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穿刺引流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 )的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HICH 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 CT 定位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注入常规剂量(2万~3万 U )尿激酶引流,观察组予大剂量尿激酶(10万 U),比较2组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再出血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2组术后1 d 、7 d 血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且观察组血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8.57%,近期预后优良率为45.71%,与对照组的5.71%、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 HICH 患者时加大尿激酶剂量可加快脑血肿的溶解液化速度,起效快,同时不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熊章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或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局部缺血性坏死,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1]。临床实践表明,除常规治疗外,护理措施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慧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7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压疮发生的情况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率。结果干预组发生Ⅰ期压疮3例,Ⅱ期2例,压疮发生率5.9%,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9例,Ⅱ期5例,Ⅲ期4例,压疮发生率2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老年脑卒中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王丽娜;古长维;张亚茹;毕晓菊;王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82例安眠药中毒患者根据急诊滞留时间分为2组,观察组急诊滞留时间>3 h ,对照组急诊滞留时间≤3 h ,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服药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就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MEW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气管插管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严重内科病史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与年龄、服药剂量、就诊时间、MEWS 评分、GCS 评分以及气管插管情况和内科病史呈正相关。观察组轻度昏迷2例,中度昏迷8例,重度昏迷29例,平均清醒时间(23.42±4.34)h ;对照组轻度昏迷9例,中度昏迷18例,重度昏迷16例,平均清醒时间(28.31±5.21)h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因素有年龄、服药剂量、就诊时间、MEWS 评分、GCS 评分以及气管插管情况和内科病史,且急诊滞留时间长的患者多为昏迷程度较重者,且清醒时间越长。
作者:张仁荣;叶李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护理前吞咽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护理后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焦虑及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并降低负性情绪和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更为合理的护理方式。
作者:刘绿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 Bobath 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35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75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 Bobath 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 Bobath 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治疗,治疗28 d 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采用四肢简化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 Barthel 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7%,对照组为78.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3,P=0.0001)。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70.23±13.52)分和(65.59±14.46)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obath 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晓军;武雷;于景川;梁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因子 bcl‐2、bax 和 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丁苯酞组大鼠在造模前3 d 给予80 mg/(kg ? d)丁苯酞,其他组大鼠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并使用 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bcl‐2、bax 和 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丁苯酞组脑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轻于模型组,大部分线粒体膜较完整,空泡少,内质网形态较正常,高电子密度颗粒较少,染色质出现轻度聚集,核仁可见;假手术组、丁苯酞组和模型组凋亡细胞指数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丁苯酞组和模型组 bax 和 caspase‐3依次升高,各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 bcl‐2依次升高,各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超微结构,使细胞凋亡减少,其发挥药效可能是通过对 bcl‐2、bax 和 caspase‐3水平的调节实现的。
作者:张晓璇;邱海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血出微创术后局部亚低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观察2组血糖、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 指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血糖水平、出血侧 PI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出血侧 Vm 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BI无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应激反应,并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陈华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评价美多芭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采用美多芭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对照组53例,仅采用美多芭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UPDRS Ⅱ(日常活动)、UPDRS Ⅲ(运动功能)、UPDRS Ⅳ(治疗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雪;刘欣欣;许宏侠;张峰菊;郭芬;商慧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栓通在改善脑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正常内皮细胞组)、血栓通组(血栓通+正常内皮细胞组)、缺氧组(模拟缺氧内皮细胞)和缺氧血栓通组(血栓通+模拟缺氧内皮细胞)。采用 CCK‐8试剂盒观察各组内皮细胞的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应用血栓通培育内皮细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内皮细胞活性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与血栓通组比较,缺氧组内皮细胞活性明显下降;在血栓通干预后各个时间点的细胞活性逐渐增加,以24 h 效果显著。与常规缺氧对照组比较,缺氧血栓通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而缺氧诱导因子抑制 HIF 的表达后,缺氧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后在血栓通处理后,其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较血栓通未处理的缺氧诱导因子抑制组明显降低。结论血栓通可以明显提高缺氧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当内皮细胞处于持续缺氧状态时,还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具体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春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评定患者营养状况,为临床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NRS2002量表分别在患者入院24~48 h 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随机调查患者治疗期间的营养干预情况,以判断其营养支持的合理性。结果1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其中 NRS ≥3分81例(45%),无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99例(55%)。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干预治疗率分别为69%和19%。结论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NRS‐2002量表简单、易行,可有效用于筛查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单秋菊;袁双凤;孙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肺癌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例肺癌失眠患者分为黛力新组和艾司唑仑组,每组100例。治疗8周,停药后观察1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治疗量表给予睡眠治疗评估,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黛力新组总有效率为96%,显效率为80%;艾司唑仑组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50%;黛力新组显效率显著高于艾司唑仑组(P<0.05)。黛力新组停药2周后复发率为10%,艾司唑仑组为80%。黛力新组不良反应少于艾司唑仑组。结论黛力新治疗肺癌失眠疗效明显好于艾司唑仑,不良反应较少,药物戒断的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张爱兰;裴永菊;单海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需氧不发酵糖的革兰氏阴性菌,为医院环境和自然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近些年来随着侵袭性诊疗技术的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日益增多。鲍曼不动杆菌的生命力强,在医院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感染,如手传播、器械污染、吸痰管、颅内钻孔引流管等,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39例、同期无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39例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洪亮;崔琳;李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中药口服、刺血拔罐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各34例。常规治疗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配合心理疗法,中医治疗组口服柴胡舒肝汤加味、刺血拔罐疗法配合心理治疗。治疗40 d 后,记录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常规治疗组为82.35%,中医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中医治疗组复发率6.25%,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服、刺血拔罐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明显,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艾绍军;孙正军;王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脑室钻孔引流术是神经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经常实施的术式,虽然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但高龄患者大多并存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全麻手术风险较高[1],尤其是肌松药作为全麻辅佐药时,麻醉后肌松药残余可导致低通气、误吸窒息,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2]。2012‐05—2014‐05我院对接受脑室钻孔引流术的高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月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脑卒中后确诊痴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采用 MMSE 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痴呆评定量表分别对比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痴呆程度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3月末 MMSE 评分、ADL 评分均提高,CDR 评分降低,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改善脑组织代谢水平和降低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改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痴呆程度。
作者:冯玉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双抗联合降脂治疗急性腔隙性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腔隙性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降脂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降脂治疗急性腔隙性梗死,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吴丽娟;虞炳庆;庄月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 O3)脂质体对荷瘤大鼠血脑屏障(BBB)的透过率及其对大鼠脑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应用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 As2 O3脂质体,检测其包封率;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分别给予 As2 O3脂质体和As2 O3,应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给药后大鼠脑组织中的砷浓度,以判定其对血脑屏障的透过性,并与给予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比,从电镜、TUNNEL 、MRI 影像及大鼠的生存状态等方面研究 As2 O3脂质体对 C6胶质瘤的影响。结果 As2 O3脂质体组砷的血脑屏障透过性明显提高,电镜及 TUNEL 法检测示肿瘤细胞凋亡率(20.03%)高于其他2组(3.92%、4.09%);大鼠中位生存时间(70 d)优于生理盐水组(21 d)和 As2 O3组(23 d)。结论 As2 O3脂质体可以明显提高鼠脑内 As2 O3浓度,并能诱导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抑制大鼠脑胶质瘤的生长,从而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时间。
作者:张旭;陈岩;赵世光;任颖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原发性和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 BPPV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原发性和继发性 BPPV 的发病率、发病原因、性别比、年龄段、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原发性与继发性 BPPV 分别占77.5%、22.5%;男∶女比例分别为1∶2.82、1∶1.38;有效率分别为87.9%、75.8%;复发率分别19.1%、34.0%;治疗后头昏后遗症状发生率9.6%、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 BPPV虽然比例少,但发病年龄高于原发性,对治疗的效果不如原发性,同时具有复发率高、头昏症状多等特点,需要临床更加重视。
作者:罗阳;范罡;张晓莉;赵芝宝;冯为菊;路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多导睡眠图将110例 ACI 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合并 OSAHS ,对照组未合并 OSAHS 。再根据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A 组38例,为轻度 OSAHS ;B 组18例,为中度 OSAHS ;C 组11例,为重度 OS‐AHS 。结果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巴塞尔指数(BI)、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BI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A 组 NHISS 评分、mRS 评分均显著低于 B 组与 C 组,BI 均显著高于 B 组与 C 组(P<0.05)。治疗前,B 组与 C 组 NIHSS 评分、BI 、mR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B 组 NHISS 评分、mRS 评分均显著低于 C 组,BI 均显著高于 C 组(P<0.05)。结论 OSAHS 可影响 ACI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残障程度的恢复,且影响程度与 OSAHS 严重度有关。
作者:申长兴;宋小莲;谢栓栓;王昌惠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