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敏;贾永林;李燕飞;段冉冉;景黎君;滕军放;贾延劼
目的 探讨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表现患者的ABCD2评分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326例临床表现为TIA的患者,于发病1周内入院,并查头颅DWI了解是否有高信号.按照DWI是否有高信号分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测定血清hs-CRP水平,观察所有患者ABCD2评分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且比较2组ABCD2评分及hs-CRP.结果 ABCD2评分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且脑梗死组ABCD2评分和hs-CRP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与ABCD2评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ABCD2评分越高,TIA发生率越高,hs-CRP越高越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二者联合有利于评估TIA患者病情风险与指导治疗.
作者:李江坤;张津华;付志新;赵春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5-02-2016-02我院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颅内压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颅内压及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率(58.82%)高于对照组(32.35%),并发症发生率(14.70%)低于对照组(3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耀泽;侯书杨;马龙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及NIHSS评分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TOAST分型并对神经功能的缺损进行评分,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值.结果 TOAST分型中常见的分型为LAA型及SAO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值进行高分型为LAA型,与其他亚型之间进行处理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其NIHSS评分与其他亚型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亚型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酸血症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存在密切相关性,NIHSS评分中以LAA型较高,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联系.
作者:王明强;刘小军;祁绍艳;周明锴;王生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综合性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药物治疗、导尿术、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进行综合治疗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8例,通过排尿次数、膀胱容量、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及国际LUTS症状指标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2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后排尿次数、残余尿量显著减少,而膀胱容量增加,排尿症状、国际LUTS症状评分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排尿功能,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武学;赵兴华;许长宝;郝斌;樊军芳;芦俊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10-2015-09收治的6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4例.单一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统计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高于单一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单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及生活质量,同时可大限度提高其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对慢性皮肤疾病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失眠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后治疗组主观评价睡眠质量、觉醒次数、睡眠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9%优于对照组的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失眠患者的症状,满意度较高.
作者:赵苏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11—2016-03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视空间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选项、定向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个月后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以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可改善患者认知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
作者:徐向东;黄贞;邢秋芳;王洁;张玉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素钠持续微量泵入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与hs-CRP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采用肝素钠首剂20~30 mg生理盐水稀释10 mL静注后每8 h 50 mg加生理盐水50 mL静脉泵入,根据每8 h复查APTT的变化调整剂量,逐渐减量持续72~96 h;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3 d和1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hs-CRP;随访30 d,比较2组日常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8%)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与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素钠持续微量静脉泵入可显著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与肝素钠抗炎作用相关,增加治愈率,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出血风险并未增高.
作者:黄伟;滕海英;毛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05-2015-03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组间比较,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组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工作红推广应用.
作者:胡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盐酸美金刚联合谷红注射液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23例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3组,其中Ⅰ组6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美金刚口服联合谷红注射液静滴,Ⅱ组40例仅给予美金刚口服,Ⅲ组20例仅给予安慰剂;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分别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蒙特利尔智能量表(MoCA)评测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Ⅰ组与Ⅱ组MMSE、ADL、MoCA评分提高幅度均大于Ⅲ组(P<0.05),Ⅰ组治疗后MMSE评分提高幅度大于Ⅱ组(P<0.05).结论 盐酸美金刚联合谷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李飞翔;焦红军;张晓晓;岳璠;吴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14-02-2016-02收治的16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50例,小动脉性闭塞性脑卒中(SAO)56例,心源性栓塞(CE)14例,不明原因性脑卒中(SUE)36例,其他原因所致脑卒中(SOE)8例;并收集同时期健康者84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不同TOAST分型患者Cys-C、Hcy、LDL-C水平并不相同,LAA组水平高,CE、SOE组水平较低.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ys-C、Hcy、LDL-C水平,可有效评估脑梗死病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补脾益肾活血剂改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以期探讨该方剂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04-2016-08收治的64例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者,采用单双号法,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补脾益肾活血剂,比较2组疗效和IGF-1、VILIP-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MSE、MoCA、ADL评分和IGF-1、VILIP-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观察组中医证候和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脾益肾活血剂改善非痴呆型认知障碍疗效确切,作用显著,丰富了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发生及进展机制的理论研究.
作者:马文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神经侵犯对早期舌鳞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09-2011-06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经确诊为早期舌鳞癌患者9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按是否明确诊断为肿瘤神经侵犯阳性分为2组,肿瘤神经侵犯阳性为观察组(n=42),阴性为对照组(n=56).2组均进行至少5 a随访,比较2组术后随访期间原发灶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复发情况,并了解2组术后3 a、5 a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28.57%显著高于对照组8.93%(P<0.01),原发灶局部复发率23.81%明显高于对照组8.93%(P<0.05);观察组3 a生存率85.71%略低于对照组98.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 a生存率73.81%明显低于对照组89.28%(P<0.05).结论 肿瘤神经侵犯可显著增加早期舌鳞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和原发病症局部复发率,且不利与预后发展.
作者:徐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8收治的11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急性脑出血组,并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检测其血清UA和CRP的浓度,并与8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出血组血UA、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预后良好组血UA及CRP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 血UA及CRP可能与脑出血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为脑出血的监测、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雅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检测,并根据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分为低T3组(T3值<1.34 nmol/L,21例)和正常T3组(T3值1.34~2.73 nmol/L,25例).对2组患者的甲状腺水平进行观察统计,并对2组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神经功能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低T3组在入院时和发病后90 d 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T3组(P<0.01),总T3水平与患者NIHSS评分情况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总T3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2组预后结果进行评价,低T3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低于正常T3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T3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显著负相关,说明低T3水平的神经功能预后与正常T3水平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相比较差.
作者:陈富生;蔡瑞艳;李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3.0 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426例在我院3.0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行开颅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物品准备、体位安置及术中磁共振扫描配合等.结果在磁共振复合手术间技术平台支持下,426例患者中肿瘤影像学全切率从28.4%提高到76.1%,13例因肿瘤得到大切除而获益,未发生与术中磁共振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建立精细化的 3.0T高场强神经外科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精准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毕慧萍;李正伟;聂云飞;李文萃;李胜云;李俊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15-07-2016-04诊治的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方法分组,研究组(n=32)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n=32)采取罗哌卡因联合氯化钠注射液麻醉,对比2组镇痛效果、神经阻滞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神经阻滞后30 min的VAS评分(0.04±0.00)分,神经阻滞优良率96.9%;对照组神经阻滞后30 min的VAS评分(1.36±0.15)分,神经阻滞优良率71.9%;2组神经阻滞后30 min的VAS评分和神经阻滞优良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术中疼痛感,提升其神经阻滞优良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作者:王俊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方法 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神经保护药物、控制血压、支持对症及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颅脑局部亚低温、冰毯及颈部大血管处冰袋降温7 d,维持体温35℃,后24 h逐步复温到正常.评价2组治疗前后脑血肿及脑水肿体积、血清MMP-9水平.结果 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脑水肿量较常规组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治疗3 d、7 d后较常规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减少血清MMP-9水平.
作者:李富强;王伟;冯涛;尹晓刚;邓倩;刘荣志;白宏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观察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结合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下肢痉挛肌群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加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强化运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2组患者进行MAS(改良Ashworth量表)、IEMG(肌表面肌电积分值)、PROM(被动关节活动度)、10 m MWS(10 m快步行速度)、FMA(Fugl-Meyer运动功能)、PCI(生理消耗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4周及8周后,2组MAS、IEMG、PROM、10 m MWS、FMA、PC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PROM(4.39±1.25)°、10 m MWS(18.12±3.47)m/s、FMA(25.16±2.55)分、PCI(0.51±0.21)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S(1.54±0.48)分、IEMG(37.95±4.48)分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PROM(4.42±1.01)°、10 m MWS(14.11±2.83)m/s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S(1.63±0.57)分、IEMG(46.94±8.17)分、FMA(26.44±2.12)分、PCI(0.47±0.15)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结合强化运动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步行能力,可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亚斌;冯海霞;白佳佳;苏明莉;韩丽媛;包爱强;梁学镖;乔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13-01-2016-10收治的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28例患者,以是否内镜辅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显微镜下切除18例为对照组,在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10例为治疗组,观察2组出现尿崩、电解质紊乱、垂体功能低下和肿瘤残留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出现尿崩1例(10%),电解质紊乱2例(20%),肿瘤残余1例(10%),无垂体功能低下和脑脊液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和残余,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任二朋;任增玺;王万卿;李万军;许梦雅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