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蒋玲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颈浅神经阻滞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摘要:目的 观察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01-2013-01我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术式,观察组给予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术式.2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主要观察记录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长、术后并发症情况(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所需时长相对较短以及手术区组织损伤率低,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相对于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便捷、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降压对收缩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辅助降压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影响方法初诊或复诊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养血清脑颗粒.降压药物的选择无限制.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30 d进行血压测量和肝、肾功能检查.部分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30 d时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入组时水平,尤其是收缩压下降明显.动态血压监测表明入组时8时收缩压升高明显,而治疗30 d时8时收缩压下降明显.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变化.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高血压效果肯定,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于晨峰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彭建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予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治疗2、4、8、12周末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组间治疗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P均<0.05;2组治疗前后的SANS评分和BPRS评分比较,P均<0.05;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 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戴梅竹;张钰成;陈士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05-2013-05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2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要优于单独使用银杏达莫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继军;焦晓黎;王金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6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自2010-03-2013-01选择性应用微创治疗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6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40~75岁,平均61岁.全部病人有明确高血压史,糖尿病史3例,冠心病3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38例,其中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6例,颞叶出血15例,额叶出血8例,顶枕叶出血4例,小脑出血1例.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并均被脑CT证实.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其中基底节出血>20~50 mL,脑叶出血>50~100 mL,小脑出血>15 mL.

    作者:潘雪芳;邵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6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与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晨服,1次/d;替米沙坦80 mg,晨服,1次/d,共4周.对照组26例给予吲达帕胺2.5 mg,晨服,1次/d,共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文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1-06-2012-06收治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梗死面积分为非大面积脑梗死组27 例、大面积脑梗死组25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4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大面积脑梗死组及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hs-CRP水平对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新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支架血管成形术后低血压的关系观察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压下降程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2008-04-2013-03我院神经内科157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分析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低血压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置入颈动脉支架157例患者,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51.6%(81/157),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9.6%(15/157),不同狭窄程度50%~70%组、>70%~90%组、>90%~99%,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5%、52.7%、30.6%,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1.4%、7.5%、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较重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较小,可能存在颈动脉窦敏感性下降,术前可根据患者影像学特点评估术中、术后低血压发生的危险性,对防止此并发症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林;周清安;徐建银;杨利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目的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骨髓间质中含量丰富,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经过一系列提取与培养,其可通过脑室、动脉、静脉等不同途径移植于脑出血模型,从而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新的路径.

    作者:白洁;黄良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自由基清除剂组、亚低温组3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和亚低温;自由基清除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 与后2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更高,NDS和血乳酸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脑梗死面积缩小范围也明显比其他2组突出,且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结论 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勇;陈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126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喹硫平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疗程8周.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组BRMS及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与喹硫平单药治疗相比,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余利国;黄冬兰;韦恒祺;韦新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脑卒中部位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分析脑卒中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01-2013-01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卒中部位分为4组,对概念形成能力和记忆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概念形成能力由低到高依次为左丘脑卒中、左基底节卒中、右丘脑卒中、右基底节卒中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5).左丘脑的长延迟记忆差,其余脑卒中患者的长延迟记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脑卒中患者即时记忆、CFT回忆和再认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部位卒中对于认知功能影响不同,左丘脑卒中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魏亮;李陈渝;杨健;翁栩;唐瑞龙;熊昕;庞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配合技巧,总结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06-2012-07采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68例,对术前、术中、术后配合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配合经验和技巧.结果 68例垂体瘤患者,全切42例(61.76%),次全切18例(26.47%),部分切除8例(11.76%),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5例,暂时性尿崩症16例,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熟悉手术的操作步骤,了解手术器械的性能和用途,物品准备充分,严格无菌操作,与手术医生的默契配合,可以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郭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实验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尼莫地平,1次/d;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控制血压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高且病死率低,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血肿体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符国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中的诊断价值

    腰骶神经根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根病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针电极肌电图、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F波、H反射、体感诱发电位、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等在腰骶神经根病中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张淑敏;尹建华;刘丽霞;姜力;陈淑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探讨其与病灶特点、病情轻重、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组64例,无糖尿病组60例.选择同期住院的其他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TIA及眩晕症)患者71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国内统一试剂盒进行ox-LDL水平测定.结果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ox-LDL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腔隙性梗死比例相对较高,且与无糖尿病组相比,病情进展率、重型比例高,临床转归较差.结论 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ox-LDI水平显著增高,且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及病情轻重相关.

    作者:高素玲;甄志刚;张江;刘国荣;陈瑞英;王大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01-2013-05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NDS、FMA和BI评分比较,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经治疗后NDS、FMA和BI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80%(P<0.01).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邱茜茜;许燕;范波胜;汤永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颈椎曲度变化观察

    目的 研究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2011-09-2012-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1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微调为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20 d后观察治疗效果和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曲度(10.28±2.67)mm,对照组为(8.53±2.42)mm,2组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牵引疗法比较,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好,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明显,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立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钻孔引流对比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非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3-2012年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钻孔引流组84例)、B组(小骨窗开颅组76例).以第6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血肿量≥40 mL,A组GOS评分为1、2、3、4、5分的分别有7、17、11、9 、2例,B组分别有2、4、13、16、5例,2组相比,P<0.05.结论 对于≤40 mL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疗效和小骨窗开颅无明显差别,≥40 mL的患者小骨窗开颅可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毅;黄纯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梯度洗脱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的药物浓度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梯度洗脱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进行测定:盐酸阿米替林为内标,流动相A为10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2.5),流动相B为乙腈,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SB C18 (4.6 mm×50 mm,3.5 mm),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为40 μL;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采用梯度洗脱进行洗脱(0.00~3.00 min乙腈32%~40%;3.00~4.00 min乙腈40%~80%;4.00~5.00 min乙腈80%~32%,再平衡时间5min).以甲苯:正己烷=25:75为提取溶剂.结果 帕罗西汀和舍曲林及内标在5min内完全分离,且提取回收率均>70%,方法回收率均在90.0%~110.0%,线性γ均>0.995,精密度PSD均<10.结论 建立了快速梯度洗脱法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作者:孙秀佳;林治光;任娟娟;崔慧茹;蒋平;刘红梅;姜丽娟;李春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外伤性脑脊液漏118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脊液漏是因颅骨骨折的同时撕破了硬脑膜和蛛网膜,以致脑脊液由骨折缝裂口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的伤口流出,使颅腔与外界交通,形成漏孔,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颅内感染,占颅脑外伤的2%~9%,绝大多数外伤性脑脊液漏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而治愈[1].但如处理不当可能会严重影响预后,易导致伤口愈合不良、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007-06-2012-06本院共收治外伤性脑脊液漏118例,现做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利民;柳浩然;吴海权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