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方法室速检出率的对比分析

邓新;姜慧珍;李慧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室速
摘要:目的为提高室速检出率,降低死亡率.用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ECG)对比观察96例冠心病短阵室速检出率和高危确定率.结果 DCG对室速的检出率为84.4%,明显高于ECG 32.3%,提高DCG监测能及时更准确发现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3位相左束支传导阻滞掩盖原发性ST-T改变

    患者男性,47岁.因突发性胸骨后剧烈疼痛5d入院.查体:P 86次/min,BP 110/80mmHg,双肺正常,心界不大,心律绝对不整,第一心音强弱不一,无杂音.心肌酶:谷草转氨酶30mmol/L,LDH 336mm0l/L,CK150mm0l/L,CKMB29mmmol/L,α-羟丁酸脱氢酶247mmol/L.心电图示:心房颤动(Af),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作者:李绪刚;李海梅;顾法霖;高悦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心电图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急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体表心电图对确定AMI有重要价值.现对273例AMI者的心电图与临床资料报告于后.

    作者:刘英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右颈内静脉球囊飘浮电极导管床旁快速心脏起搏25例

    目的探讨床旁快速起搏的方法.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颈内静脉,经鞘管插入顶端球囊飘浮电极导管直至右室起搏.结果25例在床旁无x线指引下迅速达到有效起搏,插入时间为5~10min(平均8min).结论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颈内静脉,沿鞘管送入顶端飘浮电极导管,可在床边不需x线指引,安全快速地进行右心室起搏.

    作者:谢绍峰;赖昀掞;朱恒青;黄丽辉;谢旭光;丁于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结间束间歇性不完全性阻滞1例

    患者男性,70岁,因冠心病5年入院.偶有心绞痛发作,无心衰症状,生活尚可自理,血压已控制在正常水平.心脏无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肝脾正常.图1为肢体导联6导同步记录的Ⅱ导联.窦性P波顺序出现,P-P间期0.70~0.80s(75~86次/min),P-R间期0.16s.除P4(箭头所示)外,余形态大致相同(P1前峰略尖),呈双峰,前峰>后峰,峰距0.05s,P波宽达0.12s.P4前峰由直立变为低平,后峰倒置.P2-P3与P3-P4间期均为0.80s,P4-P50.76s.可见P4无明显提前或滞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性房间束传导阻滞.

    作者:张伊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长QT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是以心电图异常为主要表现并伴有相关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它可以引起室性早搏及室速等致命性心律失常(如TdP),临床上以心源性猝死和晕厥为主要特征.当前的研究重点是先天性LQTS,其中有伴有先天性耳聋的称为Jewerll-Lange-Nilsen综合征和不伴有先天性耳聋的Romano-Ward综合征两类.将LQTS电生理学基础同新的分子遗传学结合起来研究,解决了一些理论问题,同时在临床表现特点、处置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1、2、12].

    作者:王志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脏破裂伤时心电监护与急救

    近年来,外伤尤其是刀捅伤占急诊总人数的比例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而以心脏破裂伤的患者伤情急,病情危重,失血量大,死亡率高.我科自2003年~2004年已经成功抢救了2例心脏破裂伤患者,现将心电监护及急救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位兰玲;邢卿;刁玉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1例

    患者女性,34岁.因突然发作心慌、心跳半天来院就诊.体检:BP 120/70mmHg,心率180次/min,律齐,心界不大,急诊心电图描记(图1A)示:各导联QRS波宽大畸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图形伴额面QRS电轴不偏,R-R间期基本匀齐,心室率187次/min,初步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记录该图后约15min,患者自觉症状突然好转,立即再次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可见有室性早搏(PVS),且PVS之QRS波形态与心动过速发作时基本一致.随即行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胸部X片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既往患者体健,未服用其它任何药物,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史,且可自行终止,符合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黄雪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合性心脏电交替

    心电图的各波、段均可发生电交替,系指同一导联上任何波段电压交替性相差>1mm(0.1mV)者.两种以上波段同时发生的电交替,称为心脏复合性电交替.

    作者:吴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室速检出率的对比分析

    目的为提高室速检出率,降低死亡率.用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ECG)对比观察96例冠心病短阵室速检出率和高危确定率.结果 DCG对室速的检出率为84.4%,明显高于ECG 32.3%,提高DCG监测能及时更准确发现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

    作者:邓新;姜慧珍;李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早期表现为前壁高大U波的后壁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性,78岁.因持续心前区疼痛,烦躁不安、出冷汗2d,于8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心病史.体检:T36.1℃,P 54次/min,BP 150/105 mmHg,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界无扩大.X线胸透心肺无异常.

    作者:许金兰;丁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二度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临床上不少见,但呈二度Ⅱ型RBBB者不多,现报告1例.患者男性,73岁.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史,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因定期作健康体检描记心电图,体检结果未能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作者:陈麦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1小时ST段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术后1h ST段变化对急性期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对首次前壁AMI接受PCI者81例,比较PCI术前、术后1h ST段的变化.按术后1h ST段回落≥50%为A组(58例,71.6%),<50%为B组(23例,28.4%).术后2W左右及6个月左右应用核素心功能评定左室功能.并观察6个月左右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入院、死亡和失代偿性心衰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期间死亡例数,A组1组,B组2例;左室心功能,2W左右检测两组无差异,半年左右检测,A组心功能明显改善,B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 PCI术后1h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微循环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510例脑出血与脑血栓患者心电图改变分析

    急性脑血管疾病不仅造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损害,而且可导致心功能损害,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一系列心电图异常与心功能改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我们自2000年2月~2004年12月对脑出血与脑血栓住院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丕效;秦文英;宁红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低血钾症致二度窦房阻滞1例

    患者男性,39岁.甲状腺机能亢进伴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血清K+为2.0mmol/L).心电图显示P-P间期互差130ms,平均心率94次/min,长心动周期基本上是正常P-P周期的2倍,提示二度窦房阻滞.P-R 210ms,QRS 90ms.Ⅰ、Ⅱ、Ⅲ、aVF、V1~V6导联ST下降0.05~0.15mV,T波低平,u波增大,以V2、V3导联典型,Q-u间期560ms,符合低钾血症的心电图改变.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不齐;②二度Ⅱ型窦房阻滞;③低K+血症;④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

    作者:贾邱彦;李新;路玉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电图无变化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65岁,于骑自行车时心前区钝痛,伴胸闷并喉咙发紧,后背部疼痛、大汗,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未缓解来院.急查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9s,Q-T间期0.37s,Ⅰ、aVL、V6的T波低平.急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结果正常,考虑为不稳定型心绞痛.8h后查心肌酶:肌酸激酶729u/l,肌酸激酶同工酶45.8u/l,肌钙蛋白T 2.00ng/ml.复查心电图(图1)无特殊改变.第2d,查心肌酶:肌酸激酶432u/l,肌酸激酶同工酶28.1u/l,肌钙蛋白T 1.78ng/ml.再次复查心电图同前.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凝、调脂等治疗,病情好转.7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心病、3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狭窄80%,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85%~90%.

    作者:王敏;郭升玲;卢喜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糖尿病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升高,我们周围的糖尿病患者也比比皆是.15年前全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还不足1%,现在已超过3%,而且还在以每年0.1%的速度增加.这些事实说明:从今往后的三四十年中,我国正面临着糖尿病暴发流行的危险.预防糖尿病刻不容缓.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预防保健工作也在不断提高,科学地控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已成为社区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作者:孙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连续胎儿监护在分娩中应用

    目的研究产程中连续胎儿监护的意义及作用.方法分析194例连续胎儿监护和152例入室监护对了解胎儿宫内缺氧情况的差异.结果①连续胎儿监护组异常率增加,②连续胎儿监护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率增加.结论连续胎儿监护能更有效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提高新生儿预后.

    作者:王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房颤动伴右束支阻滞合并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女性,65岁.间歇性胸闷、憋气2年入院.急查心电图(图1)示,未见明显P波,但有不规则纤细的f波,R-R间距不相等,V1导QRS呈rsR'图形,下行QRS波则表现为主波向下的QS波,R-R间距相等,频率58次/min,心电图诊断:①心房颤动(Af);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③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加速的室性逸搏性心律).

    作者:邢花妮;管爱静;王炳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65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现对165例LAFB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朱红宇;梁德才;万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洗胃致室性心律失常1例

    患者女性,28岁.因口服安定2h后急诊入院.查体:BP 120/75mmHg,嗜睡状态,心率74次/min,律齐,肺腹无异常,初诊:药物中毒.即予以插管洗胃,洗胃过程顺利,洗胃毕,拔出插管,转入内科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查体:嗜睡状态,心率53次/min,律不规整,频发早搏,余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图略).血常规、心肌酶、血生化均正常,予以654-2、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心律转复正常,心电图无异常,出院,随访2年未再复发.

    作者:殷培良;杨小霞;管爱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