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杰;于莲叶;辛红梅;刘红丽
●放血用无菌采血袋采血300ml,丢弃.●扩容同时给予706代血浆500ml静脉点滴,40~60滴/min.●抗凝给予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60 mg腹部皮下注射,1次/d,共用7 d.
作者:刘红杰;于莲叶;辛红梅;刘红丽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影像诊断仪器的问世,一些操作简便,对疾病诊断很有帮助的方法却被忽视了.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就是其中之一.现将其在外科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桂龙 刊期: 2004年第20期
病例简介患者,男,54岁.主因持续高热、胸痛、咳嗽、脓痰2周余.查体:T 39.6℃、P 112次/min、R 26.次/min、Bp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急性病容,左上肺叩浊音,局部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性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平片示左上肺空洞征象.诊断为肺脓肿,积极抗炎治疗20 d,病情好转出院.3个月后再次高热、咳嗽伴呼吸困难,曾诊断为肺结核.入院查体:T 39.5℃,气管向右侧移位,左侧第2前肋间以下叩实音,局部呼吸音减弱,逐向下消失.胸部X线平片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胸部CT检查示中心型肺癌,癌性空洞,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胸水及痰细胞学检查,找到鳞癌细胞,未查到抗酸杆菌.胸水抗结核杆菌抗体及结核杆菌DNA的PCR试验均阴性.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鳞状细胞肺癌并胸膜转移、阻塞性肺炎.
作者:张珺辉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干眼症目前已逐渐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干眼症本身的症状、视功能的损害以及各种对症疗法的治疗方式、治疗副作用使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使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受到影响,甚至引起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本文主要针对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以及影响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曾艳彩;陈飞;胡燕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Cushing综合征作为一种能够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疾病,在高血压病因诊断中是很受重视的.但是与它有着相似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基础,同样能够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亚临床Cushing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作者:王若琦 刊期: 2004年第20期
高血压急症患者需紧急降压,以防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2003年1~10月,我院采用呋塞米静脉注射治疗94例原发性高血压急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少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技术可持续、大量、缓慢地清除机体内的水分和溶质,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清除大量炎症介质,故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肾衰竭(ARF)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本文对我院1999年11月~2003年3月收治的14例ARF伴MODS患者采用CVVH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娟;徐茂波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比起一般患者,老年人患病后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到医院就诊时的心态也各具其特点,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对于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及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就此,作者略谈一下老年患者就诊时的心理.
作者:朱静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抑癌基因PTEN/MMAC1/TEP1的表达异常较多见于乳腺癌,PTEN基因失活与乳腺癌的发病机理,浸润转移,恶性转化,无限制生长及临床预后有一定关系.PTN蛋白的表达随乳腺癌病情的进展而降低,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本文综述了PTEN的结构、功能、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刘延菊;曹明耀;姚智 刊期: 2004年第20期
目前的抗抑郁剂虽然很多,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1],本文对本院2000年1月~2001年5月应用万拉法新及阿米替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旨在对比二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建忠;甘建光;何为民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治疗方法生川草乌各20g、透骨30g、威灵仙30g、艾叶30g、伸筋草30g、徐长卿30g、王不留行30g、牛膝30g、三棱30g、莪术30g、加水1000ml,陈洒250ml,煎开后加樟脑再煎10min,先煎后洗再泡脚,3次/d,每次1-2h,每剂药用2d,10d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下冷水,不负重远行.
作者:吕敏 刊期: 2004年第20期
病例简介患者,男,63岁.主因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1个月,发热20 d于2003年7月24日入院.现病史 患者于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双足麻木、发凉,在当地应用尿激酶、脉络宁静点5 d,症状反加重.1周后出现双手手指麻木,双下肢疼痛,颅脑CT示:左基底核腔隙性脑梗死.按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7 d无好转.20 d前出现发热,体温37.5~38.5℃,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下肢无力.外院考虑周围神经病、发热待查,住院治疗13 d无好转,仍发热,双下肢无力交替加重,不能站立行走.无头痛、头晕.入院前3 d出现双手起皮疹,为进一步诊治而转来我院.入院后患者病情继续加重,入院第3 d出现双手无力,右手垂腕,双下肢无力加重:左上肢肌力远端3级、近端4级,右上肢肌力远端2级、近端3级.左下肢肌力远端1级、近端2级,右下肢肌力3级.四肢疼痛、麻木范围扩大.
作者:张智斌;张在强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上接18期)要设多少床位科室和床位的设置要考虑到患者的方便性、舒适性和未来的发展性.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观察床的设置可按照1张/(1 000~1 500)人进行设置,如小区的人口是1万人,10张观察床就够用.
作者:梁震宇;王宇红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肠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俗称懒黄病,是人体消化道寄生线虫病中危害大的一种.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一般根据症状、粪便检查找到钩虫卵可明确诊断[1].但钩虫感染造成肠黏膜损伤引起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无特异性,重度感染者还可发生消化道出血,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甚至出现黑便,其临床表现不易与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易造成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1996年10月~2002年10月误诊的10例报道如下.
作者:楼小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慢性胆囊炎与带状疱疹并存比较少见,临床上易漏诊和忽视.现将我科1994年8月~2002年12月间漏诊的8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王付彬 刊期: 2004年第20期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各异.作者几年来运用脾胃功能理论治疗颈椎病,依据临床表现配伍养血祛风通络、舒筋消骨止痛药物,取得显著疗效.略举数则如下.
作者:林一梅 刊期: 2004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将活体组织检查Hp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为2型DM患者(DM组),80例为胃肠病门诊确诊的非DM消化不良的患者(对照组).按相同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活检和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1 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和奥美拉唑(20 mg,2次/d)三联用药治疗10 d.抗Hp治疗6周后,通过胃镜取胃体、胃窦部的活体组织进行复查,没有再发现Hp感染者为治愈.结果DM组与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50%与85%,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Hp感染的2型DM患者抗Hp根除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型DM患者Hp根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是因DM患者胃部微血管发生病变和频繁使用抗生素产生二重感染,产生耐药菌株所致.
作者:余文辉;周大桥;周小梅;李冬虹;林章礼;吴和顺 刊期: 2004年第20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48岁,因进行性肥胖、血压高16年,乏力半年、腹泻3 d,于2002年4月15日入院.患者16年前出现面部、颈背部、腹部进行性肥胖,血压(140~170)/(90~110)mm Hg(1mm Hg=0.133 kPa),多次盆腔感染,10年前脑出血,7年前心肌梗死,半年来乏力、多尿、口干、多饮,腹泻3 d,尿痛,卧床不起.
作者:赖鹏斌;陈诺琦;张秀芬;陈锦凤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宫颈糜烂是宫颈慢性炎症的常见病变,在已婚及有性生活史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我院采用保妇康和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患者2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林凤 刊期: 200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