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娟;张旭东;张毅;李东燕
目的 探讨康复锻炼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诊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处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每组各40例,对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都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44.68±11.84)相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64.24±12.14)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肌力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的上、下肢肌力>Ⅱ级(47.5%和45.0%)相比,观察组上、下肢肌力>Ⅱ级所占比例(82.5%和85.0%)明显升高(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康复功能锻炼可明显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 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次口服,3 次/d,观察组加服黛力新(1片/d),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结果 8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4%(37/50),观察组总有效率90%(45/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头晕、焦虑等精神症状,提高降压疗效.
作者:郭玉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发作期视频脑电图(VEEG)在诊断癫性发作及发作类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5例发作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作期VEE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EEG共监测到临床发作733次,发作期脑电图记录到样放电557次.诊断为癫381例,其中癫合并非癫性发作(NES)24例,占6.3%;单纯NES 54例.癫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癫发作及发作间期样放电多见于NREMⅠ、Ⅱ期.结论 发作期VEEG监测对鉴别癫及非癫发作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作者:马可;蓝瑞芳;刘秀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10-2011-10我院诊治20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对其实施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并辅以中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血管损伤和神经系统的再次损伤;术后也未出现长期卧床引发的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术后半年,复查正位、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等颈椎X线,所有患者骨性融合良好.结论 采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操作简便,力学强度相对较好,适应证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成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伴单纯高血压患者之间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将128例脑梗死患者分成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部血管彩超和头颅CTA检查、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软斑检出率25%,多发斑块检出率44%,颅外血管狭窄率19.2%,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40.1%,治疗2周病情好转率66.7%,1 a内脑梗死复发率27.7%,而单纯高血压组分别为10%、22%、6%、22%、76%和11.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程度更高,预后更差,复发脑梗死的危险性更高.
作者:任春娟;张旭东;张毅;李东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舱康复治疗护理中的意义.方法 在HBO治疗每个环节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多元化的护理关怀,营造安全、舒心的诊疗环境.结果 人文关怀的实施满足老年性脑梗病人患病后的需求,病人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结论 人文关怀在高压氧舱治疗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康复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小然;楚金亭;邢利娟;张华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POEMS综合征是一组以多发性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损害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研究认为,其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全身多个系统,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详细论述.
作者:马舒;刘诗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I和MRA对成人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成人烟雾病的临床与低场MR资料.结果 MRI表现:双侧放射冠区、基底节区多发脑梗死、软化14例,顶、枕叶大面积脑梗死2例,其中梗死合并出血6例;单纯脑出血8例,其中放射冠区、基底节区出血6例,左顶枕叶出血1例,脑室内出血1例.MRA表现:单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16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段闭塞8例,丘脑-基底节区有异常血管网12例.结论 低场MRI可显示成人烟雾病的脑实质及血管病变,可作为烟雾病的筛选方法.
作者:张一平;李琳琳;张林;张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焦虑症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分析2005-09-2011-10我院心外科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精神症状患者56例,男女比例1∶6,平均年龄(50.2±8.1)岁.入院后均由神经科医师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诊断轻度焦虑症23例,中度焦虑症26例,重度焦虑症7例;行抗焦虑药物治疗52例.结果 52例行抗焦虑治疗患者,围术期焦虑症状控制满意,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焦虑症基本痊愈;2例未行抗焦虑治疗的轻度焦虑症患者,围术期焦虑症状有所加重,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焦虑症无改善,2例未行抗焦虑治疗的中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持续加重,无法完成术前准备,出院后因心脏功能失代偿死亡.结论 积极抗焦虑症治疗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向辉;张振;刘晓萍;齐敏;王雪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TRL3激动剂poly(I:C)-LMW预处理对原代皮质神经元Toll样受体3(TLR3)表达的影响,探讨TLR3在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7 d的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对细胞分别予以正常条件下培养(空白对照组);缺糖缺氧2 h,复糖复氧24 h(OGD组);TRL3激动剂预处理12 h(激动剂组);TRL3激动剂预处理12 h后缺糖缺氧2 h,复糖复氧24 h(激动剂+OGD组).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态,分别以Western blot法、RT-PCR法测定TLR3蛋白及TLR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激动剂及缺氧复氧处理方法均诱导原代皮质神经元TLR3、TLR3 mRNA 表达增强(P<0.05);激动剂预处理后,与OGD组相比,激动剂+OGD组神经元细胞状态较好,数目较多(P<0.05).结论 TLR3参与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的损伤过程,激动剂可减轻神经元缺糖缺氧后损伤.
作者:宋璞;崔桂云;陈伟;赵秋宸;花放;沈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我科自2010-01-2011-12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为2010-01-2011-12我科住院病人,男38例,女12例;年龄38~80岁,平均60岁;均有高血压史;经脑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其中左基底节区出血28例,右基底节区出血22例;出血量30~90 mL;均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手术时间在发病后12~72 h.
作者:慕海芹;邱茜茜;范波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曼陀罗中毒的主要神经系统表现和急救与护理,提高对该类中毒认识,以做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预防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曼陀罗中毒的临床资料、抢救与护理要点.结果 1例重度中毒抢救无效死亡,余14例治愈出院.结论 对曼陀罗急性中毒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与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做好曼陀罗的宣传教育,对于减少其中毒至关重要.
作者:王处;马青梅;陈宗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因其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安全等优点,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由于介入治疗是有创性的医疗手段,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所以对冠心病人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李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对31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14例双侧额叶发生大面积脑水肿行双额去骨板减压术,其中9例在未发生枕骨大孔疝时手术治疗,术后1例因脑水肿严重发生枕骨大孔疝而死亡,8例恢复良好;5例发生枕骨大孔疝后手术治疗,术后仍因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双额去骨板减压术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积极有效措施,可减少枕骨大孔疝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洪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09-2010-07于我院急诊科、心血管外科、脑外科、神经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创伤性脑损伤患者32例,入选患者按奇、偶数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治疗组采用DSA脑血管介入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脱水、降颅压和血管扩张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平衡能力、语言能力和肌张力、运动性的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81.2%,对照组有效率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学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低钠血症分为低钠组和正常组,并对2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336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52例,发生率15.5%.低钠血症的发生与卒中性质、病灶分布及脱水剂使用相关;低钠血症可使脑卒中症状加重、病情恶化.结论 出血性脑卒中、病灶位于脑室及基底节区、大剂量脱水剂使用患者更易发生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可作为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作者:孙顺成;王兰芝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继发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整理我院2010-02-2011-07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癫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治效果及脑部CT、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卒中后癫主要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癫发作与患者的皮层损害有直接关系.结论 脑卒中后激发癫的临床危险性较高,需要积极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症状,使用药物对症治疗,严重患者需进行手术.
作者:黄文玉;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诊疗资料,并与同期36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紊乱及血压异常发生率、梗死面积均明显增高,且治疗效果差.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对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主要与血糖、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高凝状态长期损害关系密切,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早期诊断等综合措施,对提高糖尿病性脑梗死早期干预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韩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进展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时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颈动脉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实验组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及重度狭窄率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紧密相关.
作者:常娜;聂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410例脑梗死患者与12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2组间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尿酸增高率48.8%,高于对照组的23.0%(P<0.01).尿酸正常者脑梗死组颈动脉、股动脉斑块检出率34.3%、1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增高者脑梗死组颈动脉、股动脉斑块检出率67.5%、3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17.2%(P<0.01).在脑梗死组中,有动脉硬化情况者尿酸水平和高尿酸百分比高于无动脉硬化情况者;与无动脉硬化情况患者相比,随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且高尿酸百分比逐渐升高(P<0.01).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中,血尿酸水平起重要作用.通过检查血尿酸、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可早期预防脑梗死,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
作者:于峰;姚晓霞;韩伏莅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