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安庆祝;何国龙
目的 研究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2011-09-2012-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1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微调为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20 d后观察治疗效果和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曲度(10.28±2.67)mm,对照组为(8.53±2.42)mm,2组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牵引疗法比较,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好,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明显,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立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CT灌注扫描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到本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108例(常规治疗组)采取传统的基础药物治疗,其余108例(尤瑞克林组)在基础用药前提下配合使用尤瑞克林静滴,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16例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记录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脑灌注扫描指标相对值及梗死面积.结果 (1)尤瑞克林组总有效率达87.04%,常规治疗组64.82%(P<0.05).(2)脑梗死区域的血液灌注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半暗带区域改善更为显著,rCBF、rCBV和rTTP值得到显著提高(P<0.05).(3)尤瑞克林组患者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 通过CT灌注扫描,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更具有特异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希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停止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01-2013-03于本院治疗的4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呼吸停止发生率进行统计,对不同CT分级、是否再出血、是否并发感染及血管痉挛者的呼吸停止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将上述因素与呼吸停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4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例出现呼吸停止,发生率28.26%;CT分级较高者呼吸停止发生率高于CT分级较低者,再出血者发生率高于未再次出血者,并发感染者发生率高于无感染者,血管痉挛者高于无血管痉挛者,且上述指标均与呼吸停止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CT分级、再出血、并发感染及血管痉挛均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停止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多重视.
作者:严长樱;杨芳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05-2013-05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2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要优于单独使用银杏达莫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继军;焦晓黎;王金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后颅窝减压术后治疗效疗很关键,其中主要是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因为后颅窝减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处理较麻烦,尤其高原地区伤口愈合率较低;我院地处高原地带海拔3 000米左右,将2006-01-2012-03收治的59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李在全;叶东平;郭启平;贾锋涛;次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自由基清除剂组、亚低温组3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和亚低温;自由基清除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 与后2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更高,NDS和血乳酸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脑梗死面积缩小范围也明显比其他2组突出,且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结论 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勇;陈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乌灵胶囊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联合乌灵胶囊组52例,米氮平组48例,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估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改善情况,应用TESS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米氮平联合乌灵胶囊组、米氮平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联合乌灵胶囊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较其余2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副反应量表评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氮平联合乌灵胶囊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书剑;李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1-09-2012-09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6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42例给予长春西汀治疗,B组39例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治疗,C组45例给予长春西汀、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均以21 d为一个疗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智力障碍改善程度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在MMSE、CDT和MoCA评分方面,3组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且C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A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认知和自理能力,效果显著好于单一药物使用,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比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0例健康者血清Lp-PLA2含量,并根据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梗死面积分别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神经损伤、中度神经损伤和重度神经损伤3个亚组和小面积梗死、中面积梗死及大面积梗死3个亚组.分析血清Lp-PLA2含量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Lp-PLA2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神经损伤程度亚组和梗死面积亚组,组间血清Lp-PLA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
作者:许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积水的手术时机、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06-2012-12我院收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26例,其中25例并发脑积水,对其治疗方法、手术时机、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5例中急性脑积水9例,采用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1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均恢复良好;22例脑室系统基本恢复正常;3例脑室系统较前缩小,但无临床症状;无感染病例.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要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系列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及运动疗法.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评定截瘫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及运动功能恢复的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2组ASIA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ASIA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但治疗组运动功能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刘西纺;孙银娣;顾新;姚佳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病因素是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病变且伴随感觉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多种因素导致的足部疼痛麻木、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严重者不但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也给糖尿病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1].笔者于2011-10-2012-10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加糖尿病常规治疗糖尿病足,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梁玉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0-08-2013-03收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注射依达拉奉.比较2组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变黏度、低切变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
作者:蔡乃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与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晨服,1次/d;替米沙坦80 mg,晨服,1次/d,共4周.对照组26例给予吲达帕胺2.5 mg,晨服,1次/d,共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文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前瞻性观察叶酸、维生素B6、B12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对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变化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Hhcy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5 mg/d+阿司匹林0.1 g/d)或维生素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叶酸10 mg/d+维生素B610 mg/d+甲钴胺0.5 mg/d)检测基线及入组后6、12、18、24月时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等各项指标,同时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基线及入组后6、12、18、24月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在入组后6、12、18、24月时,维生素干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入组后6、12、18、24月时,2组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指标均优于基线水平(P<0.05,P<0.01),随时间延长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 B族维生素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Hhcy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在联合他汀、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能进一步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
作者:裘丽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原发性颅内淋巴瘤(PNSL)发病率的增加[1],相继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关于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病理分型、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同时国外众多大规模的临床中心正在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本文结合我院2002-2010年收治的共30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NSL患者的病例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张松;安庆祝;何国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脑醒静与活血化瘀法联合应用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11-2012-12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5例采用醒脑静联合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醒脑静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完全恢复20例,基本恢复17例,有轻微效果7例,无效1例;对照组完全恢复13例,基本恢复15例,有轻微效果11例,无效6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62.2%,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醒静与活血化瘀联合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比单纯使用醒脑静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2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14 d时2组脑血肿、脑水肿的变化、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7.5%,高于对照组的22.6%和61.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4 d的C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能促进血肿吸收,抑制水肿形成,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姬卫东;方岩;徐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予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治疗2、4、8、12周末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组间治疗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P均<0.05;2组治疗前后的SANS评分和BPRS评分比较,P均<0.05;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 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戴梅竹;张钰成;陈士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梯度洗脱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进行测定:盐酸阿米替林为内标,流动相A为10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2.5),流动相B为乙腈,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SB C18 (4.6 mm×50 mm,3.5 mm),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为40 μL;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采用梯度洗脱进行洗脱(0.00~3.00 min乙腈32%~40%;3.00~4.00 min乙腈40%~80%;4.00~5.00 min乙腈80%~32%,再平衡时间5min).以甲苯:正己烷=25:75为提取溶剂.结果 帕罗西汀和舍曲林及内标在5min内完全分离,且提取回收率均>70%,方法回收率均在90.0%~110.0%,线性γ均>0.995,精密度PSD均<10.结论 建立了快速梯度洗脱法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作者:孙秀佳;林治光;任娟娟;崔慧茹;蒋平;刘红梅;姜丽娟;李春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