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焕;王剑;王杰;朱苹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自由基清除剂组、亚低温组3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和亚低温;自由基清除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 与后2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更高,NDS和血乳酸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脑梗死面积缩小范围也明显比其他2组突出,且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结论 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勇;陈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由围生期窒息引发的缺氧或脑血流减少甚至暂停的新生儿脑损伤疾病,重症患儿病死率高,轻症患儿也常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多采用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近年来,乌司他丁、苯巴比妥、丹参注射液、纳洛酮等药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关注,尤其是药物的联合应用已得到初步研究.本文采用乌司他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秦攀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2007-01-2013-01我院收治的30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例DEACMP患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93.3%),其次为锥体外系功能障碍(50%);30例患者均有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慢波增多.头颅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及大脑白质异常密度影.治疗后基本痊愈5例,好转14例,未愈8例,恶化3例.结论 DEACMP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一经发生治疗较困难,预后不良.
作者:农媛;肖海;冼莹;曾灏;梁妙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01-2011-12治疗的6例鼻咽癌患者,已行放射治疗,经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50%),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随访发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再狭窄率16.7%.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器材的改进,其疗效及安全性正逐渐提高.
作者:刁士元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影响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眩晕发生的因素.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走行、内径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共筛选出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233例后,利用TCD检测颅内段椎动脉PSV、血管搏动指数(PI),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血糖、血脂和患高血压的病程时间,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上述临床因素与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眩晕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回归年龄(OR=1.052,95%CI为1.023~1.081,P<0.001)、高血压病程时间(OR=1.074,95%CI为1.006~1.146,P=0.032)、血糖(OR=1.044,95%CI为1.022~1.067,P=0.048)以及基底动脉的PSV(OR=1.047,95%CI为1.004~1.092,P=0.033)和PI(OR=1.065,95%CI为0.991~1.145,P=0.041),进入回归方程,与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的眩晕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椎动脉先天纤细是导致眩晕发生的病因之一,这可能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相关,年龄、血糖、血压是影响椎动脉先天纤细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眩晕的重要临床因素.
作者:王海音;张薇;高敏;于梦囡;张建玲;王学良;李利;王新宴;王建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实验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尼莫地平,1次/d;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控制血压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高且病死率低,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血肿体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符国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后颅窝减压术后治疗效疗很关键,其中主要是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因为后颅窝减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处理较麻烦,尤其高原地区伤口愈合率较低;我院地处高原地带海拔3 000米左右,将2006-01-2012-03收治的59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李在全;叶东平;郭启平;贾锋涛;次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口服搜风通络牵正汤加减、中药硬膏、针灸理疗,急性期应用激素;对照组72例应用激素、血管扩张剂地巴唑、神经营养胞二磷胆碱及B族维生素.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58例(80.6%)、38例(52.8%),治愈时间分别为(26.56±4.66)d、(32.62±4.80)d,2组治愈率和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对面神经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务孔彦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01-2013-01我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术式,观察组给予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术式.2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主要观察记录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长、术后并发症情况(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所需时长相对较短以及手术区组织损伤率低,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相对于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便捷、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作者:蒋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难治性癫(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时的麻醉处理.方法 将2010-01-2012-12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癎)患者15例设为研究对象.其患者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氧饱和度(SpO2),对其失血量、输血量及体温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12例唤醒成功,使患者听力恢复,能够完全在医生指令下活动,颅内压无升高现象,无情绪躁动;彻底清除了3例患者在无功能区的癫(癎)病灶,为避免对功能区造成损伤,对功能区的癫(癎)病灶实施了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术后,该组所有癫(癎)患者症状均得以明显缓解,无麻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中各时段血压及心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麻醉方案对术中的准确定位是安全、有效的,而对皮质功能区的精确定位也是切除癫(癎)病灶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魏文太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PANSS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总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失眠、体质量增加、惊厥与低血压等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喹硫平可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不良症状,安全性较好,喹硫平优于阿立哌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脑水肿和高颅压可由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何早期有效地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高颅压(ICP)是神经科疾病救治的重要环节.虽然临床上有多种传统方法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综合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HS)具有确切的抵抗脑水肿及降颅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有趋势作为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高颅压的一线治疗.
作者:周玉宝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配合技巧,总结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06-2012-07采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68例,对术前、术中、术后配合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配合经验和技巧.结果 68例垂体瘤患者,全切42例(61.76%),次全切18例(26.47%),部分切除8例(11.76%),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5例,暂时性尿崩症16例,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熟悉手术的操作步骤,了解手术器械的性能和用途,物品准备充分,严格无菌操作,与手术医生的默契配合,可以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郭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1-09-2012-09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6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42例给予长春西汀治疗,B组39例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治疗,C组45例给予长春西汀、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均以21 d为一个疗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智力障碍改善程度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在MMSE、CDT和MoCA评分方面,3组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且C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A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认知和自理能力,效果显著好于单一药物使用,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02-2011-02收治7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酯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和重残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酯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了病死率和重残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建昌;刘文广;韩辉;齐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对比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非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3-2012年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钻孔引流组84例)、B组(小骨窗开颅组76例).以第6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血肿量≥40 mL,A组GOS评分为1、2、3、4、5分的分别有7、17、11、9 、2例,B组分别有2、4、13、16、5例,2组相比,P<0.05.结论 对于≤40 mL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疗效和小骨窗开颅无明显差别,≥40 mL的患者小骨窗开颅可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毅;黄纯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1].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中(运动、言语、吞咽、认知障碍等),偏瘫是脑卒中患者中常见、影响严重的后遗症,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康复治疗被证实是降低致残率的方法[2].
作者:庄卫生;钱宝延;曹留栓;蔡西国;杨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对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 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选取70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AD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 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 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喹硫平治疗组总有效率82.9%,利培酮治疗组8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BEHAVE-AD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6周后,2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喹硫平治疗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治疗组(P<0.05).结论 喹硫平与利培酮均能显著改善AD患者BPSD,喹硫平安全性略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春平;李学武;王荣业;吴东辉;陈周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腰骶神经根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根病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针电极肌电图、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F波、H反射、体感诱发电位、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等在腰骶神经根病中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张淑敏;尹建华;刘丽霞;姜力;陈淑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例肝性脊髓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虽经积极降氨等治疗,但恢复差.随访2例死于肝昏迷、消化道大出血,余2例2 a内未好转.结论 HM患者以下肢痉挛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多为神经功能不可逆损害,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可能为目前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尹变利;任向阳;马聪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