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陈淑华

关键词:急性消化道出血, 护理
摘要:现将我院2006-03~2008-11救治的4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6~75岁,单纯呕血15例,单纯黑便18例,呕血伴黑便13例,伴有休克6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目的 通过对神经源性直肠干预解决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问题.方法 通过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直肠功能训练的方法使患者建立反射性排便.结果 100例患者进行直肠护理干预后均解决便秘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护理干预对解决神经源性直肠便秘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

    作者:刘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在校护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

    目的 探讨在校护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结合<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一书,在护生实习前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培训,对常见的紧急情况进行模拟演练.结果 通过座谈和调查,参加培训的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好.结论 护生实习前进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专题培训非常必要,对以后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红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儿童腰穿术后舒适度的分析

    腰椎穿刺术是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一种常规检查,术后要求去枕平卧4~6h.由于患儿合作程度差,常因此带来头疼腰背痛,四肢麻木致使舒适度下降.为此,我科自2007-11~2008-10行腰穿术121例患儿对术后的卧位实施去枕平卧及去枕自由体位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兴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颈外静脉留置针角度与输液滴速的临床分析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它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但需大量补液,静注高营养液,应用具有血管刺激性药物等的患者,在抢救危重及休克患者时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输液时患者须得将头偏向对侧,如若改变卧位则常可引起输液滴速不畅或不滴现象,严重影响治疗的有序进行,增加患者痛苦及护士工作量.

    作者:孙宛玲;孙会;李国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样,容易误诊为神经精神疾病而延误诊治.

    作者:杜福文;黄丽华;杜福亮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浅谈重症胰腺炎的护理

    2006-01~2008-12,我科收治重症胰腺炎31例,通过我们细心观察、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23~76岁.住院16~50d.

    作者:王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浅谈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现将我院2007-01~2008-12 20例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旨在寻求有效的控制对策,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郭晓玲;乔秋霞;郭园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基于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确立心理护理措施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反复发作,为常见神经疾病.对于偏头痛的研究,近几年更多地关注偏头痛病因[1-3]及焦虑、抑郁、疲劳等因素对偏头痛的诱发作用,而对其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偏头痛相关性研究较少,更缺乏针对偏头痛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寻找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出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红云;张红星;梁炜;王夏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意识障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体会

    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1],意识障碍患者大多为危重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院内转运,有人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并发症,转运病人的病死率比正常高9.6%[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8-01~2008-12 206例意识障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对如何进行安全转运进行探讨,介绍如下.

    作者:龚秀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咳嗽反射差,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不易排出,易引起肺部感染,导致机体缺氧,加重脑水肿,早期气管切开可改善脑缺氧状况,促使脑组织功能恢复[1].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否正确完善,会直接影响脑外伤患者抢救效果和愈后,是预防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杜健;雒建业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茴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器质性记忆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茴拉西坦(忆立福)治疗老年脑器质性记忆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采用自身对照法.结果 治疗3个月后测得MMSE、ADL及MQ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茴拉西坦是一种对脑器质性记忆障碍有效的药物,且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王红梅;曹玉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方法 观察2005-05~2008-05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680例,其中接受系统产前健康宣教及产褥期家庭访视的2200例为观察组,未接受产前健康宣教及产褥期家庭访视48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8.45%(186/2200)、13.75%(66/48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洪凤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小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常规剂量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效果不佳病人改为半量(2.5mg/d)治疗,并与常规剂量相比较.对所有治疗病人进行头痛发作期症状控制率及发作频率的效果、总有效率和远期疗效观察比较.结果 小剂量西比灵组和常规用量组对比,小剂量治疗组对头痛发作控制率(25%)和总有效率(81%)均较后组好,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对服用常规剂量西比灵后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的偏头痛患者,小剂量西比灵仍有较好治疗效果,显效率高,远期治疗效果好.

    作者:杨森;王虎;王琦;陶中海;袁勇;荣良群;陈保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21例子痫观察与护理

    子痫是在有严重妊高征象的基础上有抽搐发生或伴有昏迷.我院共收治21例子痫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下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轩玉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观察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育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优良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获得相关知识,提高医疗行为的依从性,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晓敏;孙淑敏;花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术后护理体会

    我科2005-01~2008-12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132例进行超早期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改荣;王瑞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红斑狼疮恢复期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慧芳;蓝正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65例颅内肿瘤病理诊断的分析

    目的 分析颅内肿瘤组织类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防治颅内肿瘤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65例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颅内肿瘤男女发病率相近,<50岁占65%.常见胶质瘤和脑膜瘤,且多发生于中青,儿童多见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较复杂,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临床表现等.免疫组化标记能更加明确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结论 胶质瘤和脑膜瘤术后有复发倾向,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髓母细胞瘤预后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颅内肿瘤的组织类型鉴定、观察肿瘤分化及预后等情况.

    作者:杨普;陈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影响护生带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护生毕业前的临床实习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续,是完成护生向护士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因此全面提高实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事业接班人是临床教师的职责,我们总结分析带教工作中出现的种种不利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通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护理带教质量有较大提高.

    作者:刘翠红;聂海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左氟沙星致迟发性剥脱性皮炎3例

    我院自2006-03-05在临床中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 (商品名左克,产品批号05031502,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其中3例出现左氧氟沙星致迟发性剥脱性皮炎不良反应,由于采取措施得当,均无不良后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伟青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