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建
目的 分析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01—2016-0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1%,治疗组为9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改善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燕平;李燕梅;尹园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盐酸美金刚联合谷红注射液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23例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3组,其中Ⅰ组6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美金刚口服联合谷红注射液静滴,Ⅱ组40例仅给予美金刚口服,Ⅲ组20例仅给予安慰剂;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分别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蒙特利尔智能量表(MoCA)评测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Ⅰ组与Ⅱ组MMSE、ADL、MoCA评分提高幅度均大于Ⅲ组(P<0.05),Ⅰ组治疗后MMSE评分提高幅度大于Ⅱ组(P<0.05).结论 盐酸美金刚联合谷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李飞翔;焦红军;张晓晓;岳璠;吴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及NIHSS评分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TOAST分型并对神经功能的缺损进行评分,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值.结果 TOAST分型中常见的分型为LAA型及SAO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值进行高分型为LAA型,与其他亚型之间进行处理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其NIHSS评分与其他亚型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亚型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酸血症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存在密切相关性,NIHSS评分中以LAA型较高,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联系.
作者:王明强;刘小军;祁绍艳;周明锴;王生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8收治的11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急性脑出血组,并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检测其血清UA和CRP的浓度,并与8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出血组血UA、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预后良好组血UA及CRP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 血UA及CRP可能与脑出血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为脑出血的监测、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雅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3.0 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426例在我院3.0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行开颅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物品准备、体位安置及术中磁共振扫描配合等.结果在磁共振复合手术间技术平台支持下,426例患者中肿瘤影像学全切率从28.4%提高到76.1%,13例因肿瘤得到大切除而获益,未发生与术中磁共振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建立精细化的 3.0T高场强神经外科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精准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毕慧萍;李正伟;聂云飞;李文萃;李胜云;李俊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5-02-2016-01收治的4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针治疗,并选取同时期的42例常规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治疗3周后观察2组NIHSS、MBI、FM-B评分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MBI评分、FM-B评分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显著效果,可对脑神经元形成明显保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青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5-02-2016-02我院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颅内压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颅内压及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率(58.82%)高于对照组(32.35%),并发症发生率(14.70%)低于对照组(3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耀泽;侯书杨;马龙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浅昏迷、深昏迷患者行腰大池外持续引流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总结23例昏迷患者行局麻下腰大池外持续引流的护理配合.结果 23例昏迷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均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昏迷患者进行腰大池外持续引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妥善固定体位、严格无菌操作,手术成功.
作者:邵彩霞;周旋;周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2014-01—2015-12到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标准降压的方法口服降压药.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手术结束早期采用静脉降压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口服或鼻管的途径给予降压药.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血肿周围及侧镜像区NAA/Cr和不同时间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NAA/Cr下降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NIHSS评分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和7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治疗可明显缓解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情况,减轻神经元损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作者:彭形;肖刚;王广;谈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评分(7.2±2.2)较对照组(14.4±2.4)优;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满意率为95.5%,对照组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方法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伟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3 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又称为马查德约瑟夫病(Machado-Jo-seph Disease,MJD),是我国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HA)中常见的亚型,约占所有遗传性共济失调的 60%,其患病率为 3~5/10 万,仅我国就有4 万余名患者[1-2].该病以进展性小脑型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步态不稳、肢体摇晃、动作准确性变差等,可伴眼外肌麻痹、吞咽困难、舌肌纤颤、锥体征及锥体外系征等其他临床表现[3-4],多数患者在起病后 10~20 a内失去运动能力.
作者:张帆;史长河;许予明;张化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11—2016-03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视空间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选项、定向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个月后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以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可改善患者认知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
作者:徐向东;黄贞;邢秋芳;王洁;张玉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96例确诊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治疗组48例增加语言康复训练,连续训练3个月末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语言恢复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2组均可提高训练3个月末语言沟通能力,但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大程度恢复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患者早日融入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继续探讨与推广.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3-05—2016-10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2组总有效率,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同时对比2组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V)、脑血流速度(CBF)]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84%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MoCA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Mo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BV、CBF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水平,疗效显著.
作者:段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眩晕残障量表(DHI)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方法 对120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直到位置试验时眩晕症状及眼球震颤完全消失.患者在复位前和复位后5~7 d内分别完成问卷调查.随机选择12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在年龄及性别上与实验组进行交叉配对,将复位前、复位后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DHI分值上,手法复位后较复位前有显著改善(P=0.000),其中有6项显示未完全改善.手法复位后的DHI分值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在一些项目上仍有差异,症状改善并不完全.结论 DHI分值提示即使在成功的手法复位后,患者仍会遗留一些残余的主观症状,对于这些患者,后续的处理很重要.
作者:贾永林;付志新;张保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TN)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5-2015-04入院行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2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研究组,n=22)和同期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患者(对照组,n=30)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短期疗效,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分析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与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及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具有短期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可在促进TN患者病情转归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姚江伟;李芸;刘振威;姬翔;赵博;寇书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方法 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神经保护药物、控制血压、支持对症及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颅脑局部亚低温、冰毯及颈部大血管处冰袋降温7 d,维持体温35℃,后24 h逐步复温到正常.评价2组治疗前后脑血肿及脑水肿体积、血清MMP-9水平.结果 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脑水肿量较常规组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治疗3 d、7 d后较常规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减少血清MMP-9水平.
作者:李富强;王伟;冯涛;尹晓刚;邓倩;刘荣志;白宏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05-2015-03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组间比较,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组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工作红推广应用.
作者:胡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菖麻熄风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S)肝亢风动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0例T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菖麻熄风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安全性、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降低值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菖麻熄风片可有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肝亢风动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观察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结合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下肢痉挛肌群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加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强化运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2组患者进行MAS(改良Ashworth量表)、IEMG(肌表面肌电积分值)、PROM(被动关节活动度)、10 m MWS(10 m快步行速度)、FMA(Fugl-Meyer运动功能)、PCI(生理消耗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4周及8周后,2组MAS、IEMG、PROM、10 m MWS、FMA、PC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PROM(4.39±1.25)°、10 m MWS(18.12±3.47)m/s、FMA(25.16±2.55)分、PCI(0.51±0.21)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S(1.54±0.48)分、IEMG(37.95±4.48)分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PROM(4.42±1.01)°、10 m MWS(14.11±2.83)m/s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S(1.63±0.57)分、IEMG(46.94±8.17)分、FMA(26.44±2.12)分、PCI(0.47±0.15)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结合强化运动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步行能力,可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亚斌;冯海霞;白佳佳;苏明莉;韩丽媛;包爱强;梁学镖;乔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