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攀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2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14 d时2组脑血肿、脑水肿的变化、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7.5%,高于对照组的22.6%和61.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4 d的C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能促进血肿吸收,抑制水肿形成,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姬卫东;方岩;徐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检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探讨其与病灶特点、病情轻重、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组64例,无糖尿病组60例.选择同期住院的其他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TIA及眩晕症)患者71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国内统一试剂盒进行ox-LDL水平测定.结果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ox-LDL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腔隙性梗死比例相对较高,且与无糖尿病组相比,病情进展率、重型比例高,临床转归较差.结论 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ox-LDI水平显著增高,且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及病情轻重相关.
作者:高素玲;甄志刚;张江;刘国荣;陈瑞英;王大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神经节甘酯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静脉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静滴,对照组患者静脉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胞二磷胆碱,2组均同时行激素、扩血管药物、高压氧等治疗,以10 d为一疗程.结果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组平均有效率(87±2.1)%,常规治疗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平均有效率(56±1.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相对于常规治疗联合胞二磷胆碱疗效较好.
作者:张高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02-01-2012-08-01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运用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62例患者运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62例运用亚低温治疗,即患者受伤后24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其直肠温度32~35℃,脑温度33~35℃,持续时间为1~7 d,对比上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8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亚低温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减少治疗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忠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后颅窝减压术后治疗效疗很关键,其中主要是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因为后颅窝减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处理较麻烦,尤其高原地区伤口愈合率较低;我院地处高原地带海拔3 000米左右,将2006-01-2012-03收治的59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李在全;叶东平;郭启平;贾锋涛;次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脑醒静与活血化瘀法联合应用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11-2012-12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5例采用醒脑静联合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醒脑静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完全恢复20例,基本恢复17例,有轻微效果7例,无效1例;对照组完全恢复13例,基本恢复15例,有轻微效果11例,无效6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62.2%,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醒静与活血化瘀联合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比单纯使用醒脑静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体,它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脑血栓形成,致使血管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继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诱发局部性脑组织软化坏死[2].脑梗死病发率高、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本院应用灯盏花素中成药制剂辅助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脑梗死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PANSS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总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失眠、体质量增加、惊厥与低血压等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喹硫平可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不良症状,安全性较好,喹硫平优于阿立哌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积水的手术时机、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06-2012-12我院收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26例,其中25例并发脑积水,对其治疗方法、手术时机、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5例中急性脑积水9例,采用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1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均恢复良好;22例脑室系统基本恢复正常;3例脑室系统较前缩小,但无临床症状;无感染病例.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要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自由基清除剂组、亚低温组3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和亚低温;自由基清除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 与后2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更高,NDS和血乳酸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脑梗死面积缩小范围也明显比其他2组突出,且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结论 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勇;陈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126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喹硫平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疗程8周.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组BRMS及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与喹硫平单药治疗相比,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余利国;黄冬兰;韦恒祺;韦新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外伤性气颅临床较多见,而张力性气颅发病率较低,约为10%,同时伴有颅底骨折时其发生率显著升高[1].部分患者由于颅底骨折后形成活瓣,导致张力性气颅,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甚至引起脑疝,危及患者生命.我科从2002-01-2013-01共收治11例张力性气颅患者,结合复习文献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作者:余松祚;陆伟水;覃重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前瞻性观察叶酸、维生素B6、B12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对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变化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Hhcy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5 mg/d+阿司匹林0.1 g/d)或维生素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叶酸10 mg/d+维生素B610 mg/d+甲钴胺0.5 mg/d)检测基线及入组后6、12、18、24月时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等各项指标,同时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基线及入组后6、12、18、24月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在入组后6、12、18、24月时,维生素干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入组后6、12、18、24月时,2组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指标均优于基线水平(P<0.05,P<0.01),随时间延长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 B族维生素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Hhcy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在联合他汀、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能进一步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
作者:裘丽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01-2013-01我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术式,观察组给予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术式.2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主要观察记录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长、术后并发症情况(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所需时长相对较短以及手术区组织损伤率低,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相对于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便捷、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作者:蒋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01-2013-05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NDS、FMA和BI评分比较,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经治疗后NDS、FMA和BI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80%(P<0.01).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邱茜茜;许燕;范波胜;汤永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研究为期6个月的家庭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0-02-2011-01收治的112例精神病患者,均由直系亲属照料.纳入标准:(1)符合CCMD-3中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并不具备智能障碍以及躯体疾病;(2)患者的照料家属必须>18岁,能够清楚对量表或问卷内容进行理解;(3)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伴随智能障碍及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2)照料家属中也伴随不同的精神疾病.如果家属较多,那么只选择1位和患者接触密切者即可.所有患者按出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17~60岁,平均(28.26±7.43)岁;病程3个月~25 a,平均(4.45±1.26)a.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18~59岁,平均(29.38±8.69)岁;病程3个月~28 a,平均(4.59±1.76)a.在研究过程中3例失访.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雷佳峰;蒋丽红;伍黄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实验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尼莫地平,1次/d;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控制血压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高且病死率低,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血肿体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符国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poststroke pain,P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年龄、女性、饮酒、抑郁症、高脂血症、糖尿病7个危险因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及抑郁症为PSP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及抑郁症患者更易患PSP,应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李文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难治性癫(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时的麻醉处理.方法 将2010-01-2012-12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癎)患者15例设为研究对象.其患者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氧饱和度(SpO2),对其失血量、输血量及体温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12例唤醒成功,使患者听力恢复,能够完全在医生指令下活动,颅内压无升高现象,无情绪躁动;彻底清除了3例患者在无功能区的癫(癎)病灶,为避免对功能区造成损伤,对功能区的癫(癎)病灶实施了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术后,该组所有癫(癎)患者症状均得以明显缓解,无麻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中各时段血压及心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麻醉方案对术中的准确定位是安全、有效的,而对皮质功能区的精确定位也是切除癫(癎)病灶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魏文太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甲钴胺辅助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对于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优势.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在丙型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注射甲钴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疗效,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临床疗效Hughes评分方面,甲钴胺治疗组8周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症状有明显的改善;(2)在临床疗效MRC评分方面,治疗组4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症状得到明显缓解;(3)治疗组的平均好转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与单纯的丙型球蛋白基础免疫治疗相比,甲钴胺联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琴;郾文海;方岩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