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瘤的误诊与诊断(附一例报告)

王萍;杜玉名

关键词:胰岛素瘤/诊断, 误诊
摘要:1 病例简介患者,男,23岁,因阵发性昏睡,抽搐,多汗,乏力近2年,加重2个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内科内分泌疗区住院.该患者于2年前无诱因、清晨空腹出现昏睡、呼之不应、大汗、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数小时,进餐后症状缓解.曾到某省会各大医院检查就诊,诊断为癫痫,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发病的2年期间出现类似发作约5~6次,每次发作都在清晨空腹和后半夜,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近2个月几乎天天发作.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6例临床分析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是指在头部外伤后首次CT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或手术探查证实的颅内血肿,或血肿清除一段时间后在颅内不同部位又出现的血肿.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延误治疗或处理不当常可导致不良后果.我科在1994年1月~2002年7月共收治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36例,本文就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的有关因素和观察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董建军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肿瘤坏死因子与儿童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免疫细胞、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过程.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是一种多效应的肽类生物活性分子,哮喘时各种过敏原使呼吸道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肺外周血白细胞活化,释放TNF,它通过增加细胞间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表达,诱导血小板活化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5、8的释放,刺激前列腺素、白三烯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过敏毒素的合成,导致哮喘时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TNF-α除具有炎性介质作用外,也可作为各种细胞因子的启动因子,影响与哮喘有关的染色体遗传基因的改变,故阻断TNF-α的释放或使用抗TNF-α抗体及基因治疗哮喘,可成为将来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一萍;尤胜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216例

    1979年5月~2003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湿性烧伤216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6例患者中男115例,女101例;年龄7个月~79岁,平均(23±5)岁.火焰烧伤者62例,热水(饭)烫伤者75例,鞭炮药烧伤者38例,热油烫伤者25例,电烧伤者11例,化学烧伤者5例.烧伤面积<9%者61例,10%~19%者84例,20%~29%者54例,30%~35%者17例;单纯浅Ⅱ度烧伤91例,兼深Ⅱ度烧伤79例,深Ⅱ度烧伤兼Ⅲ度烧伤46例,其中Ⅲ度烧伤面积均为1%~8%.

    作者:徐桂龙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和通过有效治疗纠正其中一些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加强人群中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及监控,并进一步指导预防和治疗对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佩源;李春岩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出血性脑梗死

    1 概念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又称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变(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颅脑CT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近年来由于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CT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逐渐增多,已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复查颅脑CT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至关重要,故临床上大面积脑梗死者,应常规在2周内复查颅脑CT,有条件者可行颅脑MRI检查.

    作者:张祥建;李春岩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外伤性颅内出血与血肿的诊断及急救处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多见、危险,却又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常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和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改变,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而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作者:焦保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胰岛素治疗的社区干预要点及方法

    社区干预要点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干预:首先要帮助患者克服两方面的错误观点:一是惧怕胰岛素,认为一旦应用胰岛素就会终生依赖;另一方面认为胰岛素疗效确定,只要注射了胰岛素就可控制病情,可以随便饮食.因此,要向患者讲明胰岛素的药理特性,使其明白使用胰岛素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不是万能的,必须和饮食、运动等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其次,要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1)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臀大肌、三角肌、股外侧肌、腹部等为常用注射部位;(2)选择合适的注射时间:据报道餐前30 min注射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餐前15 min注射胰岛素,认为餐前15 min注射胰岛素更加适宜[1].

    作者:杨瑞贞;范翠萍;刘金凤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全科医师晋升考核辅导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锌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儿科于2000~2003年用锌硒宝佐治RRI,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1987年成都全国儿科呼吸会议制定的RRI诊断标准[1],选取2000~2003年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RRI患儿2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7个月~8岁;对照组104例,男56例,女48例,年龄7个月~8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具有均衡性.

    作者:常树宝;马晓花;闫树学;李长忠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胰岛素瘤的误诊与诊断(附一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男,23岁,因阵发性昏睡,抽搐,多汗,乏力近2年,加重2个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内科内分泌疗区住院.该患者于2年前无诱因、清晨空腹出现昏睡、呼之不应、大汗、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数小时,进餐后症状缓解.曾到某省会各大医院检查就诊,诊断为癫痫,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发病的2年期间出现类似发作约5~6次,每次发作都在清晨空腹和后半夜,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近2个月几乎天天发作.

    作者:王萍;杜玉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甲胎蛋白、肝癌特异蛋白、α-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肝占位病变临床分析

    甲胎蛋白(AFP)诊断肝细胞癌( HCC)临床已应用多年,但部分HCC患者因AFP阴性往往被漏诊,肝癌特异蛋白(SHCS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是近年来出现的肿瘤标志物,为研究其对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我们对136例肝占位病变患者进行了AFP、SHCSP、AFU联合检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苏保亮;卢大雷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临床少见,主要是继发于卵巢假性黏液性囊腺瘤或阑尾黏液囊肿破裂,产生的黏液细胞种植在腹膜引起,腹腔内大量黏蛋白填充,形成假性腹水.它是低度恶性疾病,有关此病的报道极少.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9例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本文对其诊断及治疗的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邴玉芝;姚宏昌;李俊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

    大量研究和临床观察均表明,使用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呼吸功能,对哮喘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且成本低,副作用小,可以长期使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哮喘的药理机制.

    作者:卢敏;刘君;林明山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预防肿瘤化疗所致呕吐67例临床观察

    恶心、呕吐是恶性肿瘤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导致部分患者延迟或放弃治疗,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公星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成人肥胖患者的健康检查和运动处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肥胖发病率正急速上升.目前,肥胖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运动疗法是控制肥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主要从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健康检查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肥胖患者和基层医生提供科学的且有助于健康的减肥方法.

    作者:王钟音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胃复安治疗肾绞痛的体会

    肾绞痛是急诊科较常见的急症,其疼痛比较剧烈、难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健康.作者在临床用胃复安肌注治疗18例肾绞痛发作患者,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德恩金;郑艳玲;乌兰格日乐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哮喘的效果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婴幼儿哮喘56例,其中2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加静滴丙种球蛋白,3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的疗效;采用花环试验法检测IVIg患儿组治疗前、后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 IVIg组与对照组患儿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鸣音消失的平均时间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观察组治疗前与正常婴幼儿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IC花环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IVIg作为哮喘的免疫治疗措施有肯定的疗效,IVIg可以改善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使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提高,IC花环率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唐成和;张文林;石太新;李树军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中草药所致小儿肾小管酸中毒并Fanconi综合征二例

    1 病例简介患者1,男,6.5岁.因反复浮肿、蛋白尿2年,多饮、多尿1月入院.2年前患儿感冒后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当地查尿蛋白(+ + + +),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口服泼尼松30 mg/d,2周后浮肿消退,4周后尿蛋白(-).泼尼松总疗程20周,病情平稳停药.1年前患儿感冒后再次浮肿,尿蛋白(+ + + +),服中草药汤剂偏方治疗(成分不详),3周后浮肿消退,尿蛋白(-~+).

    作者:刘丽君;刘玲;段晨初;张东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瑞格列奈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40例观察

    瑞格列奈是一种氨甲酰甲基苯甲酸(CMBA)衍生物,是与磺脲类药物在分子结构、作用方式和分泌机制上都不同的一种新型的治疗糖尿病药物,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它的起效快和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与进餐时服药相适应,是一种短效口服降血糖药物.本文应用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对老年人2型糖尿病(DM)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冉秀荣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脑干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脑干出血一般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瞳孔缩小如针尖样、有明显呼吸障碍及中枢性高热、呕吐咖啡样物质,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交叉性瘫痪是脑干病变的主要特征,即病变侧的脑神经受累的表现和病变对侧肢体受累的表现.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8%~10%.桥脑是常见的脑干出血部位,中脑和延髓出血少见.

    作者:张祥建;李春岩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