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技术的临床护理

邱利秋;陈宗宁;杨雪花

关键词: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肾动脉造影, 护理学
摘要:目的 阐述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用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技术中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9例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病患者,经皮左侧挠动脉穿刺用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后,再用右冠导管进行左右肾动脉造影.术前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的孤独、恐慌感,介绍手术方法,减轻心理负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过程.术中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主动询问,给患者心理支持.术后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消除烦躁情绪.结果 通过护士耐心、细致、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9例均全愈.结论 切实有效的护理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联合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肝脏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和隆闭舒胶囊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肝脏ALT、AST、ALP、GGT的影响.方法 对近3年来我院就诊并且服用非那雄胺和隆闭舒的老年患者进行肝脏四项生化指标值监测,并与服隆闭舒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监测的患者四项指标均在正常水平,两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非那雄胺和隆闭舒对老年患者的肝脏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安全.可以长期服用.

    作者:史燕涛;邹宝凤;田小军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治疗

    儿童哮喘作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正在影响着哮喘儿童的身心健康,并已引起儿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重视.近年来,我们对哮喘患儿的调查研究也证实,在哮喘发作间隙期患儿仍存在着多种心理障碍;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我们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华玲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30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以中药复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扁平疣患者30例.结果 除2例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有缓解.结论 本法治疗扁平疣效果佳,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明珠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益气安喘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为建立益气安喘丸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益气安喘丸中的三七、当归、川芎进行了定性分析鉴别.结果 分别鉴别出益气安喘丸中的三七、当归、川芎.结论 实验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为建立益气安喘丸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陈颢君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婴幼儿泪囊炎的治疗

    目的 探讨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方法.方法 对571例(640眼)接受泪道探通术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随访6~8个月.结果 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治疗次数越少.结论 应用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简便,损伤少,疗效好.

    作者:华成如;刘萍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CCU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CCU病人心理护理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合适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相应治疗护理.结果 对CCU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健康指导.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郑艳华;邱丽萍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输血安全管理的关键点控制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生命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输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此,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保障输血安全已成为输血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孙健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和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西医治疗尚无特殊进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作者:施进宝;黄宝英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糖尿病足是一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应力、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严重的下肢病变的总称,也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糖尿病足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糖尿病足,其治愈率较低,常截肢致残,花费巨大,生活质量下降.

    作者:王永梅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闭合性脾损伤121例诊治体会

    我院自2004~2009年共收治闭合性脾脏损伤121例,现就其诊断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1例,男性81例,女性40例;年龄17~60岁,高发年龄为25~45岁,其中合并肋骨骨折36例,血气胸14例,肾损伤8例,肝破裂7例.15例行非手术疗法,10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全脾切除86例(脾切除脾大网膜移植3例),脾修补20例.

    作者:吴向昕;孙跃强;张金波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关于缝隙连接理论在男科的应用

    阴茎勃起生理机制中,海绵体平滑肌舒张是重要因素.人类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网络,之所以能同步兴奋并快速协调一致的舒缩,是因为存在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由于它主要由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构成,故又称Cx43型GJ(connexin43 gap junction).GJ广泛分布于各脏器组织,在平滑肌协调性舒缩、内环境稳定、胚胎发生及细胞生长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国际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之一.Cx43型GJ是维持正常勃起功能的重要条件,其表达异常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彭方云;吴应彬;段守信;秦伟;刘刚;杨紘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中医证治乳腺增生病38例体会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腺疾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并每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有轻重变化,多在月经来临前加重,它是一种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乳腺增生病归属中医乳癖的范畴,多由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

    作者:王袁元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老年女性卒中后保留导尿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通过观察发现老年女性脑卒中后长期保留导尿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漏尿、泌尿生殖系感染、导尿管引流不畅、拔尿管困难、拔出尿管后再次出现尿潴留等.而防止出现并发症的关键是强化护士的无菌操作理念,加强护理工作力度及责任心,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邹银波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护理体会

    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足跖趾关节极度疼痛,局部红肿,触痛显著,同时伴发热、多汗、头痛、心悸等症状、呈间歇发作,多次发作后关节变形,僵直,皮肤溃破、流脓.常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在临床中,我们观察在其急性期给与必要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复发,缩短疗程.

    作者:郑竹玲;张文君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如何引导和培养医学临床实习生的自我修通能力

    离开家庭、校园生活,步入医学临床实习的学生,在面临专业、社会人事纷繁多方工作学习的压力,引导和培养医学临床实习生的自我修通能力,疏导学生对现实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以达身心健康,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马湖蕊;贾云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血栓通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30例

    目的 探讨血栓通配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配合传统的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系统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栓通注射液加常规康复护理.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3、6个月时进行Fug12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3、6个月时肢体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栓通配合康复治疗较单纯使用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康复的疗效更佳.

    作者:陈建新;黄振俊;王艳梅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王淑玲运用化痰清火通络法治疗甲亢经验

    王淑玲主任医师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教学、科研、临床工作40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验丰富.笔者有幸成为其继承人,蒙师赐教,受益匪浅,现将王师化痰清火通络治疗甲亢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韩红伟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两种制粒方法制备口腔速溶片的工艺比较

    口腔速溶片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新剂型.它是一种在口腔内不需水即能崩解或溶解的片剂.该剂型适用于儿童、老人,同时也适用于精神疾病类患者、术后不可直立的患者、吞咽有困难的患者等,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制备口腔速溶片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冷冻干燥法、粉末直接压片、湿法制粒压片.

    作者:徐国红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酞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酸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存在状况,以便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自临床分离的9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PER,GES,IMP,VIM,DHA和OprD2)结果 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了7种耐药基因,其中25%菌株检测到两种耐药基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酞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是由多种耐药基因决定的.提示该菌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

    作者:乔立冬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浅谈甘草及其制剂的毒副作用

    甘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润肺,缓急止痛和调和诸药之功,由于长期或不合理使用甘草,可出现水肿,四肢无力,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低血钾,心悸,以及产生更多的假醛固酮的作用.

    作者:何吉芬 刊期: 2010年第23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