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俊平;李文清

关键词:先心病, 介入封堵术, 发热,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的原因和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把其中18例发热患者作为发热组,其余84例无发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发热18例,占总人数的17.6%,多为儿童,因进水较少或受凉引起.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术中受凉、手术时间长、术后饮水过少,发热发生率及发生程度与介入治疗方法无关;做好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工作,术后鼓励饮水是减少并预防发热的重要措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腰穿术后舒适度的分析

    腰椎穿刺术是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一种常规检查,术后要求去枕平卧4~6h.由于患儿合作程度差,常因此带来头疼腰背痛,四肢麻木致使舒适度下降.为此,我科自2007-11~2008-10行腰穿术121例患儿对术后的卧位实施去枕平卧及去枕自由体位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兴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老年静脉输液患者的安全目标管理策略

    安全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接受治疗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输液安全成为患者担心的问题,特别是老年患者,较其他人群更易出现护理问题[2].2007-11~2008-11对在该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共439例,实施了系统的安全目标管理策略.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李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22例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方法 自2004-01~2009-01我科共收治22例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针对发病因素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及有效护理措施. 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形成静脉血栓患者,应采取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抬高患肢、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在置管溶栓期间做好导管护理,并采取措施预防肺栓塞.

    作者:苗世英;梁翠英;王全收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肾血管高血压大鼠模型,12周后应用人工寒潮引发卒中.预防组给予阿司匹林,假手术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等剂量植物油,连续7d后,置于人工寒潮箱3d诱发脑卒中;之后,取脑TTC染色、常规病理HE染色以统计卒中灶数目.结果 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发生率、卒中体积.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及梗死体积.

    作者:刘春岭;黄如训;林健雯;廖松洁;李常新;解龙昌;施晓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

    我科于2005-01~2008-12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保健能力,促进早日康复.现我科通过采用口头、文字、示教等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住院期间所采取的健康教育的特点体会如下.

    作者:宋金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膀胱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体会

    膀胱破裂是泌尿系统损伤中的常见病,但膀胱破裂在急诊外伤中并不常见,且多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易被其他器官损伤或休克所掩盖,单纯膀胱破裂大量出血者更是少见[1],易造成诊治延误[2],而影响急诊救护.我院急诊科2006-01~2008-12,共接诊6例外伤性膀胱破裂患者,现将急诊救护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青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脑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近年来我科应用选择性脑亚低温(SBC)的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取得一定疗效.现将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对象为2004-2007年收治的伤后24h内的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确诊,排除其他器官损伤引起的休克、缺氧或窒息.

    作者:蔡月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便秘致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猝死的教训和护理

    本文通过对1997-01~2008-01收治我院的24例恢复期心肌梗死(AMI)患者猝死的原因分析,提示保持大便通畅在AMI恢复期的患者中同样重要.1 临床资料选择1997-01~2008-01收入我科的AMI恢复期并猝死患者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42~68岁(平均61±6.9岁).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方法 观察2005-05~2008-05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680例,其中接受系统产前健康宣教及产褥期家庭访视的2200例为观察组,未接受产前健康宣教及产褥期家庭访视48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8.45%(186/2200)、13.75%(66/48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洪凤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梗死的机制之一是降低血CRP水平.

    作者:张雷;张子诚;钟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颈外静脉留置针角度与输液滴速的临床分析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它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但需大量补液,静注高营养液,应用具有血管刺激性药物等的患者,在抢救危重及休克患者时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输液时患者须得将头偏向对侧,如若改变卧位则常可引起输液滴速不畅或不滴现象,严重影响治疗的有序进行,增加患者痛苦及护士工作量.

    作者:孙宛玲;孙会;李国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基于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确立心理护理措施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反复发作,为常见神经疾病.对于偏头痛的研究,近几年更多地关注偏头痛病因[1-3]及焦虑、抑郁、疲劳等因素对偏头痛的诱发作用,而对其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偏头痛相关性研究较少,更缺乏针对偏头痛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寻找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出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红云;张红星;梁炜;王夏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护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给予心理指导并加强与家属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子宫切除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作者:彭继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病死率也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健康及生命[1].做好乳腺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将1年来有关乳腺疾病健康教育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陈星慧;梁新华;龚秀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影响护生带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护生毕业前的临床实习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续,是完成护生向护士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因此全面提高实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事业接班人是临床教师的职责,我们总结分析带教工作中出现的种种不利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通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护理带教质量有较大提高.

    作者:刘翠红;聂海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COPD缓解期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康复治疗的护理

    2004-03~2008-03我科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雅芳;宋四新;韩新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0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肠外营养治疗和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 3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体质量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 30例严重烧伤患者加强了肠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观察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育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优良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获得相关知识,提高医疗行为的依从性,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晓敏;孙淑敏;花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颅脑损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43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存活30例,死亡13例.抢救成功率69.8%.结论 ARDS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胡明伟;时惠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对160例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健康教育对160例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高血压患者以连续教育的方法实施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9个月后,用调查表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9个月后患者吸烟、饮酒、喜食肥腻、高盐饮食、易激动等项目和体质量指数情况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连续的健康教育可改善其生活方式,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刘金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