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董治中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

蔡丽威;李景华;李想;董治中

关键词:董治中主任医师, 糖尿病肾病, 临床经验
摘要:董治中,吉林省名老中医,出生于1924年,吉林省扶余县人,主任中医师,原扶余县中医院副院长,县政协副主席.董老十四岁随其父诵读医籍,后又拜沈阳市名医刘东郊老先生为师.董老勤学不倦,精读了<内经>、<伤寒论>、<金匾要略>、<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以及金元四大家等医家著作,对仲景学说的研究,造诣颇深,临床以经方为主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意见

    随着透析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日渐增高.其原因与患者自理能力越来越差、自制力降低、诊断失误、脱水量过多等诸多因素有关.透析中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低血压、晕厥、心律失常、其他少见症状包括出血、中风、梗塞等.其中低血压是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它可使其他脏器受到损伤.

    作者:李秀梅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浅谈甘草及其制剂的毒副作用

    甘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润肺,缓急止痛和调和诸药之功,由于长期或不合理使用甘草,可出现水肿,四肢无力,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低血钾,心悸,以及产生更多的假醛固酮的作用.

    作者:何吉芬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用血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用血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院的成分输血率,提倡合理使用各种血液成分,有效利用有限的血资源.方法 对我院2009年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全血用量少,成分血用量多,成分输血率为98.0%.结论 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合理利用有限的血资源.

    作者:赵维川;李庆红;武英伟;刘震岳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46例

    肾病患者多合并钙磷代谢紊乱,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导致肾性骨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瘙痒等问题.血液灌流器中的树脂吸附剂具有多孔,高表面积、吸附容量大,速度快、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能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物质.本文为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

    作者:陈雪晶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肺部感染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痰热清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肺部感染,疗效明显,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唐桂军;郭泉滢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柴胡疏肝汤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神经症37例

    更年期神经症,不同于更年期综合征,又不同于老年性抑郁症.笔者认为该病属于神经症范畴,年龄接近于更年期.这部分病人很常见,常常被医生漏诊而失掉治疗的机会.相似更年期神经症病名有更年期综合征常见更年期伴有抑郁或焦虑情绪,更年期抑郁症常见于更年期发生的抑郁症.

    作者:塔其一;刘欣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强直性脊柱炎病机特点文献研究

    目的 从文献角度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病机特点,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筛选近加年来中药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通过频数分析及因子分析,探索AS病机特点.结果 纳入文献115篇;病机研究显示肾虚占纳入文献82.61%,湿邪占79.13%,瘀血占75.65%,其余渐次为风邪、寒邪、气虚、热邪、肝虚、痰浊、血虚;病机形成5个因子,F1包括寒邪、热邪,F2包括风邪、湿邪、经络不通,F3包括肾虚、肝虚、血虚,F4包括瘀血、痰浊、经络不通,F5包括气虚、血虚.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病机以肾精不足、肾阳亏虚为本,以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瘀血、痰浊阻滞督脉为标.

    作者:张建英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姜黄消痤擦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外用治疗斑秃89例

    目的 观察姜黄消痤擦剂联合地塞米松外用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斑秃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应用姜黄消痤擦剂联合地塞米松外用,1日3次.对照组卤米松乳膏外用,1日3次,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1.8%,对照组有效率42.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姜黄消痤擦剂联合地塞米松外用治疗斑秃疗效显著.

    作者:柯烜宇;章婧;郑建峰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浅谈小儿心胸外科监护室护士素质和能力

    论述了外科监护室(CI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认为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是CI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而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娴熟的操作技术、敏锐的感知观察能力和广博的人文知识是CICU护士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作者:顾青;钱龙宝;杨玲慧;毛咏梅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近10余年来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概况.方法 分别从项针、头针、舌针及机理研究4方面进行综述.结论 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具有显著疗效,临床前景良好.

    作者:刘聪;崔丽;宋曦;李小萍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胎心监护对脐带异常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 研究胎心监护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提高了可靠的依据.孕产妇入院时常规行胎心监护,方法回顾性分析489例有脐带异常的胎心监护图形,监护时间20~40min.总结其变化规律,结果 489例脐带异常的胎心监护图中有355例监护图出现变异减速.结论 脐带异常与胎心监护中出现变异减速关系密切,胎心监护是目前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诊断早期胎儿宫内窘迫的有利依据.

    作者:陈淑玲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

    目的 观察中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疾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穴位贴敷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燕;郑连雪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60例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 我科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对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及用药后第7天、14天、21天对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尤其适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作者:杨德忠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王意庵挽治误诊误治案赏析6则

    王意庵,名王琠,字邦贡,号意庵,别号小药山人.生于1497年,卒年不详.明代安徽祁门县人,嘉靖御医.所著<意庵医案>原不曾刊行,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张金鼎、曹鸿云1982年在郑州发现其手抄本,以善本医书整理校注,由江苏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使其公诸于世.王氏医技高超,辨证精当,善用仲景、戴人法,屡挽危殆于既成,使许多急危重疑及误治病例获救,因而名闻京师.

    作者:李林运;黄志华;赵青春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从《洛书》与《伤寒论》看脉理

    中医诊法望闻问切,虽说切法位于后但也是临床上用的多的一种诊法.诊病时有的患者直接伸出手来让你摸脉且不说出病情还说什么要考考医生的水平.大学五年虽说学了脉法但到临床却是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待到明了各种脉象却又不能通过脉理说出病因病机,更谈不上辨证论治了,发现诊治时脉象的病机与书中所说大不相同,如书中所说外感风寒其脉浮紧但临证时却发现不浮但沉,不紧但数者比比皆是,难道能说它不是外感吗?待外感愈后脉仍沉只不过变得和缓罢了.

    作者:周升栋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并发症多,是影响多器官的综合症,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肌重塑,是由于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避免导致心衰病情恶化的因素,提高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建萍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络石藤在不同病种中的应用

    络石藤,属于茎藤类植物,在<神农本草经>称络石、石鲮.具有祛风,通络,止血,消瘀的功能.笔者查阅了近10年的文献,可以看出络石藤在不同疾病中均有其不同作用.

    作者:杜炯;李飞跃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在膀肤肿瘤治疗中的初步评估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中晚期膀肿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FEP-BY02型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机对38例不能手术的膀胱癌患者行HIFU治疗.结果 治疗后90%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症状明显减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HIFE治疗中晚期膀胱肿瘤患者安全有效,是一种新兴的晚期膀肤肿瘤治疗方法.

    作者:曹心宇;王高仁;徐海燕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黄芪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黄芪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黄芪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门诊诊治的9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制定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标准.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一般综合治疗;观察组45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服用黄芪胶囊治疗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液流变学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 黄芪对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显著,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金梅 刊期: 2010年第23期

  • 颈椎间盘突出的解剖及发病机理探讨

    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颇为常见,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质量.本文探讨了颈椎间盘的解剖特点及发病的机理.

    作者:曹嗣瑜 刊期: 2010年第23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