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毅
目的:探讨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作用,总结护理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3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头痛、惊厥、发热、呕吐等对症护理,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应的引导与沟通,观察患儿身体恢复情况。结果治愈27例,好转4例,放弃1例,无死亡。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作用很重要,制定高效对症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愈率。
作者:白丽;张鹃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及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11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BP和DB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SBP和DBP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2组低频、高频及低频与高频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1),观察组低频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压力反射敏感度均高于治疗前,静息心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压力反射敏感度高于对照组,静息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减少血压波动,抑制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
作者:冯学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实验诊断方法、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与鉴别诊断,寻找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4-05—2015-05在我院就诊的2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病人脑脊液的病理学检查、显微镜检查、蛋白质及生化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对神经系统疾病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追踪治疗效果对诊断进行验证。结果不同病因引起的脑脊液的性状、颜色、生化检验等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均会引起脑脊液的改变,只有对病人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对症治疗,才能得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张同华;于淑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与进展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为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及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连续选取116例卒中发作48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SPIE‐GEL睡眠量表进行评分,根据NIHSS评分的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对2组患者的平均SPIEGEL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进展组患者的平均SPIEGEL评分与NIHSS评分变化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6例病情出现进展,发生率31.03%。平均SPIEGEL评分在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进展组患者平均SPIEGEL评分与NIHSS评分变化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睡眠障碍是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睡眠障碍越严重,脑卒中进展越明显。
作者:肖萌;王泽颖;周蒙蒙;李晓满;路文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术联合腰穿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06—2014-06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腰穿组和非腰穿组各40例,于术后定期接受头颅CT平扫检查,明确脑室通.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并于治疗后1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较对照组在脑室通.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上均明显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0例患者中29例在3~5d内复查头颅CT显示脑室通.,血肿大部分清除,其中22例血肿于1周内完全消失。(2)治疗1月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病死率低,脑积水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创引流术后采用腰穿放脑脊液治疗脑出血效果良好,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并提高有效率,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西坤;何勋;董卿;戴杏兰;刘聪林;卢永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入院后均行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期均为14 d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密切监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较对照组(75.68%)高,且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 TNF-α、IL-6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有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穿刺碎吸术后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有助于抑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反应,降低神经缺损程度,疗效显著。
作者:张松坡;高玉松;胡承啸;罗新铭;郭宏伟;柴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PC 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治疗,2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hs-CRP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t=4.328~6.356,P<0.05),且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3.655~4.759,P<0.05),2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均出现显著上升( t=3.987~5.035,P<0.05),且观察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3.394~4.358,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U=3.703,χ2=4.882,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1.010,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PCI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轻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与正常婴幼儿言语发育情况,了解轻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对婴幼儿言语能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出生时听力筛查未通过、3月龄经听力学评估确诊为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婴幼儿32例;听力正常婴幼儿35例为对照组。采用《婴幼儿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及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言语能力测试,并将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月龄时聋儿组的言语发育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该组言语发育商(developmentalquotient,DQ)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轻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对婴幼儿言语能力发育有影响,应加强听力随访工作,早期配合干预治疗。
作者:张慧;耿曼英;单子丽;李新蔚;魏秀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老年心房颤动(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凝治疗现状。方法选取2012-07—2015-07在我院住院确诊的179例老年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既往是否有房颤病史,分为既往有房颤组和既往无房颤组,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组患者既往有房颤组的风心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既往脑梗死的比例高于既往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单独应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既往有房颤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比例高于既往无房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NR值达标率均较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房颤并发脑梗死的抗凝治疗率及IN R值达标率均较低,对出血的担忧和监测IN R值的不便影响了抗凝药物的应用。
作者:丁同斌;刘士超;简立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我院2014-09—2015-03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轻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经颅脑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采取蒙特利尔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高危组患者认知功能低于轻危组,以动物命名试验、图形描画、数字交替试验、言语复述、语言流.、延迟记忆、警觉性、计算力、时间定向等方面评分降低明显;高危组较轻危组及中危组右侧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上升;3组仅大脑左侧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中危组、轻危组对比,频谱异常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损伤对患者认知功能可产生严重影响,是造成脑血管病患者出现认知及记忆障碍的相关原因,随着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多,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明显。
作者:苏成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03—2015-08确诊的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尤瑞克林组、纤溶酶组和尤瑞克林联合纤溶酶注射液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尤瑞克林组采用尤瑞克林粉针剂进行治疗,纤溶酶组采用纤溶酶注射液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14d后对比4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文战;司金超;吕受卿;岳慧丽;李兆民;付徐伟;任巧;常留军;王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宣教在精神科行保护性约束患者陪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10-2015‐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陪护家属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陪护家属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患者入院时通过幻灯片进行健康宣教,约束后发放宣教卡片进行个体健康宣教,并针对患者陪护家属的顾虑及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比较2组陪护对保护性约束的心理接受程度及对治疗的影响。结果干预组陪护对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99%)明显高于对照组(68%),对治疗的影响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化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陪护对约束性治疗的接受程度及满意度,减少患者约束时间及护士执行保护性约束所需时间,避免因约束对患者造成的躯体伤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淑云;刘延锦;宋学勤;张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及抑郁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4—2015-04我院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服用速效坐骨神经痛丸,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腰骶部痛评分、臀部痛、大腿外侧痛、腘窝痛、小腿后外侧痛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SQI评分(9.01±1.06)分、抑郁指数0.19±0.08及AngⅡ水平(28.99±3.21)pg/m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疲乏评分(64.43±14.21)分高于对照组(46.11±8.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抑郁情绪。
作者:苏维敏;陈剑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影响结核性脑膜炎(TBM )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0例 TBM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对2组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及体征、Glasgow 昏迷评分(GCS)评分、脑脊液(CSF)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脑积水比例、GCS评分、CSF压力、CSF葡萄糖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t=2.673~4.084,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M患者的不良预后与脑积水(OR=1.463)、GCS评分(OR=0.411)、CSF葡萄糖水平(OR=0.636)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TBM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全面把握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王娟娟;解建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以2012-12—2014-12我院接诊的80例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0例。常规组采取一般治疗,联合组采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痛觉和触觉评分联合组均高于常规组,常规组的运动功能神经远远低于联合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t=5.8189)。常规组总有效率50%,联合组总有效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8889,P=0.0486)。结论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痛觉、触觉和运动功能神经的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杰;李浩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一种精神疾病,病因不十分明确,患者在思维、情感、行为和感知等多方面存在精神不协调或功能障碍,出现幻听、幻视、兴趣减退现象,易反复发作,加重病情恶化,降低生活质量[1-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类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3]。本文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分裂药物前后甲状腺素、催乳素及糖脂代谢水平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敏;孙晓兰;殷月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4年我院收治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74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2组1次手术穿刺成功率及临床预后无显著差异,观察组鞘管置入时间明显延长,置入鞘管至球囊扩张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还能保证临床预后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丽;陈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全脑灌注在脑胶质瘤边界区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脑胶质瘤病例资料,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14例,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16例,均行全脑灌注扫描,测量CT增强与CT灌注上影像边界并求出面积,并在全脑灌注图显示的边界区、CT灌注边界外围区和健侧正常脑组织划定兴趣区,测量CBV。结果 CT灌注面积大于CT增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低级别取边界参考值,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级别胶质瘤以CBV 1.7700 mL/100 g为CT灌注边界截点时,灵敏度85.71%,特异度78.57%。高级别胶质瘤以CBV值2.2750 mL/100 g作为判断CT 灌注边界截点时,灵敏度93.75%,特异度93.75%。高、低级别都以 rCBV为1.0250为判断C T灌注边界截点,灵敏度93.33%,特异度83.33%。结论全脑灌注成像在胶质瘤边界区分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杭;梁新强;宾静文;吕健;陈晓武;杜成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7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于术后接受CFNB处理,对照组术后予以持续静脉镇痛(CIA)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72 h的R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TKA术后能够起到显著镇痛效果,不会对肌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可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是TKA术后理想的镇痛方式。
作者:戴国华;杨晓峰;谭克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在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12—2015-03收治的8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卒中单元模式下进行康复治疗,比较2组康复效果、住院时间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疗效、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治疗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元豪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