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之础;张冬雷;施健;黄竺筠
同一实验室的多台血液分析仪,由于生产厂家、型号、使用年限、检测原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一份标本在各台仪器上的检测结果差别较大.我们用新鲜全血为校准物对本室的四台血液分析仪进行了校准和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远青;唐跃华;梁瑞莲;叶佩玑;梁玉全;吴建辉;林志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人体内的一种含硫非必需氨基酸,是蛋氨酸的代谢物.Hcy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的报道较多,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的研究也已经开展.本文对124例不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DMAP)患者Hcy水平进行检测,探讨高Hcy血症与DMAP相关性.
作者:钱娟英;吴国球;芦惠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β葡萄糖苷酶在传统细菌学鉴定中很少应用.近年由于人工合成了此酶的色原底物,已较多地用于自动或人工细菌鉴定装置而受到重视.我们用国产底物建立了此酶的快速检测法并用于细菌和假丝酵母菌的鉴定,报告如下.
作者:孙慧芳;路秀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Q-RT-PCR)检测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的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评价其在疾病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设计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RQ-RT-PCR法对各种融合基因转录本和ABL阳性模板进行扩增,并检测177份白血病标本的转录本含量,同时做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RQ-RT-PCR法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μl的阳性模板,但重复性较差,而(108~102)拷贝/μl的重复性良好,正常对照无扩增信号.与细胞遗传学相比,RQRT-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强,对白血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对12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MRD随访监测表明:患者体内融合基因转录本的含量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并且早于细胞遗传学预测疾病复发.结论 RQ-RT-PCR方法更敏感、可靠,与疾病的关系更密切,可用于白血病的诊断和MRD随访.
作者:姚利;陈子兴;岑建农;何军;邱桥成;鲍晓晶;袁晓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两探针检测HCV RNA方法.方法 对105例抗HCV抗体阳性和220例阴性样本,用荧光定量两探针法和2种商品荧光定量试剂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定量两探针法阳性率分别为89.5%(94/105)和2.3%(5/220).两种商品荧光定量试剂阳性率分别为71.4%(75/105)和0.45%(1/220);69.5%(73/105)和1.8%(4/220).结论 荧光定量两探针法检测HCV RN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崔之础;张冬雷;施健;黄竺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血红蛋白A2(HbA2)用于筛查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携带者做出方法学评价.方法 地贫筛查中随机选择的75对夫妇及140对地贫高危夫妇,以地贫基因分析结果为金标准,通过比较样品内和样品间HbA2的HPLC测定值的变异系数评价该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通过分析阳性样品的基因型评价HPLC检测地贫的准确性.结果 用HPLC分析当地健康成人的HbA2的95%频数分布范围为2.28%~3.42%,HPLC诊断β地贫杂合子的HbA2临界值(cut off value)为≥4.35%.在基因分析确诊的65例β地贫杂合子、19例αβ复合地贫、2例HbE病及8例HbH病中,HPLC仅1例漏诊,无误诊.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快速、稳定性强、精密度好的HbA2测定方法,可用于β地贫杂合子的筛查.
作者:张新华;李平萍;罗瑞贵;黄蒙莎;兰小英;吴志奎;王荣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1.1 临床资料 杜某,女性,52岁,于2006年10月初受凉后出现低热,高37.5℃,伴有咳嗽,全身乏力不适,无鼻塞流涕,无咳痰,外院予以抗生素治疗,体温降至正常,但咳嗽未见好转,逐渐加重,咳少量白痰,夜间明显.
作者:张立平;陈六生;葛才保;周道银;张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Del即D洗脱阳性,是指部分D抗原阴性者的红细胞和抗D抗体做吸收放散试验时,证实这些D阴性的红细胞上带有微弱的D抗原.如将他们的红细胞输给Rh(D)阴性者,后者可能会产生抗D抗体.
作者:朱碎永;朱燕英;林甲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实用实验诊断指标.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DIC患者33例,早期可疑DIC后确诊为DIC的患者3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35例进行检测.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D-D),乳胶凝集半定量试验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活性(AT:A).结果 DIC患者组D-D和FDP显著升高,AT:A显著下降,PT、APTT、TT均显著延长;D-D和FDP的阳性率均达100%,AT:A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 P)的阳性率分别为88%和82%,与早期可疑DIC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可疑DIC阶段,D-D、AT:A、FDP的阳性率分别为87%、63%和53%,而PT、APTT、TT、3P试验的异常率仅为40%、33%、23%和20%.结论 D-D、FDP、AT:A检测在DIC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敏感性高于PT、APTT、TT等.
作者:郦卫星;吴茅;刘建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K3(VK3)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的影响及其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CCK 8试剂检测VK3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核的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Annexin V/PI法),RT-PCR法检测SMMC-7721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2、5、10、20、25μmol/L)VK3作用SMMC-7721细胞48 h后,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8%、50.1%、63.9%、78.5%、84.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是33.28%、63.97%、77.69%、87.30%、92.40%;survivin mRNA在凋亡的SMMC-7721细胞内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VK3能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survivin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与VK3诱导的SMMC-7721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石亮;林向阳;陈晓东;陶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中外周血颗粒溶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60例PBC患者颗粒溶素的mRNA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颗粒溶素水平,以100例体检健康者、8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80例SLE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颗粒溶素mRNA的平均拷贝数(2.8±1.9)×108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6±2.9)×106、SLE患者(9.5±2.4)×106和体检健康者(2.5±1.4)×106(P<0.01).血清中颗粒溶素的水平为(16.12±2.24)ng/ml,也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肝炎后肝硬化患者、SLE患者.结论 FQ-PCR法检测颗粒溶素的mRNA水平及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颗粒溶素的浓度,有助于了解PBC患者体内免疫状态,为临床诊治和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陈燕;周晔;姚定康;蒋天舒;谷明莉;朱樑;仲人前;邓安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抗菌肽LL-37的表达载体pPIC9-LL-37,转化毕赤酵母GS115以获得表达LL-37的工程菌.方法 通过重叠区扩增法人工合成抗菌肽LL-37的基因,定向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提取质粒,PCR鉴定及序列分析后转化毕赤酵母GS115.MM、MD平板筛选His+Mut+、His+Mut-表型,PCR扩增鉴定基因的插入.结果 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抗菌肽LL-37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PIC9,MM、MD平板筛选及PCR鉴定获得10个His+Mut+、9个His+Mut-克隆.结论 获得含LL-37基因的工程菌.
作者:陆建荣;王惠民;凌勇武;黄松平;常秋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和评估PCR扩增阻断联合荧光探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HBV DNA前C区1896位点的突变设计一系列引物,引物3'末端位于1896位,并与突变模板1896位碱基互补.在引物的倒数第2及第3位碱基设计为错配碱基,以增加反应的特异性.结果 以2个错配碱基的突变型引物对野生型质粒进行PCR扩增,具有显著的阻断作用,对1896位突变型质粒无阻断作用,而且对其检测的低拷贝数可达5×103拷贝/ml.选用该引物对95例随机采集的HBv阳性标本进行HBV前C区G1896A位碱基突变的检测,8例为阳性,其突变率为8.4%.结论 本法在临床标本检测中是一种有效的和简便的方法.
作者:刘晓明;徐志学;糜克永;黄山;甄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前临床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CT)、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腺苷脱氨酶(ADA)和胆碱酯酶(ChE)应用为广泛.
作者:徐国宾;吴南;王清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妊妇常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超出一定范围的高凝便是病理变化,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时出现的异常高凝状态.本研究检测了133例妊妇不同时期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以探讨妊娠期间凝血和纤溶功能动态变化,为预防和诊断妊高征提供帮助.
作者:张一鸣;蒋雅琴;袁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分为8个基因型(A-H)[1],呈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分布.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病毒载量、生化和组织学、病情的转归,以及药物治疗的反应都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对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基因分型,以了解大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与HBV DNA复制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龙;韩博;许琳婧;张虎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用法国STA全自动血凝仪测定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时,血浆先进行1∶2稀释,当vWF活性>105%时仪器自动进行1∶8稀释测定得出测试结果.妊娠时vWF活性增高,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一般均>105%,因此本文建立一种新的孕妇vWF检测方法.
作者:张雅青;孙拥新;邢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由于红细胞上存在致敏自身抗体和/或血清中存在游离的自身抗体,干扰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1].本文探讨DHA阳性对ABO及Rh血型定型的干扰.
作者:庞桂芝;冯园;姜燕娟;张趁利;胡利亚;兰炯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研究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RT-PCR,通过扩增乳腺癌相关基因C-erb B2 mRNA,对139例不同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erb B2 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FQ-PCR检测在C-erb B2 mRNA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君;饶绍琴;杨静;迟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6例HBV感染的肝癌、58例肝硬化、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60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基因型.结果 无症状携带者中B基因型为46.7%(28/60),C基因型为33.3%(20/60),D基因型为20.0%(12/60);慢性乙型肝炎组B基因型为41.7%(25/60),C基因型为36.7%(22/60),D基因型为21.7%(13/60);肝癌患者中B基因型为33.9%(19/56)、C基因型为60.7%(34/56)、D基因型为5.4%(3/56);肝硬化患者中B基因型为31.0%(18/58)、C基因型为63.8%(37/58),D基因型为3.5%(2/58).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中以B基因型为优势感染毒株,而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则以C基因型为优势感染毒株.
作者:林裕龙;兰萌;莫炳强;彭永正;冯桂湘;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