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目的 通过检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探讨其与病灶特点、病情轻重、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组64例,无糖尿病组60例.选择同期住院的其他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TIA及眩晕症)患者71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国内统一试剂盒进行ox-LDL水平测定.结果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ox-LDL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腔隙性梗死比例相对较高,且与无糖尿病组相比,病情进展率、重型比例高,临床转归较差.结论 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ox-LDI水平显著增高,且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及病情轻重相关.
作者:高素玲;甄志刚;张江;刘国荣;陈瑞英;王大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实验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尼莫地平,1次/d;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控制血压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高且病死率低,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血肿体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符国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01-2011-12治疗的6例鼻咽癌患者,已行放射治疗,经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50%),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随访发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再狭窄率16.7%.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器材的改进,其疗效及安全性正逐渐提高.
作者:刁士元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01-2013-02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2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以高压氧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和不同切变率全血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5 d及10 d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和不同切变率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10 d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后5 d(P均<0.05).结论 高压氧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微循环状态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内耳循环状态.
作者:童建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影响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眩晕发生的因素.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走行、内径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共筛选出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233例后,利用TCD检测颅内段椎动脉PSV、血管搏动指数(PI),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血糖、血脂和患高血压的病程时间,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上述临床因素与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眩晕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回归年龄(OR=1.052,95%CI为1.023~1.081,P<0.001)、高血压病程时间(OR=1.074,95%CI为1.006~1.146,P=0.032)、血糖(OR=1.044,95%CI为1.022~1.067,P=0.048)以及基底动脉的PSV(OR=1.047,95%CI为1.004~1.092,P=0.033)和PI(OR=1.065,95%CI为0.991~1.145,P=0.041),进入回归方程,与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的眩晕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椎动脉先天纤细是导致眩晕发生的病因之一,这可能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相关,年龄、血糖、血压是影响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眩晕的重要临床因素.
作者:王海音;张薇;高敏;于梦囡;张建玲;王学良;李利;王新宴;王建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PANSS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总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失眠、体质量增加、惊厥与低血压等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喹硫平可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不良症状,安全性较好,喹硫平优于阿立哌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在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TBI后各种原因引起的硬膜下间隙脑脊液的聚积,属于继发性颅脑损伤.因造成TSE的机制较多且暂无确切单一学说可以解释各种TSE的成因,我们未采用将TS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分型方法[1],而是根据动态观察患者CT硬膜下积液的变化和临床表现分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演变型[2]4型以指导治疗[3].我科2009-03-2012-09收治TSE患者32例,采取包括药物、中医药、高压氧、腰穿等保守治疗以及硬膜下积液外引流、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等多种手术方案,治愈及好转率96.9%,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大成;邢泽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配合技巧,总结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06-2012-07采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68例,对术前、术中、术后配合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配合经验和技巧.结果 68例垂体瘤患者,全切42例(61.76%),次全切18例(26.47%),部分切除8例(11.76%),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5例,暂时性尿崩症16例,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熟悉手术的操作步骤,了解手术器械的性能和用途,物品准备充分,严格无菌操作,与手术医生的默契配合,可以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郭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1-06-2012-06收治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梗死面积分为非大面积脑梗死组27 例、大面积脑梗死组25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4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大面积脑梗死组及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hs-CRP水平对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新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02-2011-02收治7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酯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和重残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酯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了病死率和重残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建昌;刘文广;韩辉;齐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CT与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02-2013-0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经疼痛病人1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78例)和DSA组(78例),观察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 CT组穿刺成功率98.7%,平均操作时间(55.4±1.2)min;DSA组的穿刺成功率89.7%,平均操作时间(24.6±13)min,2组平均操作时间和成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采用DSA引导快速便捷,CT引导成功率更高,尤其对于卵圆孔及颅底解剖变异的病例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陆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比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0例健康者血清Lp-PLA2含量,并根据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梗死面积分别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神经损伤、中度神经损伤和重度神经损伤3个亚组和小面积梗死、中面积梗死及大面积梗死3个亚组.分析血清Lp-PLA2含量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Lp-PLA2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神经损伤程度亚组和梗死面积亚组,组间血清Lp-PLA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
作者:许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癫(癎)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是大脑皮质局限性或广泛性、间歇性的异常放电,在临床上可能与其他发作性疾病相混淆.长程视频录像脑电图(V-EEG)可通过直接观察发作的临床表现、睡眠结构EEG,并通过同步EEG监测来分析临床与EEG的关系,从而成为癫(癎)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可靠的监测方法.非癫(癎)性发作(NE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阵发性临床发作,不伴有发作期EEG(癎)样放电.在国外癫(癎)中心所谓癫(癎)患者中10%~20%被证实为NES.现将哈密地区监测的54例中老年人N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银珠;李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我院自2010-03-2013-01选择性应用微创治疗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6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40~75岁,平均61岁.全部病人有明确高血压史,糖尿病史3例,冠心病3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38例,其中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6例,颞叶出血15例,额叶出血8例,顶枕叶出血4例,小脑出血1例.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并均被脑CT证实.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其中基底节出血>20~50 mL,脑叶出血>50~100 mL,小脑出血>15 mL.
作者:潘雪芳;邵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梯度洗脱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进行测定:盐酸阿米替林为内标,流动相A为10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2.5),流动相B为乙腈,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SB C18 (4.6 mm×50 mm,3.5 mm),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为40 μL;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采用梯度洗脱进行洗脱(0.00~3.00 min乙腈32%~40%;3.00~4.00 min乙腈40%~80%;4.00~5.00 min乙腈80%~32%,再平衡时间5min).以甲苯:正己烷=25:75为提取溶剂.结果 帕罗西汀和舍曲林及内标在5min内完全分离,且提取回收率均>70%,方法回收率均在90.0%~110.0%,线性γ均>0.995,精密度PSD均<10.结论 建立了快速梯度洗脱法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作者:孙秀佳;林治光;任娟娟;崔慧茹;蒋平;刘红梅;姜丽娟;李春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难治性癫(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时的麻醉处理.方法 将2010-01-2012-12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癎)患者15例设为研究对象.其患者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氧饱和度(SpO2),对其失血量、输血量及体温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12例唤醒成功,使患者听力恢复,能够完全在医生指令下活动,颅内压无升高现象,无情绪躁动;彻底清除了3例患者在无功能区的癫(癎)病灶,为避免对功能区造成损伤,对功能区的癫(癎)病灶实施了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术后,该组所有癫(癎)患者症状均得以明显缓解,无麻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中各时段血压及心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麻醉方案对术中的准确定位是安全、有效的,而对皮质功能区的精确定位也是切除癫(癎)病灶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魏文太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后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84例垂体瘤经鼻蝶入路切除的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术后对尿崩症患者使用双氢克尿噻片口服,3次/d,每日检测电解质.对照组则进行自我闭尿性的修复训练,简单进行膀胱修复功能训练及日常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显效率(66.66%)明显高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术后易发生各类并发症,应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姬馨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05-2013-05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2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要优于单独使用银杏达莫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继军;焦晓黎;王金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2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14 d时2组脑血肿、脑水肿的变化、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7.5%,高于对照组的22.6%和61.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4 d的C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能促进血肿吸收,抑制水肿形成,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姬卫东;方岩;徐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02-01-2012-08-01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运用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62例患者运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62例运用亚低温治疗,即患者受伤后24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其直肠温度32~35℃,脑温度33~35℃,持续时间为1~7 d,对比上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8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亚低温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减少治疗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忠普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