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钴胺辅助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刘琴;郾文海;方岩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 甲钴胺注射液, 营养神经治疗
摘要:目的 研究甲钴胺辅助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对于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优势.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在丙型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注射甲钴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疗效,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临床疗效Hughes评分方面,甲钴胺治疗组8周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症状有明显的改善;(2)在临床疗效MRC评分方面,治疗组4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症状得到明显缓解;(3)治疗组的平均好转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与单纯的丙型球蛋白基础免疫治疗相比,甲钴胺联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8-04-2013-04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同期32例开颅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基础疾病、手术情况、侵入性操作、有无脑室外引流、有无脑脊液漏、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2组7种单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持续时间与脑室外引流、有无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开颅手术持续时间和脑室外引流、有无脑脊液漏与患者的术后感染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蒋永化;李新文;王旭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炎因素分析及护理

    近年来,交通事故引发的外伤呈上升趋势,在临床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中有2/3是颅脑损伤,病死率高达58%[1],其中因合并肺炎引起死亡高达20%~50%[2],本文对近年通过对我院外科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患者进行病因和护理分析,旨在找出降低患者的感染率、病死率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后入路椎间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10-0-2012-12我院收治的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后入路椎间孔处切开减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随访3个月后通过CT和磁共振(MRI)检查,发现椎间孔减压效果良好;手术节段椎体经动态X线检查发现活动度也得到保留,JOA评分16.0±1.0,与术前比较有所提高.随访6~47个月,未发现复发病症.结论 后入路椎间切开减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在保留椎间盘功能及椎体间活动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对椎间盘的损伤程度.

    作者:阴彦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2例各亚型的治疗策略及分析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在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TBI后各种原因引起的硬膜下间隙脑脊液的聚积,属于继发性颅脑损伤.因造成TSE的机制较多且暂无确切单一学说可以解释各种TSE的成因,我们未采用将TS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分型方法[1],而是根据动态观察患者CT硬膜下积液的变化和临床表现分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演变型[2]4型以指导治疗[3].我科2009-03-2012-09收治TSE患者32例,采取包括药物、中医药、高压氧、腰穿等保守治疗以及硬膜下积液外引流、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等多种手术方案,治愈及好转率96.9%,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大成;邢泽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压氧治疗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微循环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01-2013-02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2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以高压氧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和不同切变率全血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5 d及10 d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和不同切变率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10 d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后5 d(P均<0.05).结论 高压氧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微循环状态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内耳循环状态.

    作者:童建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05-2013-05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2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要优于单独使用银杏达莫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继军;焦晓黎;王金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右佐匹克隆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右佐匹克隆(天士力公司生产,商品名文飞)联合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商品名黛力新)在神经系统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0-2011年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住院患者321例,基础治疗无明显区别,分为治疗组(黛力新+文飞)160例及对照组(单用黛力新)161例,对2组患者治疗后精神、心理障碍症状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治疗组精神心理障碍好转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右佐匹克隆不仅对失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对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也有治疗作用.

    作者:王振焕;王剑;王杰;朱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体会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治疗后症状减轻[1].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其中MG患者中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发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现今国际公认有效的常规保守疗法.手术治疗,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是目前认为治疗MG根本的方法.

    作者:李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钻孔引流对比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非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3-2012年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钻孔引流组84例)、B组(小骨窗开颅组76例).以第6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血肿量≥40 mL,A组GOS评分为1、2、3、4、5分的分别有7、17、11、9 、2例,B组分别有2、4、13、16、5例,2组相比,P<0.05.结论 对于≤40 mL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疗效和小骨窗开颅无明显差别,≥40 mL的患者小骨窗开颅可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毅;黄纯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难治性癫(癎)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

    目的 了解难治性癫(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时的麻醉处理.方法 将2010-01-2012-12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癎)患者15例设为研究对象.其患者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氧饱和度(SpO2),对其失血量、输血量及体温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12例唤醒成功,使患者听力恢复,能够完全在医生指令下活动,颅内压无升高现象,无情绪躁动;彻底清除了3例患者在无功能区的癫(癎)病灶,为避免对功能区造成损伤,对功能区的癫(癎)病灶实施了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术后,该组所有癫(癎)患者症状均得以明显缓解,无麻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中各时段血压及心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麻醉方案对术中的准确定位是安全、有效的,而对皮质功能区的精确定位也是切除癫(癎)病灶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魏文太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在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1-09-2012-09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6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42例给予长春西汀治疗,B组39例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治疗,C组45例给予长春西汀、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均以21 d为一个疗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智力障碍改善程度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在MMSE、CDT和MoCA评分方面,3组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且C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A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认知和自理能力,效果显著好于单一药物使用,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脑卒中部位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分析脑卒中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01-2013-01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卒中部位分为4组,对概念形成能力和记忆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概念形成能力由低到高依次为左丘脑卒中、左基底节卒中、右丘脑卒中、右基底节卒中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5).左丘脑的长延迟记忆差,其余脑卒中患者的长延迟记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脑卒中患者即时记忆、CFT回忆和再认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部位卒中对于认知功能影响不同,左丘脑卒中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魏亮;李陈渝;杨健;翁栩;唐瑞龙;熊昕;庞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梯度洗脱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的药物浓度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梯度洗脱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进行测定:盐酸阿米替林为内标,流动相A为10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2.5),流动相B为乙腈,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SB C18 (4.6 mm×50 mm,3.5 mm),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为40 μL;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采用梯度洗脱进行洗脱(0.00~3.00 min乙腈32%~40%;3.00~4.00 min乙腈40%~80%;4.00~5.00 min乙腈80%~32%,再平衡时间5min).以甲苯:正己烷=25:75为提取溶剂.结果 帕罗西汀和舍曲林及内标在5min内完全分离,且提取回收率均>70%,方法回收率均在90.0%~110.0%,线性γ均>0.995,精密度PSD均<10.结论 建立了快速梯度洗脱法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作者:孙秀佳;林治光;任娟娟;崔慧茹;蒋平;刘红梅;姜丽娟;李春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CT灌注扫描评价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 通过CT灌注扫描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到本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108例(常规治疗组)采取传统的基础药物治疗,其余108例(尤瑞克林组)在基础用药前提下配合使用尤瑞克林静滴,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16例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记录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脑灌注扫描指标相对值及梗死面积.结果 (1)尤瑞克林组总有效率达87.04%,常规治疗组64.82%(P<0.05).(2)脑梗死区域的血液灌注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半暗带区域改善更为显著,rCBF、rCBV和rTTP值得到显著提高(P<0.05).(3)尤瑞克林组患者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 通过CT灌注扫描,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更具有特异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希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肝性脊髓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例肝性脊髓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虽经积极降氨等治疗,但恢复差.随访2例死于肝昏迷、消化道大出血,余2例2 a内未好转.结论 HM患者以下肢痉挛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多为神经功能不可逆损害,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可能为目前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尹变利;任向阳;马聪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卒中单元院前抢救模式对提高脑卒中抢救效果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院前抢救模式对提高卒中抢救效果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抢救模式分为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院前抢救分别采用卒中单元模式和常规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抢救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P<0.05);治疗后卒中单元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单元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47±7.48)d,平均住院费用(12.45±4.37)千元,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卒中单元院前抢救模式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脑卒中的有效抢救模式.

    作者:吴广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镜像神经元疗法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1].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中(运动、言语、吞咽、认知障碍等),偏瘫是脑卒中患者中常见、影响严重的后遗症,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康复治疗被证实是降低致残率的方法[2].

    作者:庄卫生;钱宝延;曹留栓;蔡西国;杨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肿清除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组1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分组,8 h内(超早期组)38例,8~24 h内(早期组)46例,24 h后(晚期组)41例,分别对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状态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P<0.05),超早期组功能恢复良好者多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存质量.可通过术中血压监测、有效止血、术后控制血压等综合治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作者:零达尚;张建国;张晓峰;刘远来;孙异春;张著;林其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颈椎曲度变化观察

    目的 研究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2011-09-2012-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1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微调为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20 d后观察治疗效果和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曲度(10.28±2.67)mm,对照组为(8.53±2.42)mm,2组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牵引疗法比较,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好,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明显,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立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脑卒中后发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高危因素.结果 61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发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81例,发生率13.26%.女性患者,年龄>50岁,复发,梗死部位位于颞叶、顶叶或脑干,合并高血压、肺炎、血脂异常、颈椎病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神经源性吞咽困难受多因素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对高危患者积极预防.

    作者:范惠先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