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星华;庞超;张智风;罗大虎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早期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早期(发病72 h内)TOBS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点.结果 TOBS常有脑部多个区域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为病灶具有多发性,常累及幕上、幕下或丘脑双侧,病灶多位于丘脑、中脑、颞叶、枕叶、小脑等.本组34例中,治愈12例,好转16例,死亡6例.结论 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早期即有特点,二者结合尤其MRI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尽早溶栓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早期出现意识障碍病例预后较差.
作者:王会喜;白宏英;高敬平;韩东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族性颅锁骨发育不全家系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提取临床先天性颅锁骨发育不全两个家系中患者和健康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RUNX2/CBFA1基因7个编码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分别进行正反向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原始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人类基因突变命名规则确认测序发现的碱基突变.结果 测序结果发现一家系中2例父子患者的RUNX2基因外显子1发生错义突变c.346T→A(W116R);另一家系中2位患者的RUNX2基因外显子3发生无义突变c.610A→T(K204X).在2个家系中的健康成员和无关正常对照RUNX2基因DNA序列中没有发现上述突变.结论 RUNX2基因检测是对家族性颅锁骨发育不全家系进行基因诊断的准确有效方法,对其遗传咨询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超;宋丽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惊厥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是由某种或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因复杂,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智力的发育,留下严重后遗症机会大大增加[1].我院2005-04~2010-04共收治新生儿惊厥患儿7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康银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564例脑卒中患者中48例继发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的发生率为8.5%,其中早发型癫(癎)35例(72.9%),复发8例,均在3周内死亡,死于脑疝、再出血、感染性疾病或癫(癎)持续状态.晚发型癫(癎)13例(27.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以早发型为主,以皮质病灶多见,早发型癫(癎)伴全面性发作患者预后欠佳.
作者:马任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对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建立ATM的诊断标准,对我院1992~2009年间收治的117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ATM患者中发病高峰年龄为11~50岁,占全部病例的86.1%;11~20岁年龄段发病率高,达26.9%.夏秋两季ATM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68%;从城乡差别来看,农村病人占71.2%.ATM患者瘫痪的高峰时间分别为5.86 d和11.21 d.42例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短程冲击治疗,23例患者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52例患者采用常规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及B族维生素和神经营养药等综合治疗.3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45%、48%和44%;好转率为37%、33%、39%;无效率为18%、19%和17%.结论 尽管ATM是一种散发性、少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但在发病年龄、季节、城乡区域等方面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取决于受累脊髓的阶段和病变范围,皮质激素疗法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耿海峰;袁宝强;程华;戴园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甲氨蝶呤治疗狼疮脑病的疗效.方法 对16例狼疮脑病患者应用500 mg甲基强的松龙静滴,连续3 d,同时甲氨喋呤及地塞米松各5 mg鞘内注射,1周1~2次,观察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指标.结果 缓解13例,有效2例,死亡1例.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甲氨蝶呤是治疗狼疮脑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宛哲;王建生;赵瑛瑛;张文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51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停服其他抗高血压药物1周后,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治疗4周.结果 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
作者:胡浩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抗凝治疗的意义.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AECOPD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0 d.2组治疗前及第28天均行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抗凝治疗10 d后评价2组AECOPD治疗效果.结果 第28天,治疗组E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5);治疗组ADL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抗凝治疗10 d后治疗组AECOPD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AECOPD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不但能够提高AECOPD治疗效果,而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
作者:黄毓华;黄铿伟;赵楚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探讨糖尿病伴并发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7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定,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发病率达34.1%,抑郁症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病程、慢性并发症、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发病率较高,抑郁症对糖尿病患者的进展和预后均有不良影响,两者关系密切.
作者:郭慧;陈永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存质量的疾病.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技术,可有效预防发生脑缺血及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脑梗死.2008-03~2010-03我院行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景春;吕会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降纤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溶栓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选择2008年10~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于溶栓24 h后监测血浆FIB水平,对FIB>2.0 g/L患者应用巴曲酶降纤,直至FIB水平低于2.0 g/L;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NIHSS评分、90 d后Barthel指数评分、早期再梗死及出血比例.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以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Barthel指数评分实验组也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早期再梗死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而出血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加用降纤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但由于出血风险可能增加,工作中需依据患者的病情,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作者:刘喜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我院于2002-03~2010-07对21例外伤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采取CT定位单管置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8岁.平均31.8岁.有原发昏迷病史6例,无昏迷病史15例;头疼21例,伴恶心呕吐7例.受伤部位:额顶5例,颞顶14例,枕顶2例.术前GCS评分10~15分,其中10~13分8例,>13~15分13例.有明显颅骨骨折14例,其中1例为开放性粉碎性凹陷骨折(骨折范围<1 cm).无明显颅骨骨折7例.出血量:21例患者入院时均经CT检查证实为硬膜外血肿,术前查CT部分患者血肿量较前略有增加,均无明显脑挫伤及脑内血肿.
作者:崔丙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通过对国内现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阐述了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及研究现状,提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设想,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作者:豆银霞;侯蔚蔚;杨培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帕罗西汀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对2009-01~2010-12住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将HAMA评分≥14及HAMD评分≥17的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治疗.观察4周,比较2组术后精神情绪变化及手术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与术前基线检查相比,术后1周研究组HAMD评分大于对照组(4.3±1.6、2.7±1.5;F=0.81,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研究组HAMD和HAMA评分均大于对照组(HAMD:12.4±1.4、5.5±1.9,F=1.9,P<0.05;HAMA:9.3±2.1、4.5±1.3,F=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愈合天数明显缩短(9.0±2.1、19.9±5.8,F=9.914,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实验组患者焦虑缓解率(80.0%,36/45) 高于对照组(33.3%,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抑郁情绪缓解率(88.9%,40/45) 也高于对照组( 46.7%,21/45)(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帕罗西汀抗抑郁焦虑治疗较单纯手术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李文涛;王冰;冯淑曼;张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出血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保守治疗的45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出血量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存活27例,其中生活自理11例,其余患者均有较严重功能障碍;死亡18例,病死率40%.结论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量越大,预后越差,血肿量>7.5 mL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分水岭.
作者:罗卫;柯尊华;胡珍渊;方永军;王更新;张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天智颗粒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5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35例,常规组130例,2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智颗粒应用方便,安全可靠,治疗眩晕特别是肝阳上亢证型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常振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脑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56例低钠血症患者在给予补钠及对症治疗后血钠均恢复正常.结论 低钠血症是脑出血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呕吐、利尿、脱水剂应用及脑性耗盐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有关.
作者:李爱丽;王五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顺行和逆行脑保护方法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48例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在深低温体外循环(DHCA)下施行主动脉置换手术.15例行全动脉弓置换,33例行部分主动脉弓部置换.依据脑保护方法不同分为:顺行脑灌注(ACP)组23例(A组);逆行脑灌注(RCP)组25例(B组).结果 A、B 2组在心肺转流时间、脑缺血时间、脑灌注时间、神经系统永久损伤和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时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平均拔管时间、入住ICU的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灌注可以显著性减少暂时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更早的拔管,ICU和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低.
作者:王正飞;王克学;杨再珍;王红宇;刘春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斑块所致动脉血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根据中医督任不调机制自拟中药动脉清汤药,4 g/次,早晚各1次水煎冲服.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轻者服药1 a,重者服药1.5 a.结果 病人服药后15 d症状有所缓解;45 d症状明显缓解;6个月软斑块大部分过渡为混合斑块及硬斑,小斑块消失,混合斑、硬斑有所缩小.轻症患者1 a大部分混合斑块、硬斑块缩小或消失,由斑块引起的血管狭窄减轻或恢复正常.结论 动脉清汤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引起的动脉狭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天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9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2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布洛芬300 mg,1次/d,疗程8周;治疗组(西太普兰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酞普兰片20 mg,1次/d,疗程6周.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西酞普兰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布洛芬组.结论 治疗紧张性头痛西酞普兰效果满意,有应用价值
作者:张中发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