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芳;施思频
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多发生于小儿,重症病例死亡率较高.有关手足口病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报道很少,现将我院2006年~2008年180例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显娥;高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71岁.临床诊断:右肺下叶腺鳞癌,2002年9月5日行右下肺切除、心包部分切除术.术后肺内继发感染,Ⅱ型呼吸衰竭,低钾血症.术后第4d经吸痰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仍感憋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88%~90%.血气分析:酸碱度(pH)7.29,二氧化碳分压(PaCO2)56.4mmHg,氧分压(Pa O2)65.5 mmHg,全血碱剩余(BE)-0.4mmol/L,钾2.58 mmol/L.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作者:王志茹;李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8岁.因阵发性心悸半年,加重伴胸闷10天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10/60mmHg.心界不大,频发早搏及短阵心动过速,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发作时心电图(图1)示: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异位心律.
作者:靳怡;刘苏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 I sm,PE)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它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常见的栓子为血栓.P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误诊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且漏诊、误诊严重.
作者:马淑英;吕金兰;张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例犬急性肺栓塞(PE)模型溶栓前后心电图改变及意义.方法 建立20例犬急性PE动物模型后,在急性期及溶栓后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电图表现.结果 20例急性期中,窦性心动过速20例(占100%);V1导联T波倒置18例(占90%);V1~V2导联T波倒置17例(占85%);心房颤动伴心室率>100次/分13例(占65%);SI>0.1mV 11例(占55%);TII倒置9例(占45%);QIITII例(占40%);SI QIITII例(占25%);高度顺钟向转位3例(占15%);V1~V4导联T波倒置3例(占15%);电轴右偏(>+90°)3例(占15%);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2例(占10%);V1~V5导联T波倒置2例(占10%);V1~V6导联T波倒置1例(占5%);肺型P波1例(占5%).溶栓后20例中,窦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伴心室率>100次/分消失28例(占85%);胸导联T波倒置加深或由直立变为倒置18例(占90%);SI变浅或消失10例(占50%);QIITII消失8例(占40%);TII倒置消失7例(占30%);SIQIITII消失5例(占25%);高度顺钟向转位消失3例(占15%);不完全性或完全性RBBB消失2例(占10%);电轴右偏(>+90°)消失2例(占10%);肺型P波消失1例(占5%).结论 急性PE心电图表现是非特异性、非诊断性和有价值的,正确应用有助于急性PE诊断.
作者:张渊;朱春宏;洪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现察更年期综合征(MS)妇女患病前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符合MS诊断,并排除其他心脏病者女性192例,年龄47~58(平均52±4)岁.患MS前后分别壹常规心电图.结果 患MS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交接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均较发病前显著增多(P<0.05~0.01).结论 MS的妇女心律失常发生增多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功能平衡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作用和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异常,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电不稳定有关.
作者:韩鸣;任文娟;马雪红;蔡丽娇;慈书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点,以及比索洛尔治疗后HRT的变化.方法 测定和比较58例CHF者和41例健康体检者(C组)室性早搏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并将CHF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口服,所有CHF者分别于治疗4w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DCG).结果 C组TO<0,而CHF患者TO>0;CHF患者的TS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CHF患者治疗4周后,HRT均有明显改善:TO下降,TS升高,但A组较B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CHF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比索洛尔能改善其HRT,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丁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者对心肌的损害厦心肌损害时的心电图(ECG)变化,用述引起心电图改变的机制.方法 分析102例ACOP者心肌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中97例出现ECG异常,占95.1%,且与中毒程度成正相关.结论 ACOP可致心肌损害,应及早应用保护心脏的药物.
作者:刘顺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心脏性猝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以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猝死前多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常规心电图(ECG)只能记录到短时间的心电变化,无法较全面评价猝死前后的心电活动状态.动态心电图(DCG)则可以连续记录24h的心电活动,可详细监测心脏发病的全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患者死因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回顾经DCG监测并证实9例心脏性猝死者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娟;周芯羽;郑治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并发冠心病的糖尿病者(A组)与不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者(B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56例2型糖尿病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痛将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进行肌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A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者在合并有冠心病的基础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事大大增加.
作者:周红;汪吉红;王静;李婧;毕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现察某高校中青年教师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受检者取平卧位,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将534例心电图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心电图469例,占87.83%.异常心电图65例,占12.17%,其中主要表现为ST-T异常和心律失常,各占5.24%.结论 中青年教师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定期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其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晕船病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88名健康学员根据航海中是否出现晕船反应分为晕船病组(A组)46例和不晕船组(B组)42例,分别采集其陆上安静状态下和海上航行中的短程HRV,分析其时城、频城指标,判断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①在陆上安静状态下,SDNN、PNN50、HRVI、VLF、LF、HF、TP指标A组高于B组,MRR、rMSSD在二组问无差异,而LF/HF A组低于B组.②海上航行中,A组MRR、SDNN、rMssD、PNN50、HRVI、LF、HF、TP高于B组.VLF二组间无差异.结论 晕船病者固有的自主神经张力较高,在发生晕船病时自主神经张力明显增高,特别是以迷走神经张力为主.HRV检测可以作为预测晕船病的一个敏感指标.
作者:吕东岭;陈晓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探讨该药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对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5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克/次,3次/d口服.现察A、B两组治疗前后QTd及校正后Q-T闻期(QTcd)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QTd、QTcd均显著缩小,A组QTd、QTcd分别为(41.4±19.4)ms和(37.2±15.4)ms;B组分别为(48.6±17.8)ms和(42.3±16.3)m,与本组治疗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缩小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可有效缩小QTD和QTcd,这可能是该药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宇;布茂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三分支阻滞是指右柬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均发生传导障碍.当三分支均为三度阻滞时,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阻滞、室性逸搏心律或交接区逸搏心律.不完全三分支阻滞由于阻滞程度、传导比例的不同,可形成许多错综复杂的心电图改变,有些仅仅是推论.现将我们所见到的不同类型不完全三分支阻滞心电图简述如下.
作者:王凤秀;贾邢倩;马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14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未见窦性P波,QRS波群呈室上性.R1、3、5、7、9、11、13、14、16为交接性逸搏,其后有一逆行P-波,R-P-间期0.30s.除R13逆P-波后无R波外,余逆P-波后均有QRS波群,形成反复搏动二联律.
作者:罗玉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性,27岁.因劳累后出现大汗、心悸2h入院.患者为医生,连续工作近30h,未进食后突然出现大汗、心悸,休息后症状元缓解.门诊查随机血糖:1.9mmol/L.心电图(图略)示:心房颤动,心室率120次/分.无畏寒、发热、咳嗽、咯痰及腹痛、腹泻等表现.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及遗传病史.
作者:祝鹏;任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适合大鼠且易于定位的完整心电图胸导联体系,分析其波形的特点.方法 记录53只健康大鼠的12导联心电图,对每个胸导联的波形进行测量、分析,并与肢体导联进行比较.结果 本胸导联体系记录的R波、T波振幅较高,且多为直立,而S波出现率不高,有利于J点判断.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大鼠胸导联体系能快捷、准确地定位,记录的波形清晰,能满足实验研究所需.
作者:何涛;李海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性,55岁.2009年10月12日因胸闷、心悸作心电图(图1)示:V1导联,上、下两条系连续记录.P波外形双向(先正后负),负向部分较浅,振幅正常.白P1~P11,P-P间距由长渐渐变短后又变长,P11-P12长(达1.32s).P11-P12间距并非是其前短P-P间距的2倍.自P12开始,P-P间距又逐渐变短,至P15-P16为短(↑所示),P16-P17,又和P15-P16相等.
作者:陈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性,7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因自觉心悸作心电图(图1)示:为12导联同步及V1导联连续记录心电图.各导联均为宽大畸形的R波,aVR及V1~V4导联主波向下,余主波向上,电轴不偏,为起源于右室上部的室性心动过速.长V1导联上条前半段可见明显的f波,室上性与室性R波交替出现,R-R'间距不等.
作者:余芳;魏颖;舒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NAMI)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不同特点,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39例ST段抬高的NAMI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NAMI引起ST段抬高的病因、机制各不相同.结论 除急性心肌梗死外,诸多痰病均可引起ST段抬高,须仔细鉴别.
作者:田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