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蓉;童帮园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09-2010-07于我院急诊科、心血管外科、脑外科、神经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创伤性脑损伤患者32例,入选患者按奇、偶数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治疗组采用DSA脑血管介入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脱水、降颅压和血管扩张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平衡能力、语言能力和肌张力、运动性的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81.2%,对照组有效率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学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POEMS综合征是一组以多发性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损害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研究认为,其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全身多个系统,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详细论述.
作者:马舒;刘诗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注射液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共50例,进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穴位针灸治疗,30 μg/次肌内注射,1次/d,10 d一疗程,根据病情轻重可酌情增加疗程.结果 治疗后各种症状均有明显提高,上睑下垂恢复正常,眼位由外斜到正位,视力明显改善.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动眼神经病变有明显效果.
作者:林玉华;王金生;代海燕;孙丽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脑血管疾病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引发多种临床表现,如何正确、及时、有效的进行脑血栓和脑栓塞的症状鉴别和院前急救护理,对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提高和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2010-06-2011-06我院急诊科采取脑血管疾病的症状鉴别和院前急救护理相互配合,共抢救脑血管疾病患者95例,与同期发病后自行就诊84例患者比较,分析脑血栓和脑栓塞的症状鉴别和院前急救护理配合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伟伟;何俊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口腔护理适用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留置胃管、口腔疾患,生活不能自理者和血液病的患者,目的是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口臭、口垢,促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变化,注意特殊的口腔气味,如肝臭味、烂苹果气味等,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口腔护理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观念,是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循证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审慎,明智和准确地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和基础,更视病人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好的护理措施,为病人实施佳有效的护理[1].近年来,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我科的口腔护理中,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霞;张利霞;李月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 我院诊治的6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抗血小板聚集、扩容等常规治疗后,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血糖、NIHSS评分、头颅MRI影像学改变、医源性原因、脑动脉狭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等因素,使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显著性相关因素为体温、血糖、NIHSS评分、脑动脉狭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头颅MRI影像学改变(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与体温、血糖、NIHSS评分、脑动脉狭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头颅MRI影像学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杨正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亚综合征性抑郁(subsyndromal sympdomalic depression,SSD)认知功能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30例符合SSD诊断标准的初诊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初次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甲套测验、中国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2组患者治疗前进行测试比较,治疗用药均为氟西汀,观察期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再进行SDS测评.结果 SDS测试结果:2组治疗前均存在抑郁症状,对照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记忆量表测试结果:除指向记忆、人像特点联想回忆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2组均存在记忆障碍,而对照组记忆障碍程度较严重.WAIS-RC测试结果:2组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测验除领悟、数字广度、图片排列、图形拼揍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均存在智力障碍,而对照组程度较严重.结论 SSD与抑郁症同样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缺损,但抑郁症认知损害程度及范围较SSD明显,认为SSD与抑郁症具有共同的特殊生物学基础.SSD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临床亚型,常规抗抑郁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秦龙圣;沈均;陶荣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早期干预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分析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效果和新生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过程中可使用早期干预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儿发育,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唐秀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8-02-2011-02我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中死亡17例,病死率53.12%,重残和植物生存9例(28.12%),良好和中残6例(18.7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脑梗死,积极进行开颅处理,加强支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马军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东菱克栓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首日应用东菱克栓酶10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以后隔日用5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连用3次为一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9±6.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7±6.54)分(P<0.05);治疗组有效率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P<0.05).结论 东菱克栓酶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9例,入院第2天测定hs-CRP,按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hs-CRP≤3 mg/L)及高hs-CRP组(hs-CRP>3 mg/L),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s-CRP水平的因素;入选患者进行90 d随访,比较2组患者90 d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为恢复不良),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 共266例患者完成随访,hs-CRP中位数3.15 mg/L(1.12~8.89 mg/L).高hs-CRP组(138例)年龄较大(P<0.001),糖尿病发病率较高(P=0.001),房颤发病率较高(P=0.004),入院时脑梗死较严重(P=0.003);高龄、合并糖尿病及房颤、入院时脑梗死严重程度与hs-CRP水平高独立相关(P均<0.05);高hs-CRP组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比例高于低hs-CRP组(P<0.001);hs-CRP升高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独立相关(OR 1.213,P=0.001,Logistic分析).结论 高龄、糖尿病史、房颤病史、脑梗死严重程度重可能是hs-CR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升高可能是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立志;邓宇平;李博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非颅脑损伤型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 对23例非颅脑损伤型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出血量>3 000 mL)的急救与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结果 2例因严重失血术中无法止血死亡,抢救存活21例,成功率91.3%.结论 对非颅脑损伤型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急救、选择气管插管全麻、快速液体复苏、快速止血输血、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诱因.方法 2006-02-2011-02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568例,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263例为肺炎组,未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305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诱因、结果、致病菌构成.结果 革兰阴性菌243 株,革兰阳性菌50 株,真菌29 株;对照组死亡35例,病死率11.48%,肺炎组死亡88例,病死率33.46%.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问题,应保持昏迷患者气道通畅,规律拍背、吸痰、翻身,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以达到避免或减少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
作者:仝旭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对31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14例双侧额叶发生大面积脑水肿行双额去骨板减压术,其中9例在未发生枕骨大孔疝时手术治疗,术后1例因脑水肿严重发生枕骨大孔疝而死亡,8例恢复良好;5例发生枕骨大孔疝后手术治疗,术后仍因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双额去骨板减压术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积极有效措施,可减少枕骨大孔疝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洪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我科自2010-01-2011-12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为2010-01-2011-12我科住院病人,男38例,女12例;年龄38~80岁,平均60岁;均有高血压史;经脑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其中左基底节区出血28例,右基底节区出血22例;出血量30~90 mL;均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手术时间在发病后12~72 h.
作者:慕海芹;邱茜茜;范波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伴单纯高血压患者之间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将128例脑梗死患者分成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部血管彩超和头颅CTA检查、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软斑检出率25%,多发斑块检出率44%,颅外血管狭窄率19.2%,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40.1%,治疗2周病情好转率66.7%,1 a内脑梗死复发率27.7%,而单纯高血压组分别为10%、22%、6%、22%、76%和11.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程度更高,预后更差,复发脑梗死的危险性更高.
作者:任春娟;张旭东;张毅;李东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对小鼠中脑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 取孕13 d的C57/BL小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以LPS为工具药激活小胶质细胞,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荧光染色,计数TH阳性细胞数目并观察形态的变化,ELASA法观察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LPS(0.1、1.0和10.0 mg/L)处理72 h与相同浓度LPS(1 mg/L)不同时间点(8 h、24 h、72 h)分别处理原代混合细胞多巴胺神经元,TH阳性细胞减少,大部分细胞表现为突起数目的 减少,突起变短并有串珠样改变.分泌细胞因子TNF-α含量与给药组相比显著增多(P<0.001).结论 LPS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发挥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作者:王进华;赵辉;崔桂云;王娇;赵秋宸;昝坤;沈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曼陀罗中毒的主要神经系统表现和急救与护理,提高对该类中毒认识,以做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预防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曼陀罗中毒的临床资料、抢救与护理要点.结果 1例重度中毒抢救无效死亡,余14例治愈出院.结论 对曼陀罗急性中毒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与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做好曼陀罗的宣传教育,对于减少其中毒至关重要.
作者:王处;马青梅;陈宗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的诊断标准将100例青少年分为病例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每一位青少年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测查.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青少年EPQ问卷中各维度值均有差异,精神质(P):Z1=-3.38,P<0.01;内外向(E):Z2=-2.78,P<0.01;神经质(N):Z3=-4.79,P<0.01.结论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存在一定的性格基础.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癫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9-07-2011-07本院收治的30例老年癫患者的临床资料、脑电图、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老年癫患者,部分性发作20例,全面性发作10例,其中3例以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1例患者表现为发作性头晕,1例发作后的精神混乱状态持续1~2周.常见的发病原因为脑血管病(63.3%),脑肿瘤、脑萎缩、变性病也是常见的原因.对抗癫药物治疗的反应好,治疗1 a内发作控制有效率达90%,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自行停药.结论 老年癫多为症状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的原因,多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癫持续状态发生率高,发作后的精神混乱状态持续时间长,抗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由于共患疾病及老年人自身特点,选药时要了解药物特点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吴玉彬;王秋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