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余利国;黄冬兰;韦恒祺;韦新颖

关键词:双相障碍躁狂, 喹硫平, 丙戊酸钠
摘要: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126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喹硫平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疗程8周.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组BRMS及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与喹硫平单药治疗相比,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支架血管成形术后低血压的关系观察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压下降程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2008-04-2013-03我院神经内科157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分析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低血压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置入颈动脉支架157例患者,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51.6%(81/157),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9.6%(15/157),不同狭窄程度50%~70%组、>70%~90%组、>90%~99%,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5%、52.7%、30.6%,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1.4%、7.5%、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较重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较小,可能存在颈动脉窦敏感性下降,术前可根据患者影像学特点评估术中、术后低血压发生的危险性,对防止此并发症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林;周清安;徐建银;杨利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CT灌注扫描评价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 通过CT灌注扫描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到本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108例(常规治疗组)采取传统的基础药物治疗,其余108例(尤瑞克林组)在基础用药前提下配合使用尤瑞克林静滴,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16例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记录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脑灌注扫描指标相对值及梗死面积.结果 (1)尤瑞克林组总有效率达87.04%,常规治疗组64.82%(P<0.05).(2)脑梗死区域的血液灌注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半暗带区域改善更为显著,rCBF、rCBV和rTTP值得到显著提高(P<0.05).(3)尤瑞克林组患者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 通过CT灌注扫描,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更具有特异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希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卒中单元院前抢救模式对提高脑卒中抢救效果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院前抢救模式对提高卒中抢救效果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抢救模式分为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院前抢救分别采用卒中单元模式和常规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抢救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P<0.05);治疗后卒中单元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单元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47±7.48)d,平均住院费用(12.45±4.37)千元,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卒中单元院前抢救模式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脑卒中的有效抢救模式.

    作者:吴广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脑卒中部位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分析脑卒中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01-2013-01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卒中部位分为4组,对概念形成能力和记忆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概念形成能力由低到高依次为左丘脑卒中、左基底节卒中、右丘脑卒中、右基底节卒中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5).左丘脑的长延迟记忆差,其余脑卒中患者的长延迟记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脑卒中患者即时记忆、CFT回忆和再认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部位卒中对于认知功能影响不同,左丘脑卒中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魏亮;李陈渝;杨健;翁栩;唐瑞龙;熊昕;庞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降压对收缩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辅助降压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影响方法初诊或复诊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养血清脑颗粒.降压药物的选择无限制.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30 d进行血压测量和肝、肾功能检查.部分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30 d时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入组时水平,尤其是收缩压下降明显.动态血压监测表明入组时8时收缩压升高明显,而治疗30 d时8时收缩压下降明显.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变化.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高血压效果肯定,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于晨峰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彭建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B族维生素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控制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前瞻性观察叶酸、维生素B6、B12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对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变化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Hhcy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5 mg/d+阿司匹林0.1 g/d)或维生素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叶酸10 mg/d+维生素B610 mg/d+甲钴胺0.5 mg/d)检测基线及入组后6、12、18、24月时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等各项指标,同时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基线及入组后6、12、18、24月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在入组后6、12、18、24月时,维生素干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入组后6、12、18、24月时,2组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指标均优于基线水平(P<0.05,P<0.01),随时间延长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 B族维生素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Hhcy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在联合他汀、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能进一步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

    作者:裘丽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临床研究进展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原发性颅内淋巴瘤(PNSL)发病率的增加[1],相继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关于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病理分型、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同时国外众多大规模的临床中心正在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本文结合我院2002-2010年收治的共30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NSL患者的病例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张松;安庆祝;何国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目的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骨髓间质中含量丰富,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经过一系列提取与培养,其可通过脑室、动脉、静脉等不同途径移植于脑出血模型,从而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新的路径.

    作者:白洁;黄良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予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治疗2、4、8、12周末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组间治疗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P均<0.05;2组治疗前后的SANS评分和BPRS评分比较,P均<0.05;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 帕利哌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戴梅竹;张钰成;陈士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管内支架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01-2011-12治疗的6例鼻咽癌患者,已行放射治疗,经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50%),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随访发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再狭窄率16.7%.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器材的改进,其疗效及安全性正逐渐提高.

    作者:刁士元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钻孔引流对比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非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3-2012年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钻孔引流组84例)、B组(小骨窗开颅组76例).以第6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血肿量≥40 mL,A组GOS评分为1、2、3、4、5分的分别有7、17、11、9 、2例,B组分别有2、4、13、16、5例,2组相比,P<0.05.结论 对于≤40 mL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疗效和小骨窗开颅无明显差别,≥40 mL的患者小骨窗开颅可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毅;黄纯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02-01-2012-08-01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运用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62例患者运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62例运用亚低温治疗,即患者受伤后24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其直肠温度32~35℃,脑温度33~35℃,持续时间为1~7 d,对比上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8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亚低温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减少治疗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忠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右佐匹克隆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右佐匹克隆(天士力公司生产,商品名文飞)联合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商品名黛力新)在神经系统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0-2011年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住院患者321例,基础治疗无明显区别,分为治疗组(黛力新+文飞)160例及对照组(单用黛力新)161例,对2组患者治疗后精神、心理障碍症状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治疗组精神心理障碍好转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右佐匹克隆不仅对失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对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也有治疗作用.

    作者:王振焕;王剑;王杰;朱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7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病因素是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病变且伴随感觉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多种因素导致的足部疼痛麻木、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严重者不但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也给糖尿病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1].笔者于2011-10-2012-10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加糖尿病常规治疗糖尿病足,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梁玉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系列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及运动疗法.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评定截瘫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及运动功能恢复的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2组ASIA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ASIA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但治疗组运动功能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刘西纺;孙银娣;顾新;姚佳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体会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治疗后症状减轻[1].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其中MG患者中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发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现今国际公认有效的常规保守疗法.手术治疗,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是目前认为治疗MG根本的方法.

    作者:李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01-2013-01我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术式,观察组给予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术式.2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主要观察记录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长、术后并发症情况(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所需时长相对较短以及手术区组织损伤率低,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相对于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便捷、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作者:蒋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01-2013-05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NDS、FMA和BI评分比较,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经治疗后NDS、FMA和BI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80%(P<0.01).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邱茜茜;许燕;范波胜;汤永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0-08-2013-03收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注射依达拉奉.比较2组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变黏度、低切变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

    作者:蔡乃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难治性癫(癎)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

    目的 了解难治性癫(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时的麻醉处理.方法 将2010-01-2012-12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癎)患者15例设为研究对象.其患者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氧饱和度(SpO2),对其失血量、输血量及体温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12例唤醒成功,使患者听力恢复,能够完全在医生指令下活动,颅内压无升高现象,无情绪躁动;彻底清除了3例患者在无功能区的癫(癎)病灶,为避免对功能区造成损伤,对功能区的癫(癎)病灶实施了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术后,该组所有癫(癎)患者症状均得以明显缓解,无麻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中各时段血压及心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麻醉方案对术中的准确定位是安全、有效的,而对皮质功能区的精确定位也是切除癫(癎)病灶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魏文太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