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途径

孙洁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高危人群, 早期干预, 人民生活水平, 心血管疾病, 发展中国家, 发生与发展, 代谢性疾病, 预期寿命, 预防, 世界各国, 社区卫生, 检测手段, 服务工作, 发达国家, 暴发流行, 保健工作, 全身性, 患病率, 发病率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糖尿病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升高,我们周围的糖尿病患者也比比皆是.15年前全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还不足1%,现在已超过3%,而且还在以每年0.1%的速度增加.这些事实说明:从今往后的三四十年中,我国正面临着糖尿病暴发流行的危险.预防糖尿病刻不容缓.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预防保健工作也在不断提高,科学地控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已成为社区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激综合征与心源性晕厥或猝死

    目的报告10例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源性晕厥或猝死等(高危症状)者,阐明其危险性.方法分析发作时及发作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发现预激高危症状均有诱发因素.快速心律失常以WPW合并房颤多,其次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仅1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WPW合并高危症状者应采取相应的救急对策.

    作者:胡郁;陈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观察与监护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剧烈的难以忍受的胸、背、腰部的疼痛,休克及压迫症状.病情凶险,复杂多变,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为24h内每小时1%~2%[1].早期诊断,严密控制血压,严密监护及时进行适当的药物及手术治疗,生存率可大为提高.2000年6月~2004年6月,我院急诊共收治主动脉夹层分离者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璇;王蕊;宫文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24h动态心电图(DCG)有室性早搏(PVS)的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32例(A组),与有PVS但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4例(B组),分别用手工测量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者与B组TO值分别为(0.014±0.030%)和(-0.024士0.028%)(P<0.0001),TS分别为(3.565士4.87)和(10.385士5.236)ms/RR(P<0.0001).结论ACS者HRT明显异常,HRT异常可作为心肌存在严重缺血的一个有价值的新的心电指标.

    作者:王昭军;孙广辉;侯建民;吴骏;梁仪;隋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690例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ST-T改变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HUA)与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关系.方法以城市居民健康体检资料中HUA者为研究对象,UHA标准定为>416ummol/L.结果 690例HUA有ST-T改变者28例,占4%,119例无HUA对照组为4.2%.血尿酸浓度平均值两组亦无差异.结论 HUA与缺血性ST-T改变无相关性.

    作者:李维本;郝新生;张红梅;董志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室速检出率的对比分析

    目的为提高室速检出率,降低死亡率.用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ECG)对比观察96例冠心病短阵室速检出率和高危确定率.结果 DCG对室速的检出率为84.4%,明显高于ECG 32.3%,提高DCG监测能及时更准确发现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

    作者:邓新;姜慧珍;李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房颤动伴右束支阻滞合并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女性,65岁.间歇性胸闷、憋气2年入院.急查心电图(图1)示,未见明显P波,但有不规则纤细的f波,R-R间距不相等,V1导QRS呈rsR'图形,下行QRS波则表现为主波向下的QS波,R-R间距相等,频率58次/min,心电图诊断:①心房颤动(Af);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③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加速的室性逸搏性心律).

    作者:邢花妮;管爱静;王炳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肾功能衰竭致高钾血症95例心电图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不仅肾实质受损,而且常常累及心脏,致使心电图发生各种改变.现对我院近5年来9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致高钾血症的心电图分析如下.

    作者:詹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65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现对165例LAFB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朱红宇;梁德才;万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运动试验诱发一过性Q波特点分析

    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其预后的一项重要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运动试验可诱发ST-T及QT离散度等改变,反映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1 200例运动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其中伴发一过性Q波者,但既往无确切冠心病史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子云;赵凤云;韩恭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支原体肺炎患儿P波离散度改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波离散度(Pd)变化.方法测定40例MP患儿(A组)Pd,并与同期入院40例细菌性肺炎(B组)及40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C组).结果MPPd异常发生率为45%.明显高于B组.结论MP易发生心肌损害.其Pd异常比常规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改变更敏感,有助于了解病情,特别对房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

    作者:马淑英;李旭东;魏留臣;李志平;刘玉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1例

    患者女性,34岁.因突然发作心慌、心跳半天来院就诊.体检:BP 120/70mmHg,心率180次/min,律齐,心界不大,急诊心电图描记(图1A)示:各导联QRS波宽大畸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图形伴额面QRS电轴不偏,R-R间期基本匀齐,心室率187次/min,初步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记录该图后约15min,患者自觉症状突然好转,立即再次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可见有室性早搏(PVS),且PVS之QRS波形态与心动过速发作时基本一致.随即行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胸部X片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既往患者体健,未服用其它任何药物,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史,且可自行终止,符合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黄雪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低血钾症40例分析

    目的报道4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低血钾症.患者病前极少存在低血钾的病因,故主要系抢救时医源性因素所致.低血钾可导致心律失常对低血钾与乙酰胆碱的协调作用作了讨论.

    作者:丛培建;姜秀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rugada波

    目的了解Brugada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的5例Brugada波12导心电图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5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变化,右胸导联类似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与ST段抬高程度时轻时重.1例冠脉造影正常,1例双支病变,2例被误诊为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Brugada波存活33年,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单纯有Brugada波者不一定都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卢喜烈;孟凡华;石亚君;荆晶;卢亦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早期表现为前壁高大U波的后壁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性,78岁.因持续心前区疼痛,烦躁不安、出冷汗2d,于8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心病史.体检:T36.1℃,P 54次/min,BP 150/105 mmHg,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界无扩大.X线胸透心肺无异常.

    作者:许金兰;丁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脏植物神经官能症的临床心电图观察

    目的探讨心脏植物神经官能症(CVN)的临床心电图特点.方法对具有持续胸前不适、疼痛的CVN可疑者进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VCG)观察.结果具有明显持续胸前不适、疼痛的CVN可疑者的胸前导联Tv2高耸以及VCG T环呈先顺后逆线型旋转的改变.结论 Tv2高耸及VCG T环呈先顺后逆线型旋转为CVN的心电特异性改变.

    作者:程桂花;郑希相;陈玉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提示3相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儿女,6岁.3年前行室间隔封堵术后,查体发现心律不齐,图1示:窦性心律不齐,当P-P间期短于0.72s时,窦性激动不能下传心室.下传心室者P-R间期固定为0.16s,当下传和受阻的P波交替出现时,呈现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胡晓丽;顾法霖;高悦顺;陈维芬;刘京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v1/Tv5》1伴V6 T/R《1/10在早期高血压病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早期高血压病(EH)者V1、V5、V6导联T波改变.方法对96例EH者(A组)与正常对照组(B组)94例之间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Tv1/Tv5>1伴V6 T/R<1/10在A组中占23.96%,B组中占6.38%,A组显著高于B组(P<0.01).②A组中Ⅰ、Ⅱ、Ⅲ期中分别占48.57%、16.13%和3.33%.Ⅰ期与Ⅱ、Ⅲ期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P<0.01),而Ⅱ期和Ⅲ期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Tv1/Tv5>1伴V6 T/R<1/10与早期EH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高血压病判断指标之一.

    作者:王胜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心电图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急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体表心电图对确定AMI有重要价值.现对273例AMI者的心电图与临床资料报告于后.

    作者:刘英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Nehb导联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研究

    目的用Nehb导联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的研究.方法Nehb导联心电图的ST-T改变者为A组,Nehb导联及常规心电图均正常者为B组,两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潘生丁试验、踏车运动试验对比研究.结果A组超声心动图异常者20例(24.40%),B组5例(8.35%);踏车运动试验A组阳性率66.66%,B组7.69%;潘生丁试验A组阳性率63.33%,B组阳性率7.64%,冠心病A组占60.97%,B组占13.35%,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Nehb心电图的ST-T改变诊断冠心痛的阳性率与潘生丁、踏车运动试验结果接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贵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

    对我院2000年~2004年12月住院的2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者心电图改变分析如下.

    作者:詹桂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