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红;聂海
目的 探讨茴拉西坦(忆立福)治疗老年脑器质性记忆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采用自身对照法.结果 治疗3个月后测得MMSE、ADL及MQ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茴拉西坦是一种对脑器质性记忆障碍有效的药物,且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王红梅;曹玉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常见原因.虽然目前止血的方法和药物层出不穷,但对于肝功能严重损坏者(child-pugh c级),手术止血的病死率可高达60%~70%[1].1998-06~2008-12我科对28例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者进行三腔管压迫止血,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姚向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近年来我科应用选择性脑亚低温(SBC)的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取得一定疗效.现将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对象为2004-2007年收治的伤后24h内的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确诊,排除其他器官损伤引起的休克、缺氧或窒息.
作者:蔡月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神经系统疾患可以引起心电图的各种变化已有报道[1-2],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更易出现心电图的表现.但长期以来,心电图改变对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未得到大家的重视,且易引起误诊.为了探讨心电图的改变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对我院2007-02~2008-01的78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的心电监测,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安民;李伟;王红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现将我院2006-03~2008-11救治的4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6~75岁,单纯呕血15例,单纯黑便18例,呕血伴黑便13例,伴有休克6例.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护士对术后疼痛管理知识的了解状况.方法 对某医院外科系统护士进行疼痛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疼痛知识的平均得分正确率为54.4%分,护龄对疼痛知识的影响有显著性区别,教育程度对疼痛认识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的掌握需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加强疼痛知识教育.
作者:施华;宋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安全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接受治疗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输液安全成为患者担心的问题,特别是老年患者,较其他人群更易出现护理问题[2].2007-11~2008-11对在该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共439例,实施了系统的安全目标管理策略.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李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样,容易误诊为神经精神疾病而延误诊治.
作者:杜福文;黄丽华;杜福亮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儿科护生的实习质量,近2年我们根据儿科整体护理发展的需要,对儿科护生临床实习的安排做了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任青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佳体位及效果.方法 将妇科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膝胸卧位,臂部抬高,插入肛门深度10~15cm;对照组采取传统左侧卧位,插入肛门深度7~10cm.观察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灌肠次数、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灌肠次数、患者的舒适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改良清洁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多次灌肠的痛苦,同时还能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时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反复发作,为常见神经疾病.对于偏头痛的研究,近几年更多地关注偏头痛病因[1-3]及焦虑、抑郁、疲劳等因素对偏头痛的诱发作用,而对其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偏头痛相关性研究较少,更缺乏针对偏头痛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寻找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出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红云;张红星;梁炜;王夏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我们自2001年始应用苦参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观察联合用药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2007-01~2008-01我院门诊及住院64例慢性乙肝患者,年龄16~65岁,男32例,女32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作者:王燕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0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肠外营养治疗和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 3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体质量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 30例严重烧伤患者加强了肠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NMDA受体阻滞剂盐酸美金刚(memantine hydrochloride)是FDA批准的第1个用于治疗中、重度AD的药物[1].为了进一步研究美金刚对AD的疗效及安全性,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中、重度AD患者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的原因和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把其中18例发热患者作为发热组,其余84例无发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发热18例,占总人数的17.6%,多为儿童,因进水较少或受凉引起.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术中受凉、手术时间长、术后饮水过少,发热发生率及发生程度与介入治疗方法无关;做好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工作,术后鼓励饮水是减少并预防发热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俊平;李文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颅内肿瘤组织类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防治颅内肿瘤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65例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颅内肿瘤男女发病率相近,<50岁占65%.常见胶质瘤和脑膜瘤,且多发生于中青,儿童多见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较复杂,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临床表现等.免疫组化标记能更加明确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结论 胶质瘤和脑膜瘤术后有复发倾向,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髓母细胞瘤预后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颅内肿瘤的组织类型鉴定、观察肿瘤分化及预后等情况.
作者:杨普;陈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我科于2005-01~2008-12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保健能力,促进早日康复.现我科通过采用口头、文字、示教等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住院期间所采取的健康教育的特点体会如下.
作者:宋金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梗死的机制之一是降低血CRP水平.
作者:张雷;张子诚;钟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血浆置换治疗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一定量的血浆,从此清除患者血浆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质和免疫复合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血浆置换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尤其对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2007-01~2009-01,我们对35例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重症肌无力及危象、吉兰-巴雷综合征,采用一次膜式血浆置换加透析疗法,2~3次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爱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1],意识障碍患者大多为危重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院内转运,有人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并发症,转运病人的病死率比正常高9.6%[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8-01~2008-12 206例意识障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对如何进行安全转运进行探讨,介绍如下.
作者:龚秀娥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