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变化特点79例分析

王蓉

关键词:早期复极综合征, 心电图, ST-T改变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诊断意义及鉴别方法.方法 分析79例ERS者心电图J波及ST段等变化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ERS以男性多见(86.08%),心电图特征是ST段抬高及高耸T波,以V3、V5导联为明显,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基线.结论 ERS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由于其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而与病理性ST-T改变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改变等,与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等病理性改变鉴别.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平板运动(TET)过程中的异常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9年1250例TET结果.结果 试验中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

    作者:耿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动麻将机导致起搏器心房磁频及心室无起搏输出1例

    患者男性,72岁.2005年1月4日因三度房室阻滞(AVB)置人ST.JUDE MEDICAL ENTITY DC Model 5226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呈VDD形式起搏,连年随访起搏感知功能正常.2009年8月28日9:00在自动麻将机与朋友打麻将,10:30突感头晕,自摸脉搏37~40次/分,随即在本单位卫生所急查心电图(图1A)示:起搏信号100次/分,1:1起搏心房,P波后无心室起搏信号及QRS波,P波与QRS波无关,呈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心室率40次/分,三度AVB,频发室性早搏.

    作者:王明新;蒋敏;严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电图在健康体检中的评价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ECG)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及如何判断体检结果.方法 对300例参加服兵役的年青人作ECG并对异常结果者作心脏彩超、童心肌酶谱.结果 300例受检者中,50例提示有心律失常、42例有左室高电压、30例有T波改变、13例提示有心房增大、10例有SI SII SIII综合征、155例为完全正常ECG.结论 ECG对年青人健康体检有重要价值,临床依据ECG的单项结果而判断体检是否合格时应谨慎.

    作者:徐中华;田时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与周围神经病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并发冠心病的糖尿病者(A组)与不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者(B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56例2型糖尿病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痛将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进行肌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A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者在合并有冠心病的基础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事大大增加.

    作者:周红;汪吉红;王静;李婧;毕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心脏手术致心源性猝死动态心电图报告1例

    患者男性,74岁.因排尿不畅及尿潴留5年余入院.常规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柬支阻滞.入院后经B超及临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于12月17日在全麻下施行前列腺电切除术.既往有高血压病、心绞痛型冠心病病史,经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狭窄70%.术前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脉搏60/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0/85mmHg.术前常规心电图无异常.于15:35开始手术.

    作者:张麟;纳志英;李波;徐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低血糖症致心房颤动1例

    患者男性,27岁.因劳累后出现大汗、心悸2h入院.患者为医生,连续工作近30h,未进食后突然出现大汗、心悸,休息后症状元缓解.门诊查随机血糖:1.9mmol/L.心电图(图略)示:心房颤动,心室率120次/分.无畏寒、发热、咳嗽、咯痰及腹痛、腹泻等表现.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及遗传病史.

    作者:祝鹏;任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P间距长短渐变之二度Ⅲ型窦房阻滞酷似窦性心律不齐1例

    患者男性,55岁.2009年10月12日因胸闷、心悸作心电图(图1)示:V1导联,上、下两条系连续记录.P波外形双向(先正后负),负向部分较浅,振幅正常.白P1~P11,P-P间距由长渐渐变短后又变长,P11-P12长(达1.32s).P11-P12间距并非是其前短P-P间距的2倍.自P12开始,P-P间距又逐渐变短,至P15-P16为短(↑所示),P16-P17,又和P15-P16相等.

    作者:陈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00例颅脑外伤引发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探讨,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7月100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分蛆对比.结果 100例中有48例重度颅脑外伤,其中27例(56%)并发心电图异常;52例轻度颅脑外伤,其中10例(19%)并发心电图异常.重度颅脑外伤组出现异常心电图的例教明显多于轻度颅脑外伤组(P<0.05);心电图异常组出现死亡或病情恶化的例数明显多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19例恶化或死亡病例中11例(57%)显示心电图异常.结论 颅脑外伤者的心电图异常,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作者:张雪银;刘冬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39例分析

    目的 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NAMI)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不同特点,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39例ST段抬高的NAMI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NAMI引起ST段抬高的病因、机制各不相同.结论 除急性心肌梗死外,诸多痰病均可引起ST段抬高,须仔细鉴别.

    作者:田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诊断一过性窦房阻滞1例

    患者女性,75岁.因肠癌术后肺转移人院行化学治疗.既往无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查体:血压118/75mmHg,心界不大,心率75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人院后行心电图检查(图略)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分,偶发房性早搏.申请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律,高心率96次/分,低心率61次/分,平均心率77次/分,24h房性早搏1156次,室性早搏163次.

    作者:郭惠玲;谌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98例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在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8例VMC患儿的DC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8例VMC患儿中,心律失常发生率79.6%,而以室性早搏发生率高占56.8%,其次为房性早搏(37.8%)和ST-T改变(20.4%).心肌缺血、室性早搏多见于患儿活动后,而一些致命性心律失常则多在夜间睡眠时检出.结论 DCG检查对儿童VMC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观察疗效,减少向慢性心肌炎及心肌病转化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韦振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健康大鼠胸导联心电图分析

    目的 建立适合大鼠且易于定位的完整心电图胸导联体系,分析其波形的特点.方法 记录53只健康大鼠的12导联心电图,对每个胸导联的波形进行测量、分析,并与肢体导联进行比较.结果 本胸导联体系记录的R波、T波振幅较高,且多为直立,而S波出现率不高,有利于J点判断.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大鼠胸导联体系能快捷、准确地定位,记录的波形清晰,能满足实验研究所需.

    作者:何涛;李海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生儿低血钙致二度Ⅱ型房室阻滞1例

    患儿男性,3天.因出生后皮肤青紫30min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28次/分,呼吸54次/分.全身皮肤青紫,刺激不哭,呼吸浅促不规则,化验室检查:钾5.2mmol/L,钠137mmol/L,氯93mmol/L,钙1.4mmol/L,葡萄糖3.5mmoL/L,游离钙0.68mmol/L,碳酸氢盐15.30mmol/L.临床诊断:①新生儿吸入性肺炎;②新生儿窒息;③电解质紊乱;④低血钙.

    作者:胡宝芹;王友武;姜炜炜;李春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晕船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 研究晕船病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88名健康学员根据航海中是否出现晕船反应分为晕船病组(A组)46例和不晕船组(B组)42例,分别采集其陆上安静状态下和海上航行中的短程HRV,分析其时城、频城指标,判断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①在陆上安静状态下,SDNN、PNN50、HRVI、VLF、LF、HF、TP指标A组高于B组,MRR、rMSSD在二组问无差异,而LF/HF A组低于B组.②海上航行中,A组MRR、SDNN、rMssD、PNN50、HRVI、LF、HF、TP高于B组.VLF二组间无差异.结论 晕船病者固有的自主神经张力较高,在发生晕船病时自主神经张力明显增高,特别是以迷走神经张力为主.HRV检测可以作为预测晕船病的一个敏感指标.

    作者:吕东岭;陈晓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DDD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

    DDD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作为一种生理性起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由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并非少见,亦属心脏急症范畴之列,需紧急处理.为此,对我院近5年来7例PMT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资料及其临床处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曾春芳;施思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间位性室性早搏致二度莫氏I型房室阻滞1例

    患者女性,84岁.,因胸闷、心悸1月来我院就诊.近一段时间经常有短暂心慌,偶而伴头晕.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查体:脉搏82次/分,血压120/75mmHg,呼吸18次/分,胸部X线透视示: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杨义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猝死9例

    心脏性猝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以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猝死前多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常规心电图(ECG)只能记录到短时间的心电变化,无法较全面评价猝死前后的心电活动状态.动态心电图(DCG)则可以连续记录24h的心电活动,可详细监测心脏发病的全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患者死因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回顾经DCG监测并证实9例心脏性猝死者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娟;周芯羽;郑治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隐匿性传导致室性早搏后干扰性房室阻滞1例

    室性早搏在房室交接区产生的隐匿性传导比较常见,但3种现象出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时间内的情况比较少见,不加识别可能会导致诊断错误,为加深对隐匿性传导的认识,做好与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现将我院1例心电图报告如下.

    作者:吴佩弢;李奕林;纳志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16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科近2年收治的216例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了解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患者多数为60岁(86.6%)以上的老年患者,绝大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有典型心力衰竭表现,LVEF正常或略高于正常,给予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减少循环血容量、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肌缺血以及冠脉血运重建等治疗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很快缓解.结论 在临床中充分认识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掌握其诊断程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重视治疗基础疾病,祛除诱发因素.

    作者:漆洁;张林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儿手足口病180例心电图分析

    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多发生于小儿,重症病例死亡率较高.有关手足口病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报道很少,现将我院2006年~2008年180例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显娥;高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