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符国展

关键词:尼莫地平, 高血压, 脑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实验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尼莫地平,1次/d;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控制血压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高且病死率低,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血肿体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心理的影响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研究为期6个月的家庭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0-02-2011-01收治的112例精神病患者,均由直系亲属照料.纳入标准:(1)符合CCMD-3中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并不具备智能障碍以及躯体疾病;(2)患者的照料家属必须>18岁,能够清楚对量表或问卷内容进行理解;(3)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伴随智能障碍及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2)照料家属中也伴随不同的精神疾病.如果家属较多,那么只选择1位和患者接触密切者即可.所有患者按出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17~60岁,平均(28.26±7.43)岁;病程3个月~25 a,平均(4.45±1.26)a.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18~59岁,平均(29.38±8.69)岁;病程3个月~28 a,平均(4.59±1.76)a.在研究过程中3例失访.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雷佳峰;蒋丽红;伍黄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神经外科手术室贵重精密器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与使用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室贵重精密器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 2012年神经外科手术室全面实施贵重精密器械设备规范化管理,将效果与2009年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贵重精密器械设备规范化管理后,手术室贵重精密器械设备使用率及完好率明显提高,护士理论、技能及工作能力明显加强.结论 对神经外科手术室贵重精密器械设备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保证器械设备可靠使用,提高了手术质量与安全水平,可创造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者:刘凤;白俊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停止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停止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01-2013-03于本院治疗的4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呼吸停止发生率进行统计,对不同CT分级、是否再出血、是否并发感染及血管痉挛者的呼吸停止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将上述因素与呼吸停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4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例出现呼吸停止,发生率28.26%;CT分级较高者呼吸停止发生率高于CT分级较低者,再出血者发生率高于未再次出血者,并发感染者发生率高于无感染者,血管痉挛者高于无血管痉挛者,且上述指标均与呼吸停止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CT分级、再出血、并发感染及血管痉挛均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停止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多重视.

    作者:严长樱;杨芳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CT与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临床应用对比

    目的 分析CT与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02-2013-0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经疼痛病人1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78例)和DSA组(78例),观察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 CT组穿刺成功率98.7%,平均操作时间(55.4±1.2)min;DSA组的穿刺成功率89.7%,平均操作时间(24.6±13)min,2组平均操作时间和成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采用DSA引导快速便捷,CT引导成功率更高,尤其对于卵圆孔及颅底解剖变异的病例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陆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和高颅压研究进展

    脑水肿和高颅压可由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何早期有效地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高颅压(ICP)是神经科疾病救治的重要环节.虽然临床上有多种传统方法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综合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HS)具有确切的抵抗脑水肿及降颅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有趋势作为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高颅压的一线治疗.

    作者:周玉宝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DWI评价颅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颅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动脉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行常规MRI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采用配对t检验;并比较病人手术前后核心缺血区[the infarct core(ROI1)]、缺血区边缘3 mm区[the area of infarct growth(ROI2) ]、缺血区边缘5 mm区[the hypoperfused tissue that remained viable(ROI3)]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其术前术后核心梗死灶、梗死灶边缘5 mm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5,P>0.05),而梗死灶边缘3 mm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5,P<0.01).结论 颅内支架成形术能够挽救梗死灶周边3 mm的低血供区.

    作者:李子园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配合技巧,总结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06-2012-07采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68例,对术前、术中、术后配合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配合经验和技巧.结果 68例垂体瘤患者,全切42例(61.76%),次全切18例(26.47%),部分切除8例(11.76%),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5例,暂时性尿崩症16例,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熟悉手术的操作步骤,了解手术器械的性能和用途,物品准备充分,严格无菌操作,与手术医生的默契配合,可以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郭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管内支架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01-2011-12治疗的6例鼻咽癌患者,已行放射治疗,经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50%),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随访发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再狭窄率16.7%.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器材的改进,其疗效及安全性正逐渐提高.

    作者:刁士元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乌司他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由围生期窒息引发的缺氧或脑血流减少甚至暂停的新生儿脑损伤疾病,重症患儿病死率高,轻症患儿也常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多采用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近年来,乌司他丁、苯巴比妥、丹参注射液、纳洛酮等药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关注,尤其是药物的联合应用已得到初步研究.本文采用乌司他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秦攀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甲钴胺辅助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甲钴胺辅助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对于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优势.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在丙型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注射甲钴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疗效,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临床疗效Hughes评分方面,甲钴胺治疗组8周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症状有明显的改善;(2)在临床疗效MRC评分方面,治疗组4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症状得到明显缓解;(3)治疗组的平均好转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与单纯的丙型球蛋白基础免疫治疗相比,甲钴胺联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琴;郾文海;方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颈椎曲度变化观察

    目的 研究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2011-09-2012-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1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微调为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20 d后观察治疗效果和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曲度(10.28±2.67)mm,对照组为(8.53±2.42)mm,2组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牵引疗法比较,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好,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明显,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立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05-2013-05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2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要优于单独使用银杏达莫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继军;焦晓黎;王金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2例各亚型的治疗策略及分析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在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TBI后各种原因引起的硬膜下间隙脑脊液的聚积,属于继发性颅脑损伤.因造成TSE的机制较多且暂无确切单一学说可以解释各种TSE的成因,我们未采用将TS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分型方法[1],而是根据动态观察患者CT硬膜下积液的变化和临床表现分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演变型[2]4型以指导治疗[3].我科2009-03-2012-09收治TSE患者32例,采取包括药物、中医药、高压氧、腰穿等保守治疗以及硬膜下积液外引流、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等多种手术方案,治愈及好转率96.9%,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大成;邢泽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探讨其与病灶特点、病情轻重、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组64例,无糖尿病组60例.选择同期住院的其他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TIA及眩晕症)患者71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国内统一试剂盒进行ox-LDL水平测定.结果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ox-LDL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腔隙性梗死比例相对较高,且与无糖尿病组相比,病情进展率、重型比例高,临床转归较差.结论 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ox-LDI水平显著增高,且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及病情轻重相关.

    作者:高素玲;甄志刚;张江;刘国荣;陈瑞英;王大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01-2013-05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NDS、FMA和BI评分比较,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经治疗后NDS、FMA和BI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80%(P<0.01).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邱茜茜;许燕;范波胜;汤永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0-08-2013-03收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注射依达拉奉.比较2组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变黏度、低切变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

    作者:蔡乃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PANSS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总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失眠、体质量增加、惊厥与低血压等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喹硫平可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不良症状,安全性较好,喹硫平优于阿立哌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体,它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脑血栓形成,致使血管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继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诱发局部性脑组织软化坏死[2].脑梗死病发率高、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本院应用灯盏花素中成药制剂辅助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脑梗死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脑卒中继发癫(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癫(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6-2012-06本院收治的76例(病例组)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患者资料,同时随机抽取神经内科住院的76例(对照组)未继发癫(癎)的脑卒中患者资料,分析脑卒中后癫(癎)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卒中继发癫(癎)发生率7.7%(76/986),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2.9%,出血脑卒中17.1%;早发性癫(癎)25.0%,迟发性癫(癎)75.0%;皮质病灶继发癫((癎))69.7%,皮质下病灶继发癫((癎))30.3%.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与受累半球侧别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性脑卒中和皮质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继发癫(癎)以迟发性癫(癎)多见.出血性脑卒中和皮质病灶是脑卒中继发癫(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振天;赵东毅;农永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支架血管成形术后低血压的关系观察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压下降程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2008-04-2013-03我院神经内科157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分析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低血压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置入颈动脉支架157例患者,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51.6%(81/157),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9.6%(15/157),不同狭窄程度50%~70%组、>70%~90%组、>90%~99%,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5%、52.7%、30.6%,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1.4%、7.5%、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较重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较小,可能存在颈动脉窦敏感性下降,术前可根据患者影像学特点评估术中、术后低血压发生的危险性,对防止此并发症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林;周清安;徐建银;杨利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