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国;张玉勇
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士成长的关键时期,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阶段,是阻止护生流失和培养护生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1]。带教的质量关系到护理人员的质量与护理队伍的发展。我科于2010年将积极心理学知识融入临床带教过程中,围绕护生的工作、生活、心理、习惯展开探讨,现分析如下。
作者:宿艳琴;李红飒;毛灵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双抗联合降脂治疗急性腔隙性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腔隙性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降脂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降脂治疗急性腔隙性梗死,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吴丽娟;虞炳庆;庄月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脑膜癌病(M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0.4岁,起病前均无前驱感染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四肢乏力、智能下降、癫痫、视物模糊。3例颅脑磁共振(MRI)增强检查发现局部脑膜呈明显线状强化,余2例颅脑 MRI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5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发现肿瘤细胞。结论 MC 的诊断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其中脑脊液中检出肿瘤细胞是诊断的金标准,反复腰椎穿刺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作者:刘建锋;张杰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评定患者营养状况,为临床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NRS2002量表分别在患者入院24~48 h 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随机调查患者治疗期间的营养干预情况,以判断其营养支持的合理性。结果1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其中 NRS ≥3分81例(45%),无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99例(55%)。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干预治疗率分别为69%和19%。结论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NRS‐2002量表简单、易行,可有效用于筛查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单秋菊;袁双凤;孙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年龄对重度颅脑创伤患者认知功能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3—2014‐03我院收治的105例颅脑创伤患者,按照年龄不同分为4组,比较4组的认知功能和康复效果。结果4组 MBI 评分、MMSE 评分、FM 运动评分、FM 平衡评分均有显著差异,认知功能情况差异显著;4组入院时 DRS 评分、出院时 DRS 评分、DRS 差值均有显著差异,年龄越大 DRS 评分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重度颅脑创伤患者认知功能和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认知功能和康复效果更好。
作者:刘旭;匡涛;郑涛;朱家伟;廖洪民;黄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对快速衰老小鼠空间学习能力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月龄SAMP8鼠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EE)和标准组(SE),通过 Morris 水迷宫、开场试验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焦虑因素;应用 Westernblot 、Real‐time PCR 对 SAMP8海马区一氧化氮合成酶及其 mRNA 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行为学上 EE 组与SE 组比较,Morris 水迷宫试验中 EE 组的潜伏期及游泳路程减少(均 P <0.01),开场试验中的直立次数明显增多(P <0.01),但未发现平均速度、粪便颗粒数、理毛数、穿格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子生物学检测上,丰富环境增加了 nNOS 及eNOS 表达、eNOS 的 mRNA 表达水平(均 P<0.01),但 iNOS 的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 SAMP8加速衰老期,丰富环境可能调节 nNOS 及 eNOS 的表达而改变其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吴晓强;王琰萍;余波;官俏兵;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及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 ICD‐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6例,根据单纯随机方法分为利培酮组(对照组)66例,利培酮+丙戊酸钠组(研究组1)70例;将有吸烟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入利培酮+吸烟组68例(研究组2)。3组均给予利培酮4 mg/d 治疗,研究组1在应用利培酮同时即使用丙戊酸钠片,剂量1周内加至400~600 mg/d ;研究组2每日吸烟量控制在6~20支。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于治疗2、4、8周末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不良反应并测定利培酮血药浓度。结果3组组间利培酮血药浓度在治疗4、8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对照和研究组1组间利培酮血药浓度在各周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2较对照组、在治疗4周末(P <0.05)、8周末(P<0.01)均下降;3组组间 PANSS 评分在治疗4、8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8周末3组显效率分别83.33%、80.00%、60.00%,研究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 TESS 评分在治疗2、4、8周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3组组内各时点 PANSS 和 TES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利培酮血药浓度与 PANSS 减分率在4周末与8周末、利培酮血药浓度与 TESS 评分在4周末均具有弱相关性(r =0.211,P<0.05;r =0.259,P<0.05;r =0.245,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吸烟会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疗效,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减少。
作者:李猛;张淑芳;贾娟;邱松伟;张勇;朱俊敬;付慧鹏;李玉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穿刺引流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 )的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HICH 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 CT 定位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注入常规剂量(2万~3万 U )尿激酶引流,观察组予大剂量尿激酶(10万 U),比较2组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再出血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2组术后1 d 、7 d 血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且观察组血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8.57%,近期预后优良率为45.71%,与对照组的5.71%、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 HICH 患者时加大尿激酶剂量可加快脑血肿的溶解液化速度,起效快,同时不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熊章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颅脑损伤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比较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4 d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8%,下肢肿胀发生率为14.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前馈控制,能够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陈晓娟;郑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多导睡眠图将110例 ACI 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合并 OSAHS ,对照组未合并 OSAHS 。再根据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A 组38例,为轻度 OSAHS ;B 组18例,为中度 OSAHS ;C 组11例,为重度 OS‐AHS 。结果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巴塞尔指数(BI)、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BI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A 组 NHISS 评分、mRS 评分均显著低于 B 组与 C 组,BI 均显著高于 B 组与 C 组(P<0.05)。治疗前,B 组与 C 组 NIHSS 评分、BI 、mR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B 组 NHISS 评分、mRS 评分均显著低于 C 组,BI 均显著高于 C 组(P<0.05)。结论 OSAHS 可影响 ACI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残障程度的恢复,且影响程度与 OSAHS 严重度有关。
作者:申长兴;宋小莲;谢栓栓;王昌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7例,在康复训练3个月后根据 Brunstrom 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患者肢体康复情况,分为康复成功组与康复失败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康复的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结果康复成功107例,康复失败20例。康复成功组年龄≥60岁比例、高血压史比例、冠心病史比例、吸烟史比例、抑郁比例、焦虑比例明显低于康复失败组,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比例以及从事脑力劳动比例明显高于康复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文化程度、脑力劳动、抑郁、焦虑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文化程度、脑力劳动、抑郁、焦虑均会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产生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高玉翠;肖雪娜;欧阳晓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不同步行锻炼方案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 A 、B 、C 3组各30例,A 组采用减重步行训练法,B 组通过拐杖辅助进行步行训练,C 组进行常规性步行训练。在实施锻炼方案前以及实施6周、12周后,分别采用10 m 大步行速度(MWS)、FMA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 评分评价患者锻炼效果。结果相对锻炼前,锻炼6周、12周后,3组10 m 大步行速度(MWS)、FMA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 评分均显著改善;A 、C 2组效果优于 B 组,A 组效果优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还能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自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致延髓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双侧椎动脉夹层致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表现有持续的头颈部血管性疼痛,随后出现延髓梗死;DSA 检查显示双侧椎动脉夹层并重度狭窄。结论中青年人持续的头颈部血管性疼痛和后循环脑卒中应考虑椎动脉夹层所致可能,及时的 DSA 检查能协助诊断。
作者:李文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脊髓神经鞘瘤是椎管内常见的肿瘤,其好发部位以髓外硬膜下为主,而发生在髓内的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根据文献统计其发生率仅占原发性髓内肿瘤的0.3%~1.5%[1]。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与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及常见髓内肿瘤有所不同,因此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也应有所区别[2]。髓内神经鞘瘤手术危险性较大,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05‐12—2013‐12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髓内神经鞘瘤11例,经积极手术治疗及完善的护理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彩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82例安眠药中毒患者根据急诊滞留时间分为2组,观察组急诊滞留时间>3 h ,对照组急诊滞留时间≤3 h ,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服药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就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MEW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气管插管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严重内科病史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与年龄、服药剂量、就诊时间、MEWS 评分、GCS 评分以及气管插管情况和内科病史呈正相关。观察组轻度昏迷2例,中度昏迷8例,重度昏迷29例,平均清醒时间(23.42±4.34)h ;对照组轻度昏迷9例,中度昏迷18例,重度昏迷16例,平均清醒时间(28.31±5.21)h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因素有年龄、服药剂量、就诊时间、MEWS 评分、GCS 评分以及气管插管情况和内科病史,且急诊滞留时间长的患者多为昏迷程度较重者,且清醒时间越长。
作者:张仁荣;叶李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9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治疗中治疗后格拉斯哥结果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意识状态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格拉斯哥昏迷结果评分于治疗20 d 时比较无差异,治疗30 d 时治疗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及早联合高压氧能较好恢复患者意识,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韩小辉;李书恒;姜广亚;张洪亮;黄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对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炎症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75例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随即分为2组:A 组(41例)进行常规的营养神经和抗感染治疗,B 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比较2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4 d 的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及30 d 内病死率。结果所有患者的 TNF 、CRP 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后上述指标有所下降, B 组上述指标水平在用药14 d 后低于 A 组,30 d 内病死率也低于 A 组。结论乌司他丁注射液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永;苏建;付志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精神病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和休养后,绝大部分精神症状得到控制,部分自知力与自理能力得到恢复,对自己的现实状况有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进入恢复期,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表现极为复杂,且变化无常[1]。我科2013‐01—2015‐01收治48例老年精神障碍恢复期患者,均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亚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脑室钻孔引流术是神经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经常实施的术式,虽然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但高龄患者大多并存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全麻手术风险较高[1],尤其是肌松药作为全麻辅佐药时,麻醉后肌松药残余可导致低通气、误吸窒息,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2]。2012‐05—2014‐05我院对接受脑室钻孔引流术的高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月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白质纤维束成像(DTT )技术在分析皮质脊髓束(CST )损伤在偏瘫患儿童粗大功能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偏瘫型脑瘫患儿进行扩散张量成像及 DTT ,测量健侧和患侧 CST 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估 CST 的移位、连续性及损伤情况;并评估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 ),分析 CST 损伤程度与偏瘫型脑瘫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软化灶与 CST 的关系分3级,CST1级,FA 值降低,ADC 轻度增高(P >0.05);CST2级和3级, FA 值明显降低,ADC 明显增高(P <0.05);患儿 CST 分级越高,GM FM 值越低,患儿的预后越差。结论 DTT 可以显示CST 与软化灶的损伤关系,并能对偏瘫型脑瘫患儿的预后作出评价。
作者:贠国俊;曹建国;刘青;曾洪武;杨雪;王玉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