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CG监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姜永梅;魏华

关键词:监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 心电图正常, 心电图诊断, 实验室检查, 超声心动图, 自行终止, 胸闷, 头晕, 宽大畸形, 患者, 代偿间歇, 阵发性, 心室率, 不适感, 症状, 晕厥, 血压, 胸透
摘要:患者女性,38岁.阵发性胸闷,心悸伴头晕或晕厥2月余,每次发作后即来院检查:血压96/60mmHg,听诊心肺无异常,常规心电图正常:x线胸透,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均未见明显异常.行24h DCG监测.14:24分患者坐在沙发上看书时突然感到胸闷、气促头晕,经5min症状自行缓解,其余时间无不适感.DCG分析可见(图1)14:24:22分在规整的90次/min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一系列宽大畸形QRS波,心室率匀齐220次/min,第一个宽大QRS波后可见一窦性P波被干扰,经过39s 143个室性心搏后自行终止.终止时有0.76s的代偿间歇.发作前后对比心率,P、QRS、T波均无明显改变,也未见提前出现的QRS波,发作后ST段呈上斜型下移0.1mm,约3min恢复至基线.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功能衰竭致高钾血症95例心电图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不仅肾实质受损,而且常常累及心脏,致使心电图发生各种改变.现对我院近5年来9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致高钾血症的心电图分析如下.

    作者:詹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与监护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UGH)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冠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大多持续时间长,止血困难,容易复发,还可加重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且病死率高.因此预防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时积极地进行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蕾;王文;王培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结间束间歇性不完全性阻滞1例

    患者男性,70岁,因冠心病5年入院.偶有心绞痛发作,无心衰症状,生活尚可自理,血压已控制在正常水平.心脏无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肝脾正常.图1为肢体导联6导同步记录的Ⅱ导联.窦性P波顺序出现,P-P间期0.70~0.80s(75~86次/min),P-R间期0.16s.除P4(箭头所示)外,余形态大致相同(P1前峰略尖),呈双峰,前峰>后峰,峰距0.05s,P波宽达0.12s.P4前峰由直立变为低平,后峰倒置.P2-P3与P3-P4间期均为0.80s,P4-P50.76s.可见P4无明显提前或滞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性房间束传导阻滞.

    作者:张伊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内膜缺损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患儿男,9月.因急性肺炎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16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88/58mmHg,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Ⅱ/6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示:心内膜垫缺损,二、三尖瓣分裂,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心电图检查(图1):窦性心律,心率181次/min,P-R间期0.08s,QRS波时限0.124s,电轴+254°,Ⅰ、Ⅱ、aVL、aVF、V5呈rS型,S波有切迹或粗钝,时限0.06s,V1导联呈qR型,Rv1=5.6mV时限0.06s,aVR呈qR型,R=2.0mV,Tv5倒置,心电图诊断为:①窦性心动过速;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③右心室肥厚;④T波改变.

    作者:陈明;谭晓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合性心脏电交替

    心电图的各波、段均可发生电交替,系指同一导联上任何波段电压交替性相差>1mm(0.1mV)者.两种以上波段同时发生的电交替,称为心脏复合性电交替.

    作者:吴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提示3相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儿女,6岁.3年前行室间隔封堵术后,查体发现心律不齐,图1示:窦性心律不齐,当P-P间期短于0.72s时,窦性激动不能下传心室.下传心室者P-R间期固定为0.16s,当下传和受阻的P波交替出现时,呈现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胡晓丽;顾法霖;高悦顺;陈维芬;刘京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偶联间期文氏型特早型PVS真性二联律1例

    患者男性,74岁.阵发性头晕、心慌3月余,加重1天.体检:神志清醒,血压14.7/8.0kPa(110/60mmHg),心浊音界不扩大,心律快慢不一,无器质性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

    作者:尹菲秋;丁嘉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心病与脉搏血压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为研究脉搏血压指数在运动平板试验中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ST-T改变为阳性标准的A组与对ST-T改变结合脉搏血压为阳性标准的B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B组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89%、诊断准确率为91%,显然高于A组.结论显示该方法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江惠;丁嘉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40例冠心病者进行TET与DCG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ET敏感性高于DCG(P<0.01),而特异性低于DCG(P>0.05).结论TET及DCG诊断冠心病各有优势,协同诊断冠心病,准确率更高.

    作者:朱丽华;申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早期表现为前壁高大U波的后壁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性,78岁.因持续心前区疼痛,烦躁不安、出冷汗2d,于8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心病史.体检:T36.1℃,P 54次/min,BP 150/105 mmHg,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界无扩大.X线胸透心肺无异常.

    作者:许金兰;丁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690例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ST-T改变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HUA)与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关系.方法以城市居民健康体检资料中HUA者为研究对象,UHA标准定为>416ummol/L.结果 690例HUA有ST-T改变者28例,占4%,119例无HUA对照组为4.2%.血尿酸浓度平均值两组亦无差异.结论 HUA与缺血性ST-T改变无相关性.

    作者:李维本;郝新生;张红梅;董志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房颤动、右束支阻滞并左前分支阻滞1例

    患者女性,77岁.临床以右额叶、两顶叶、基底节、脑干、左小脑半球多发性脑梗死收入院,并于入院后4月因左下肢坏疽、肺部感染、全身衰竭死亡.

    作者:李楠;杨妙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典型症状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AMI)的不典型特点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55例症状不典型AMI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MI有各种不典型临床表现.结论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及心肌标记物检测可使AMI得到确诊,心电图应列为不明原因危重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陈凤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预激综合征与心源性晕厥或猝死

    目的报告10例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源性晕厥或猝死等(高危症状)者,阐明其危险性.方法分析发作时及发作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发现预激高危症状均有诱发因素.快速心律失常以WPW合并房颤多,其次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仅1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WPW合并高危症状者应采取相应的救急对策.

    作者:胡郁;陈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脏植物神经官能症的临床心电图观察

    目的探讨心脏植物神经官能症(CVN)的临床心电图特点.方法对具有持续胸前不适、疼痛的CVN可疑者进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VCG)观察.结果具有明显持续胸前不适、疼痛的CVN可疑者的胸前导联Tv2高耸以及VCG T环呈先顺后逆线型旋转的改变.结论 Tv2高耸及VCG T环呈先顺后逆线型旋转为CVN的心电特异性改变.

    作者:程桂花;郑希相;陈玉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房性早搏诱发窦房结抑制1例

    房性早搏(PAS)诱发窦房结抑制不多见,我们近见到1例;在1次及连续2次PAS后出现长间歇伴随1次或连续2次交接性逸搏,高度提示窦房结功能衰竭,报道如下.

    作者:朱华芳;陈万春;沈峻;金惠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洗胃致室性心律失常1例

    患者女性,28岁.因口服安定2h后急诊入院.查体:BP 120/75mmHg,嗜睡状态,心率74次/min,律齐,肺腹无异常,初诊:药物中毒.即予以插管洗胃,洗胃过程顺利,洗胃毕,拔出插管,转入内科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查体:嗜睡状态,心率53次/min,律不规整,频发早搏,余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图略).血常规、心肌酶、血生化均正常,予以654-2、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心律转复正常,心电图无异常,出院,随访2年未再复发.

    作者:殷培良;杨小霞;管爱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24h动态心电图(DCG)有室性早搏(PVS)的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32例(A组),与有PVS但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4例(B组),分别用手工测量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者与B组TO值分别为(0.014±0.030%)和(-0.024士0.028%)(P<0.0001),TS分别为(3.565士4.87)和(10.385士5.236)ms/RR(P<0.0001).结论ACS者HRT明显异常,HRT异常可作为心肌存在严重缺血的一个有价值的新的心电指标.

    作者:王昭军;孙广辉;侯建民;吴骏;梁仪;隋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右胸导联心电图研究进展

    右胸导联心电图作为常规18导联的一部分得以推广应用,本文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器质性心脏病50例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分析

    室性早搏(PVS)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现将我院1989年5月~2004年5月诊治的5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PVS者进行追踪观察后,对其临床意义及预后探讨于后.

    作者:崔红;孙玲;张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