宋丽华;张瑞迪;米光曦;王淑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线粒体DNA突变和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生成的场所,人类线粒体DNA(mtDNA)上有37个编码基因,其中有13个蛋白质基因,2个rRNA基因和22个tRNA基因.mtDNA突变是引起多因素疾病和部分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线粒体基因组学、mtDNA疾病模型,mtDNA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mtDNA疾病的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于君;高政南;杨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8周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48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比较1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eAg、HBV DNA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hild-pugh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BeAg血清转换1例.HBV DNA阴转率为86.7% (13/1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8周,HBV DNA载量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分级B级者获得改善为突出.

    作者:金怡;于红卫;李娟;张汾燕;孟庆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瑞巴派特辅助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瑞巴派特辅助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胃黏膜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胃黏膜改善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治疗组1例发生上腹部饱胀感.结论 常规药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有较好的疗效,它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且并发症少.

    作者:裴继华;闫俊;蒋益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氯氮平和舒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氮平和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舒必利组32例,氯氮平组32例,氯氮平组给予氯氮平200~400 mg/d,平均(230±30)mg/d;舒必利组给予舒必利0.6~1.0 g/d,平均(1.0±0.3)g/d,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MI、FBS、TG、CHOL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男、女患者的TG、FBS、CHOL、BM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必利组男、女患者腰臀比、FBS、BMI、TG、CHOL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氮平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大于舒必利,并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方炎;戴天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胃癌患者全胃联合脾切除术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全胃联合脾切除术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13例因胃癌行全胃联合脾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测定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和血小板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1周的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的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的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的CD62P阳性表达率与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CD62P阳性表达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因胃癌行全胃联合脾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血小板活化状态没有进展,不会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性.

    作者:刘斌;唐建荣;黄世锋;宋学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诊疗

    目的 总结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3月我院52例接受心包剥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心包慢性炎症改变34例,结核增殖性肉芽组织形成或干酪样变18例.胸部X线诊断为肺结核15例;23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诊断为肺内结核8例,双侧胸腔积液15例,心包积液3例,心包膜弥漫或局限性增厚23例(其中心包钙化4 例),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42 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心包增厚、粘连、心搏减弱,6 例有心包积液;心电图提示房颤11例,T波或ST段改变22例,窦性心动过速37例,QRS波低电压42例.常规颈内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全部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胸部正中切口行心包剥离术.1 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1.9%.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心律失常4例及肺部感染3例.出院时心功能Ⅰ~Ⅱ级45例,Ⅲ级6例.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和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缩窄性心包炎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儒正;吴朝光;朱艺;张红;洪萍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心搏骤停系列讲座——可能导致心搏骤停的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Framingham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为同年龄正常人群的9倍.心律失常是心衰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因.临床报道因心律失常猝死的患者占全部该病猝死者的1/2,另有报道在心衰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时,98%是由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引起,只有2%的心源性猝死与心律失常无关[1].在心衰合并的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据报道,心衰患者的成对和多型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为71%~98%,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28%~80%,其中由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者为35%~50%[2].

    作者:冯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循环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Ⅱ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Ⅲ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观察3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患者在进入声门检查及活检时HR与Ⅱ、Ⅲ组患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在进入声门检查及活检时SpO2、RR与Ⅰ、Ⅲ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有效的配伍方法.

    作者:龚华;钟涛;李春玲;鄢建勤;郭曲练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和ERG11基因研究进展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指1年中发生4次或以上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引起RVVC的病原菌主要是假丝酵母菌属中的白假丝酵母菌.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耐药现象占酵母样真菌耐药首位.14α去甲基酶(14-α-Demethylase,14-DM)为白假丝酵母菌与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的关键靶酶,羊毛固醇14α去甲基化酶(Lanosterol 14-α-Demethylase Gene,ERG11)基因是编码14-DM的基因,该基因突变和基因过度表达在介导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ERG11基因突变和基因过度表达在RVVC患者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做一综述.

    作者:钟玉虹;刘小平;樊尚荣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