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d表达的研究

尹慧敏;贾永林;李燕飞;段冉冉;景黎君;滕军放;贾延劼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 外泌体, 分离, Let-7D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外泌体的分离及外泌体中let-7d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1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TBM组),2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VM组),1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PM组)及20例正常脑脊液患者(对照组)的脑脊液,采取ExoQuick Precipitation提取法分离并纯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let-7 d表达水平.结果 (1)脑脊液中的外泌体,电镜下呈圆形或茶托状外形,直径40~100 nm,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发现其内含有不同程度表达水平的let-7d;(2)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d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et-7d表达水平结脑组、化脑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与对照组相比也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et-7d表达水平在化脑组与结脑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et-7d表达水平在结脑组与病脑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中可分离出外泌体,通过比较3种脑炎外泌体中let-7d的表达水平,发现在TBM患者中let-7 d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为其诊断提供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小脑内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男15例,女11例)小脑内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重点分析MRI特点及手术病理特征.结果 26例患者均行磁共振平扫与增强检查.T1 WI像呈低信号20例,等信号6例;T2 WI像高信号21例,混杂高信号5例;T2 FLAIR像高信号21例,混杂稍高信号5例;DWI像呈明显高信号23例,稍高信号3例.静脉注入Gd-DTPA后,明显强化20例,不均匀轻度强化6例.结论 小脑内髓母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对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占吉;杜玉玺;徐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d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外泌体的分离及外泌体中let-7d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1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TBM组),2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VM组),1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PM组)及20例正常脑脊液患者(对照组)的脑脊液,采取ExoQuick Precipitation提取法分离并纯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let-7 d表达水平.结果 (1)脑脊液中的外泌体,电镜下呈圆形或茶托状外形,直径40~100 nm,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发现其内含有不同程度表达水平的let-7d;(2)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d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et-7d表达水平结脑组、化脑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与对照组相比也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et-7d表达水平在化脑组与结脑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et-7d表达水平在结脑组与病脑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中可分离出外泌体,通过比较3种脑炎外泌体中let-7d的表达水平,发现在TBM患者中let-7 d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为其诊断提供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尹慧敏;贾永林;李燕飞;段冉冉;景黎君;滕军放;贾延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中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8收治的11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急性脑出血组,并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检测其血清UA和CRP的浓度,并与8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出血组血UA、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预后良好组血UA及CRP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 血UA及CRP可能与脑出血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为脑出血的监测、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雅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15-07-2016-04诊治的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方法分组,研究组(n=32)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n=32)采取罗哌卡因联合氯化钠注射液麻醉,对比2组镇痛效果、神经阻滞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神经阻滞后30 min的VAS评分(0.04±0.00)分,神经阻滞优良率96.9%;对照组神经阻滞后30 min的VAS评分(1.36±0.15)分,神经阻滞优良率71.9%;2组神经阻滞后30 min的VAS评分和神经阻滞优良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术中疼痛感,提升其神经阻滞优良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作者:王俊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动脉粥样硬化性类烟雾病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类烟雾病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缺血型动脉粥样硬化性类烟雾病患者(类烟雾病组)9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94例,检测所有对象血浆Hcy,同时记录所有对象的人口学、病史资料、临床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及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铃木分期,将类烟雾病患者分为烟雾血管逐渐形成组(铃木分期Ⅰ、Ⅱ期)、烟雾血管发展加重组(铃木分期Ⅲ期)、烟雾血管形状缩小组(铃木分期Ⅳ期)、烟雾血管逐渐消失组(铃木分期Ⅴ、Ⅵ期),比较4亚组间血浆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LDL水平升高,HDL水平下降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类烟雾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烟雾血管逐渐消失组血浆Hcy水平[(20.85±4.49)μmol/L]分别显著高于其余3亚组[(17.24±3.14)μmol/L]、[(17.98±4.07)μmol/L]、[(17.97±3.41)μmol/L](P<0.05),余各亚组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LDL水平升高,HDL水平下降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类烟雾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与缺血型动脉粥样硬化性类烟雾病患者分期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冯丽红;王景涛;卢宏;白蓉;马兴荣;付振强;孙桂芳;聂贝贝;彭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观察纤溶酶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伴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纤溶酶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中重度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2008-01-01-2014-06-01收治的临床确诊结核性脑膜炎并中重度脑积水住院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抗结核治疗,脑室外引流,脑室内注药及糖皮质激素应用,治疗组同时加入纤溶酶针静滴.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及脑积水变化.结果 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7例,无效12例(其中4例遗留不同症状后遗症);治疗组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脑积水缓解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静脉注射纤溶酶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中重度脑积水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使脑脊液各项试验指标较快恢复正常,明显提高结脑合并中重度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瑞霞;刘新;吴寒;王慧;李娅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外周血白细胞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血早期白细胞及其亚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AIS住院患者588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患者6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头颅CT或MRI梗死面积大小将AIS患者分为腔隙性AIS组151例和非腔隙性AIS组437例,比较2组白细胞参数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IS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1.073,95%CI:1.017~1.132,P=0.009)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68,95%CI:1.001~1.139,P=0.046)进入回归方程.非腔隙性AIS组白细胞计数高于腔隙性A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0.898,95%CI:0.811~0.995,P=0.040)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低白细胞计数为腔隙性AIS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对AIS的发生及梗死面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栗静;田婷;石正洪;冯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05-2015-03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组间比较,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组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工作红推广应用.

    作者:胡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动脉硬化易损斑块标志物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动脉栓塞的直接原因,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众多生物标志物通过不同机制参与易损斑块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及早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对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欢;卓文燕;朱培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表现患者的ABCD2评分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326例临床表现为TIA的患者,于发病1周内入院,并查头颅DWI了解是否有高信号.按照DWI是否有高信号分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测定血清hs-CRP水平,观察所有患者ABCD2评分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且比较2组ABCD2评分及hs-CRP.结果 ABCD2评分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且脑梗死组ABCD2评分和hs-CRP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与ABCD2评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ABCD2评分越高,TIA发生率越高,hs-CRP越高越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二者联合有利于评估TIA患者病情风险与指导治疗.

    作者:李江坤;张津华;付志新;赵春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01-2016-06我院收治的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有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按照Hunt-Hess分级法划分为Ⅰ~Ⅳ级.患者24 h、48 h及72 h不同时间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每个时间点手术40例.术后半年随访调查,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并用GO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观察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现象.结果 所有患者动脉瘤夹闭情况较好,无夹闭失败现象.应用GOS评分恢复良好108例(90.0%),轻度残疾7例(5.8%),重度残疾5例(4.2%).24 h、48 h及72 h内手术良好率分别为95.0%、92.5%、82.5%,无死亡.结论 显微开颅夹闭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且手术治疗越快,预后效果越好.

    作者:杨学;张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分析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双手精细运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情况,探讨该术式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3-2015-05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受试对象,按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相近的原则两两配对,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实施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照组不行任何治疗,回家正常养育,随访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时根据手功能分级(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MACS)、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66)评定患儿运动功能.结果 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MACS、FMFM评分较术前明细提高(P<0.05),对照组MACS、FMFM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GMFM-66评分随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68,P=0.058>0.05).而对照组GMFM-66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t=0.822,P=0.432>0.05).结论 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实施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可明显提高其双手精细动作能力,但在粗大运动方面的得疗效不确切,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作者:闫宝锋;李彬;木依提·阿不里米提;栾新平;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艾克拜尔·哈里克;买尔阿芭;逯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14-02-2016-02收治的16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50例,小动脉性闭塞性脑卒中(SAO)56例,心源性栓塞(CE)14例,不明原因性脑卒中(SUE)36例,其他原因所致脑卒中(SOE)8例;并收集同时期健康者84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不同TOAST分型患者Cys-C、Hcy、LDL-C水平并不相同,LAA组水平高,CE、SOE组水平较低.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ys-C、Hcy、LDL-C水平,可有效评估脑梗死病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2组护理结局.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应使用优质的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更好地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3-05—2016-10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2组总有效率,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同时对比2组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V)、脑血流速度(CBF)]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84%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MoCA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Mo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BV、CBF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水平,疗效显著.

    作者:段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按照各自病情特征,给予抗结核治疗并及时处置颅内高压等各种并发症.观察组给予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临床疗效,使用GQOLI-74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采用自制问卷比较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 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磊;张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11—2016-03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视空间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选项、定向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个月后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以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可改善患者认知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

    作者:徐向东;黄贞;邢秋芳;王洁;张玉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补脾益肾活血剂改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目的 分析补脾益肾活血剂改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以期探讨该方剂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04-2016-08收治的64例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者,采用单双号法,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补脾益肾活血剂,比较2组疗效和IGF-1、VILIP-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MSE、MoCA、ADL评分和IGF-1、VILIP-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观察组中医证候和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脾益肾活血剂改善非痴呆型认知障碍疗效确切,作用显著,丰富了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发生及进展机制的理论研究.

    作者:马文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护理对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对慢性皮肤疾病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失眠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后治疗组主观评价睡眠质量、觉醒次数、睡眠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9%优于对照组的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失眠患者的症状,满意度较高.

    作者:赵苏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10-2015-09收治的6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4例.单一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统计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高于单一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单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及生活质量,同时可大限度提高其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