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生脑卒中事件200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20万,是发达国家死亡人数的总和.每年我国为缺血性脑卒中支付的医疗费用超过100亿人民币.2002年统计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脑血管病均位居第二.预计到2020年,脑血管病将占世界疾病负担的49%.为此,各国政府对此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将是不堪重负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肢体、胸腹壁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我院于近两年采用辩证分型中药口服治疗该病13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原发性脑出血(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PICH,简写成脑出血-ICH)是指脑内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到脑实质,它有别于原发性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严格讲后两者不属于ICH范畴.在发达国家ICH占全部脑卒中的5%~10%,我国ICH所占的比例高于此数字,占15%~30%,有的地方可能更高.ICH的致残致死率极高,在30 d内的病死率为30%~52%,多因24 h内血肿扩大、严重脑水肿以及形成脑疝所致.幸存者以后每年有8%死于心肌梗死、猝死、颅外其他部位出血和肺炎等,多与首次ICH的合并症有关,只有1/3左右的病人到半年时生活才能够自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特应性皮炎因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恰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疗效.1 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1 概述介入神经血管内治疗学(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是在X线监测下,利用经血管内操作技术,在先进计算机数字剪影(DSA)系统的引导下,借助导引器械(导管、导丝)将药物或其他特殊材料递送到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部位,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包括脑、脑膜、颌面部、颈部、眼、耳鼻喉以及脊柱和脊髓因血管异常原因造成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进行诊断与治疗,以达到栓塞、溶解、扩张、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目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发生马尾综合征等神经毒性的报道逐渐增多,局麻药对脊髓神经的毒性也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局麻药脊髓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损伤部位、相关因素、发生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多年来,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存在着分歧,本文在阅读近年来文献的基础上,对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纳,包括流行病学、内固定的发展历程、手术适应证、术中的注意事项、手术后处理、内固定手术的预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及预防等.只要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当中注意严格遵守内固定的原则,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是有效的办法.了解这一高发的骨质疏松症骨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及早转往专科医院,从而大程度地减少医疗资源和社会经济的浪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细胞外基质处于不断代谢更新、降解重构的动态平衡中.然而病理性重构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血管再狭窄,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参与血管重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汽南社区卫生服务站从2002年起,在西城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和西城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康复专家指导下开展了脑卒中社区康复工作的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儿童癔症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如不引起重视,易致误诊误治.1999~2005年我们收治了16例误诊误治患者.其中院外误诊13例,本院就诊误诊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血栓药主要分为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 Drugs)、抗血小板药(Antithrombotics Drugs)、溶栓药或称纤维蛋白溶解药(Thrombolytics,Fibrinolytic Agents)3大类别.近年来,具有高抗栓活性和低出血副作用的新一代抗凝血药--低分子肝素的出现使临床医师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不射精症是较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之一,也是不育的原因之一.多采用西医或中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少[1],尤其是麻黄素、化学假体、穴位注射结合的方法报道更少.1995年以来,我们对收治的82例不射精症患者采用了上述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患者,女,40岁,公务员.主因鼻塞、头痛3个月,症状加重伴发热20 d入院.患者4个月前行拔牙术后出现发热3 d,应用消炎药物治疗后好转.1个月后,自感鼻塞、头痛,即在当地医院做CT检查示:鼻窦炎.予抗生素、对症等治疗后症状好转.3个月前患者出现小腿静脉突出皮肤形成肿块,并感疼痛,诊断为结节性静脉炎,经碘化钾等治疗后好转.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婴儿抚触术术是通过对婴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育的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育儿护理疗法,满足了心理、生理和社会等需求.婴儿抚触的概念近几年得到积极的推广,但要使这项技术真正社会化,必须从社区人群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他们的要求,帮助他们长期开展这项工作.国内有关在社区婴儿家庭中开展婴儿抚触术的报道很少.我们通过有效的社区网络对婴儿及家庭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婴儿抚触术开展的相关因素,然后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行为干预,希望以此使抚触术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研究证实脂联素具有胰岛素增敏及抗炎作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机制包括:脂联素可增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及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另外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有关.脂联素的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功能及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有关.因此对脂联素的研究有助于为糖尿病及其他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陈-施呼吸(CSR)﹞患者的心脏结构.方法应用睡眠初筛仪(瑞典博雅SC20)对住院的5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按呼吸紊乱指数(AHI)大小将患者分为两组,AHI<15者为不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对照组),AHI≥15者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实验组);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白天动脉血气分析;每位患者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及其他相关数值.结果睡眠中两组患者的低血氧饱和度、夜间氧减饱和度指数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白天清醒时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aO2、PaCO2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1)CHF患者合并CSR显示左房内径及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大;(2)CHF患者合并CSR可引起和加重夜间低氧血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2003年用救护车送至我院的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去向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年内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6 646例,男女比为1.65∶1;年龄(40.18±21.05)岁;每天12∶00~15∶00和21∶00~24∶00为到院高峰时间;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居前5位.前6位疾病为颅脑损伤、四肢或身体未特指部位损伤、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胸部心血管创伤;入院率为59.75%.结论 (1)新形势下急诊医学专业,特别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培训要以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分类和疾病谱为依据,根据疾病谱确立急诊学科的技术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2)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人类健康和急诊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要重视男性的安全防范教育;(3)要根据患者的就诊高峰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与院内急救工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肾上腺髓质素 (ADM)在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APSGN患儿(观察组)入院和住院第15 d时血清IGF-Ⅱ与ADM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APSGN患儿与正常儿的血清IGF-Ⅱ、ADM的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第15 d时APSGN患儿与正常儿血清IGF-Ⅱ含量间差别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 ,而血清ADM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PSGN患儿存在着IGF-Ⅱ和ADM水平改变.ADM增高可能与APSGN急性期患儿因机体防御作用使血压升高有关;IGF-Ⅱ降低可能与APSGN患儿肾功能受损和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但其在APSGN发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