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39例疗效观察

王成喜

关键词:布地奈德, 混悬液, 吸入治疗, 儿童, 哮喘急性发作,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博利康尼, 吸入糖皮质激素, 现报道如下, 普米克令舒, 空气压缩泵, 驱动雾化, 溶液, 疗效观察, 静滴, 氧驱动, 应用, 患儿
摘要:为了探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普米克令舒)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我院从2000年10月~2002年6月,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应用氧驱动或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加博利康尼溶液,并以静滴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加吸入博利康尼溶液和单纯静滴琥珀酸氢化可的松作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用先锋美他醇治疗感染性支气管肺疾病62例报告

    2002年2月~2003年2月,我们使用头霉素类抗生素先锋美他醇治疗感染性支气管肺疾病患者6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玲华;张见平;李军;拾景海;李萍;武焱珉;汪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纠纷防范探讨

    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工作特点进行了若干分析,对其可能产生医疗纠纷的三大因素(医源性因素、社会性因素、患方性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防范医疗风险和解决医疗纠纷的具体办法与策略,旨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抗医疗风险的能力,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田晓红;张春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32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洛伐他汀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sELAM)、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各指标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IL-1β、sELAM、sICAM-1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sELAM、sICAM-1含量均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P<0.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洛伐他汀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水平.

    作者:崔维;张东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尿蛋白-1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尿蛋白-1(UP-1)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UP-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 )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尿UP-1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UP-1与尿Alb、尿NAG和β2-MG呈正相关.结论 UP-1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头针加电疗配合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康复治疗的研究

    脑梗死属中医的卒中范畴,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倾向于综合治疗,我们采用头针加电疗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其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金平;郝增田;呼金鹏;郝军红;杨振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误诊分析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0岁.4年前发现血压高,高达180/120mmHg,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后规律服药.

    作者:李玉;张荣华;陈芳;朱凌云;代云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重型肝炎患者由于肝功能严重障碍,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感染.现对本院1997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103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青;王彦君;修国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老年痛风病32例误诊原因分析

    本文就我院1997~2002年遇到的32例老年痛风病患者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以引起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陈履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间断胰岛素治疗的疗效

    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继发磺脲类药物失效,为探讨间断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现对15例继发磺脲类药失效的2型DM患者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年;师树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门奇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误诊分析

    1 病例简介例1:女,46岁,以厌食、乏力2月入院.B超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增宽,直径20mm.查体:皮肤粘膜轻度黄染,腹平软,脐周静脉曲张,肝不大,脾于左肋缘下8cm可触及,未过腹中线.

    作者:陈英杰;杨保军;胡基刚;杨福申;杨晓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哮喘儿童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PBEC)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C3、C4,常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结果哮喘发作期、缓解期患儿及对照儿童3者的IgG、IgM、IgA、C3、C4的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01);其中发作期与缓解期患儿的上述各指标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发作期患儿与对照儿童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三者嗜酸粒细胞数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在哮喘发作期含量降低,是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参与因素,PBEC随哮喘缓解而降低,可作为观察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作者:黄华;林平;王当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S100B蛋白与神经系统疾病

    S100B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21KD的酸性钙结合蛋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近年来随着对S100B蛋白认识的深入,关于它在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中的作用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概述了S100B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在脑血管病和颅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

    作者:薛静;王世民;刘孝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艾滋病与皮肤肿瘤

    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文献报道皮肤肿瘤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学者调查发现,在艾滋病患者中,皮肤肿瘤如卡波西肉瘤(KS)、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Bowen病及恶性黑素瘤(MM)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一般人群均高,且肿瘤生长更快,更具有侵袭力.下面将艾滋病患者经常伴发的皮肤肿瘤作一介绍.

    作者:陈琪枫;牛芳;顾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静息99MTC-MIBI、Isoket介入99MTC-MIBI再注射心肌断层显像检测存活心肌的对比观察

    本文对3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息99MTC-MIBI及Isoket介入99MTC-MIBI再注射心肌断层显像,客观比较两种方法心肌显像间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服务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江苏省社区卫生的服务中心医生服务状况.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江苏省不同地区5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25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医生对病人电话号码的知晓度为34.3%,病人对医生电话号码的知晓度为67.6%.医生经常或定期家访、提供上门服务率分别是23.4%和26.1%.医生开处方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药物的疗效占54.1%、与病人共同商量决定占23.4%.结论社区医生对病人的关注程度不够,诊病时与病人的谈心交流不充分,服务主动性不足,服务模式仍较落后.社区医生大多具有一定的医学伦理学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

    作者:刘伟;李君荣;唐艳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艾滋病与非感染性皮肤病

    感染性疾病在HIV感染患者中常见而严重,和非HIV感染者相比,非感染性皮肤病包括脂溢性皮炎、干燥症、银屑病、药物反应等,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上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作者:毕新岭;顾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院外急救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2例分析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通过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在院外即可做出诊断,但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外诊断较困难,需要认真思考判断加以识别,现将院外急救中所遇到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2例报告如下.

    作者:朱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以头皮肿块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1例误诊分析

    1 病例简介患儿,男,4岁.因头皮肿块5天、双下肢疼痛1天于2001年9月13日入院.患儿5天前无明显原因头顶处出现3个核桃大小的肿块,无疼痛感觉,无外伤史,在家给予热敷治疗无效.

    作者:张淑霞;李学龙;夏蕾;陈小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浅析腹泻的选药与合理应用

    腹泻是十分常见的症状,其病因复杂,来势猛烈,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感染性腹泻,在夏季常见,多由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或集体食物中毒造成.(2)炎症性肠病(IBD),由直肠或结肠的溃疡、肿瘤或炎症引起.(3)消化性腹泻,由消化不良、吸收不良或暴饮暴食而引起.(4)激惹性(IBS)或旅行腹泻,常由外界的各种刺激所致,如寒冷、水土不服、油腻或辛辣食物刺激等.(5)激素性腹泻,由变态反应或由于肠肿瘤产生过多的激素或体液中的物质所致.(6)菌群失调性腹泻,由于肠道正常细菌的生长和数量或比例关系失去平衡所致,多因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诱发.

    作者:张石革;马国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致康胶囊联合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100例分析

    我院自2002~2003年采用致康胶囊联合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患者368例,现将资料完整的100例报告如下.

    作者:毛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