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性脊髓病临床诊治分析

尹变利;任向阳;马聪敏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 临床特点, 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例肝性脊髓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虽经积极降氨等治疗,但恢复差.随访2例死于肝昏迷、消化道大出血,余2例2 a内未好转.结论 HM患者以下肢痉挛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多为神经功能不可逆损害,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可能为目前好的治疗方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配合技巧,总结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06-2012-07采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68例,对术前、术中、术后配合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配合经验和技巧.结果 68例垂体瘤患者,全切42例(61.76%),次全切18例(26.47%),部分切除8例(11.76%),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5例,暂时性尿崩症16例,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熟悉手术的操作步骤,了解手术器械的性能和用途,物品准备充分,严格无菌操作,与手术医生的默契配合,可以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郭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01-2013-01我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术式,观察组给予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术式.2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主要观察记录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长、术后并发症情况(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所需时长相对较短以及手术区组织损伤率低,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相对于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便捷、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作者:蒋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脑卒中部位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分析脑卒中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01-2013-01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卒中部位分为4组,对概念形成能力和记忆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概念形成能力由低到高依次为左丘脑卒中、左基底节卒中、右丘脑卒中、右基底节卒中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5).左丘脑的长延迟记忆差,其余脑卒中患者的长延迟记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脑卒中患者即时记忆、CFT回忆和再认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部位卒中对于认知功能影响不同,左丘脑卒中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魏亮;李陈渝;杨健;翁栩;唐瑞龙;熊昕;庞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01-2013-05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NDS、FMA和BI评分比较,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经治疗后NDS、FMA和BI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80%(P<0.01).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邱茜茜;许燕;范波胜;汤永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甲钴胺辅助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甲钴胺辅助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对于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优势.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在丙型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注射甲钴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疗效,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临床疗效Hughes评分方面,甲钴胺治疗组8周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症状有明显的改善;(2)在临床疗效MRC评分方面,治疗组4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症状得到明显缓解;(3)治疗组的平均好转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与单纯的丙型球蛋白基础免疫治疗相比,甲钴胺联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琴;郾文海;方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05-2013-05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2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要优于单独使用银杏达莫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继军;焦晓黎;王金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实验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尼莫地平,1次/d;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控制血压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高且病死率低,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血肿体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符国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0-08-2013-03收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注射依达拉奉.比较2组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变黏度、低切变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

    作者:蔡乃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B族维生素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控制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前瞻性观察叶酸、维生素B6、B12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对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变化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Hhcy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5 mg/d+阿司匹林0.1 g/d)或维生素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叶酸10 mg/d+维生素B610 mg/d+甲钴胺0.5 mg/d)检测基线及入组后6、12、18、24月时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等各项指标,同时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基线及入组后6、12、18、24月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在入组后6、12、18、24月时,维生素干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入组后6、12、18、24月时,2组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指标均优于基线水平(P<0.05,P<0.01),随时间延长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 B族维生素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Hhcy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在联合他汀、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能进一步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

    作者:裘丽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和高颅压研究进展

    脑水肿和高颅压可由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何早期有效地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高颅压(ICP)是神经科疾病救治的重要环节.虽然临床上有多种传统方法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综合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HS)具有确切的抵抗脑水肿及降颅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有趋势作为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高颅压的一线治疗.

    作者:周玉宝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降压对收缩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辅助降压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影响方法初诊或复诊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养血清脑颗粒.降压药物的选择无限制.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30 d进行血压测量和肝、肾功能检查.部分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30 d时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入组时水平,尤其是收缩压下降明显.动态血压监测表明入组时8时收缩压升高明显,而治疗30 d时8时收缩压下降明显.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变化.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高血压效果肯定,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于晨峰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彭建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外伤性脑脊液漏118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脊液漏是因颅骨骨折的同时撕破了硬脑膜和蛛网膜,以致脑脊液由骨折缝裂口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的伤口流出,使颅腔与外界交通,形成漏孔,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颅内感染,占颅脑外伤的2%~9%,绝大多数外伤性脑脊液漏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而治愈[1].但如处理不当可能会严重影响预后,易导致伤口愈合不良、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007-06-2012-06本院共收治外伤性脑脊液漏118例,现做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利民;柳浩然;吴海权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体会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治疗后症状减轻[1].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其中MG患者中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发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现今国际公认有效的常规保守疗法.手术治疗,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是目前认为治疗MG根本的方法.

    作者:李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poststroke pain,P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年龄、女性、饮酒、抑郁症、高脂血症、糖尿病7个危险因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及抑郁症为PSP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及抑郁症患者更易患PSP,应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李文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肿清除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组1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分组,8 h内(超早期组)38例,8~24 h内(早期组)46例,24 h后(晚期组)41例,分别对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状态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P<0.05),超早期组功能恢复良好者多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存质量.可通过术中血压监测、有效止血、术后控制血压等综合治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作者:零达尚;张建国;张晓峰;刘远来;孙异春;张著;林其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2例各亚型的治疗策略及分析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在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TBI后各种原因引起的硬膜下间隙脑脊液的聚积,属于继发性颅脑损伤.因造成TSE的机制较多且暂无确切单一学说可以解释各种TSE的成因,我们未采用将TS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分型方法[1],而是根据动态观察患者CT硬膜下积液的变化和临床表现分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演变型[2]4型以指导治疗[3].我科2009-03-2012-09收治TSE患者32例,采取包括药物、中医药、高压氧、腰穿等保守治疗以及硬膜下积液外引流、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等多种手术方案,治愈及好转率96.9%,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大成;邢泽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代谢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代谢影响.方法 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末、4周末、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定疗效,分别在治疗前、4周末、8周末根据患者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评价代谢指标,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50例经8周治疗后PANSS各因子分的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7,P<0.001),其中42例代谢正常患者经8周治疗血糖和胆固醇等各因子评分无显著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86,P=0.330),8例因药物引起血糖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患者,8周后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因子下降,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75,P<0.000).结论 齐拉西酮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是对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凌洁;张朝阳;谭东升;韦干昌;黄起志;洪伟;冯影霞;黄国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脑卒中后发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高危因素.结果 61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发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81例,发生率13.26%.女性患者,年龄>50岁,复发,梗死部位位于颞叶、顶叶或脑干,合并高血压、肺炎、血脂异常、颈椎病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神经源性吞咽困难受多因素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对高危患者积极预防.

    作者:范惠先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7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口服搜风通络牵正汤加减、中药硬膏、针灸理疗,急性期应用激素;对照组72例应用激素、血管扩张剂地巴唑、神经营养胞二磷胆碱及B族维生素.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58例(80.6%)、38例(52.8%),治愈时间分别为(26.56±4.66)d、(32.62±4.80)d,2组治愈率和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对面神经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务孔彦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梯度洗脱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的药物浓度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梯度洗脱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进行测定:盐酸阿米替林为内标,流动相A为10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2.5),流动相B为乙腈,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SB C18 (4.6 mm×50 mm,3.5 mm),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为40 μL;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采用梯度洗脱进行洗脱(0.00~3.00 min乙腈32%~40%;3.00~4.00 min乙腈40%~80%;4.00~5.00 min乙腈80%~32%,再平衡时间5min).以甲苯:正己烷=25:75为提取溶剂.结果 帕罗西汀和舍曲林及内标在5min内完全分离,且提取回收率均>70%,方法回收率均在90.0%~110.0%,线性γ均>0.995,精密度PSD均<10.结论 建立了快速梯度洗脱法检测人血清中帕罗西汀及舍曲林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作者:孙秀佳;林治光;任娟娟;崔慧茹;蒋平;刘红梅;姜丽娟;李春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