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志忠;林菡;黄晓芸;付文金;方浩威;黄益洪;余映丽;陈建军;王明霞
目的 分析安脑活血胶囊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降压、脱水、营养脑神经、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安脑活血胶囊治疗,比较2组术后30 d的血肿体积和脑水肿程度.结果 术后30 d观察组血肿体积和脑水肿程度显著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服用安脑活血胶囊更有利于患者的痊愈和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卫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12-2013-12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普罗布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TC、TG、HDL-C、L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显著改善血脂异常状态,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吴秀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伤与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86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患儿生后6h的血液检测其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并在生后7d行NBNA评分,患儿病后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并以此分成4组,即HIE0、HIE1、HIE2、HIE3组.结果 4组生后6h内血BUN、Scr与7 d NBNA评分比较,4组间血BUN、sCR、NBNA评分等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B =4.682,PB=0.005;FC =3.221,PC =0.027;FN=80.568,PN =0.000),患儿生后6h内BUN、sCR与生后7 d NBNA评分值呈显著相关(rB=-0.306,P=0.004;rC=-0.255,P=0.018).结论 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伤与患儿神经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临床可作为指导进行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邵巧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肺性脑病患者血清中S100β和MBP水平变化及与疾病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85例肺性脑病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S100β和MBP水平,并分析血清中S100β和MBP水平与肺性脑病分型的关系.结果 肺性脑病患者血清中S100β和MBP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血清中S100β和MBP水平与肺性脑病的分型关系密切(P<0.05).结论 肺性脑病患者血清中S100β和MBP处于高水平,两者测定有助于肺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
作者:孔晓雯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大鼠AQP9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建立老年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Q)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依达拉奉组、高压氧组和联合组,每组20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大鼠脑组织内AQP9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梗死脑组织的含水量,并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显示,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依达拉奉组及高压氧组;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联合组AQP9的mRNA蛋白表达及梗死区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脑梗死组、依达拉奉组及高压氧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高压氧组、依达拉奉组较对照组炎性浸润及水肿减轻,联合组比高压氧组、依达拉奉组又有明显缓解.结论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宋乃光;孙晶晶;张耀龙;孙彩悦;薛建;李海鹏;贺永贵;习瑾琨;张国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85),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BDC抑郁指数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抑郁者FT3、FT4水平低于非抑郁者,TSH水平高于非抑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患者FT3、FT4水平均显著上升,TSH及抑郁指数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还可改善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抑郁指数,提示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与甲状腺激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青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标准前颞叶切除术治疗颅脑外伤伴癫痫的远期随访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2-03-2014-03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病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88.6%)显著高于对照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偏瘫、记忆力严重减退、一过性失语发生率分别为8.6%、5.7%、2.9%,较对照组的28.6% 、25.7% 、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前叶切除术能明显提高颅脑外伤伴癫痫患者远期治疗效果,降低偏瘫、记忆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延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管源性眩晕与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浓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6-2015-12收治的120例急性眩晕患者,将其中41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2例幕下出血患者设为A组;27例非血管性眩晕患者设为B组;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于患者晕眩症状发生后24h内采集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EA)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MRI、CT检查结果为参考,检测示血清蛋白S100β鉴别血管源性眩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A组血清S100-β水平(0.68±0.07)μg/L较B组(0.53±0.05)μg/L和C组(0.33±0.12)μg/L显著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清VCAM-1和GFAP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100β升高是血管源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4.689.经操作特性分析显示S100β从眩晕患者中检测出卒中病因的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31.91%.结论 临床可将血清蛋白S100-β浓度作为鉴别血管源性和非血管源性急性眩晕的生物标志物,以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作者:李建波;杨玉峰;魏丹;王驰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腰椎间盘退变及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神经根粘连,导致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给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椎间孔镜手术创伤小,对椎管内无干扰,不影响脊柱稳定性,被医学界称为治疗椎间盘突出微创的治疗手段.我院脊柱外科应用椎间孔镜成功治疗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粘连患者4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乳果糖联合白醋灌肠预防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2组均给予乳果糖治疗,观察组加用白醋灌肠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BA、ALT、DST、NCT指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1%(31/36),高于对照组的63.89%(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BA和ALT改善程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DST较高,NCT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71,P<0.05).结论 乳果糖联合白醋灌肠预防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能够提高患者智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少昊;张雁雁;沈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改良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给予紧急对症处理并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颅内压恢复平稳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4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5d、7d血浆内皮素(ET)含量低于同时段的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可以快速降低中、重度颅脑损伤血浆ET水平,减轻继发性脑损伤,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狼疮性脑病又称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为SLE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出现精神症状和(或)神经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属于SLE重症.文献报道25%~80% SLE患者病程中可出现NP-SLE,NP-SLE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1],在SLE患者中发生率高达14%~75%[2],病死率高达7%~19%[3].该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严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诊断很容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精神症状、癫痫为主要表现的狼疮性脑病报道如下.
作者:姚本海;徐忠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脑血管类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主要的类型,占脑血管疾病中70%[1].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脑部供血障碍使脑组织坏死.脑梗死的重要发生机制就是炎症反应,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得血脑屏障受到破坏而引发.在炎症因子中IL-6、hs-CRP、TNF-α是参与脑部炎症反应的重要炎症因子,其中IL-6在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TNF-α可以在脑组织缺血的过程中大量表达,在神经毒性的释放中起重要作用,hs-CRP在组织受到炎症破坏时分泌增加,是炎症反应的标识物质[2].本文通过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分析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新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H MGB1)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44例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IA分为合并TIA组(A组,n=48)及未合并TIA(B组,n=96),另设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C组,n=60)及正常健康人群组(D组,n=45)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量各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结果 A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B组[(8.75±1.46)ng/mL vs (5.12±30.64)ng/mL],B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C组[(5.12±30.64)ng/mLvs (2.35±0.42)ng/mL],上述3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D组的(1.38±0.2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HMGB1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合并TIA呈独立相关(优势比2.374,95%可信区间1.264~3.982;P<0.01).结论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升高有助于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发生TIA的风险.
作者:林秀洁;张俊;黄礼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感染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56例设为对照组,调查观察组的感染率,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水平,比较2组炎症因子IL-1、CRP、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感染8例,感染率14.29%.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越严重,CRP水平越高(P<0.05);观察组的炎症因子IL-1、CRP、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感染是诱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玉娟;方冬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158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利巴韦林、20%甘露醇、限液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馥感啉口服液)与对照组(利巴韦林、20%甘露醇、限液等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儿总有效率、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精神状态恢复情况、惊颤消失时间及危重型病例转化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10%,2例进展为危重型病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7.14%,9例进展为危重型病例.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精神状态、惊颤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危重型病例转化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组在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精神状态恢复情况、惊颤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用药安全,可降低危重型病例转化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馥感啉口服液可有效提高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雪;宋春兰;陈芳;贾丽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随访护理改善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04-2015-03我院收治的成年癫痫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随访护理,比较观察2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自评量表SAS/SDS)与生活质量(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OLIE-31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访护理够有效缓解成年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秀华;徐翠福;胡铭;刘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7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检测转换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在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作用.方法 选择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在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正常脑组织明显增高,TGF-β1的表达量随着胶质细胞的恶变有所增加.结论 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与瘤细胞含量有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作者:王涛;李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我院急诊科2014-08-2015-08收治的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1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62例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联合组降低IL-6、TNF-α、hs-CRP、WBC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降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继发性脑损伤,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改善神经功能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的应用及推广.
作者:孙绍武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