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琴;任洪涛;马士召;张少华
本文对6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心电图(ECG)检查及血清心肌酶的测定.表明56.7%的病例呼吸道症状先于腹泻出现,病毒可能由呼吸道侵入形成病毒血症;50%的病例心电图异常,其中43.3%为ST-T改变,83.3%的病例出现2项及2项以上的血清心肌酶异常.
作者:陈明武;刘素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本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可因此而发生病变,本文收集经药物治疗后需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心功能资料,逐步回归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伟;徐雅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例1 男,56岁.因左侧胸部被拳击伤3d入院.体检:T37℃,P98次/min,BP128/75mmHg,左胸及背部见3×2及7×6cm青紫肿胀区,左胸6、7肋压痛明显,胸部挤压征阳性.X线胸片示:左胸6、7肋骨骨折,心电图(ECG)示(图略),心率96次/min,PR 0.14s,QRS 0.08s,V1呈rS型,V2~V5均呈QS型,STv2v3抬高0.1~0.15 mV,T波直立.心电图诊断:
作者:邹冠蓉;苏叶丽;庄稼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SⅠ SⅡSⅢ综合征属心电图的一种异常表现,指在Ⅰ、Ⅱ、Ⅲ导联都出现S波的一组综合征.现对本院发现的SⅠ SⅡSⅢ综合征113例报告如下.
作者:苗润泰;张贵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探讨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ECG)诊断及发生机理,笔者自1998年以来分析了51例室率大于150次/min的快速心律失常的ECG,其中因预激合并的快速心律失常24例占47%,分别为阵发性室上速、房颤、室颤.
作者:邹冠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64岁.因突发胸骨后闷痛1h入院.有高血压病史3年.体检:急性病容,BP10.6/0 KPa(80/0 mmHg),心率50次/min,心律不齐,心肌酶CK-MB29U/L.临床诊断:高血压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ECG)图A示:窦性频率50次/min,心律不齐,QRS波形态正常,P-R间期、QT间期正常.
作者:许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69岁.自诉反复心慌,胸闷10余年,加重2月,门诊以冠心、心绞痛收入院.心电图(ECG)分析:入院第3d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可见阵发性心动过速,2:28时示:窦性心律,P-R间期0.20s,第4个为提前出现的P′-QRS-T波为房早(PAS),在此后心率加速,QRS波之后可见逆行P-波,R-P-间期为0.12s,P--R间期0.36s呈慢-快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马伟;贾邢倩;王凤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30岁.因感冒数日,近感胸闷、心悸.来院就诊.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图1示:基本心律为窦性,频率110次/min,频发2种形态不同的室早呈隐性二联律[1],并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即第1次早搏畸形程度较重,时间为0.16s,联律间期为0.45s;第2次早搏形态畸形程度较轻,时间为0.12s,联律间期为0.50s;以后连续出现3次窦性P-QRS波之后,又重复上述规律.
作者:颜学红;喻士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1424例离退休老干部心电图普查发现,随年龄增长,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增高,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59.2%,提示对老年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作者:张海平;顾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机能改变有关.其临床及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有关体位对VMC(心电图多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AVB))房室传导的影响报道不多.
作者:张永生;刘涌;苏广智;胡敏;庞继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房速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AVB)较常见,同时伴阿什曼现象少见,现报告1例.
作者:林加锋;陈晓曙;张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肾功能正常之肾病者和尿毒症病人心脏自主神经(CAN)功能的变化,及血透对尿毒症者CAN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肾功能正常的肾病者(A组)、30例正常人(C组)和30例尿毒症者(B组)血透前、后的520次窦性心搏,应用短时心率变异(HRV)的时域、频域及非线性分析方法,评价CAN功能状态.结果 B组者血透前、后时域指标RR间期平均值(MRR)、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相差大于50ms占心动周期数的百分比(PNN50)、心率变异指数(HRVI)和频域指标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总功率(TP)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01).A组HRVI、VLF、LF、HF、TP显著低于C组(P<0.05).LF/HF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透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尿毒症者Poincare散点图呈点状,正常对照组和肾病组则呈慧星状.结论慢性肾病者在肾功能正常期已出现CAN功能损伤,尿毒症者更甚.血透治疗不能明显改善尿毒症者CAN功能受损的状态.
作者:张道斌;陶月玉;程向明;汪春晖;黄兴林;吕东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50例24h动态心电监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敏感性高,阳性检出率为70%,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黄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21岁.1W来心慌无力,门诊拟诊心肌炎,因故拒绝住院而失访.P1是窦性P波,第1个心搏为正常的窦性心搏,此后未见窦P,全部被逆行P波所代替,长P--P-间期恰好是短P--P-的2倍,短P--P-为0.42s,长P--P-为0.84s.R-R呈二联律状态,长与短的R-R间期分别恒定,但长R-R却小于短R-R的2倍.
作者:鲁艾;许静;朱小红;梁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运动试验(ET)Pffv1异常与超声心动图(UCG)A/E的关系.方法对159例ET Pffv1改变与UCG A/E关系的对照,观察运动中出现的Ptfv1异常和UCGA/E改变.结果 ET中诱发Ptfv1异常合并ST-T异常组(A组n=25)及单一Pffv1异常组(B组n=35)中,UCG检出A/E异常者96.0%及91.4%,检出率均非常显著高于ET正常组(D组n=50)(P<0.001)及单一ST-T异常组(C组n=49)(P<0.001).结论提示运动诱发Pffv1异常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关,可作为早期反映此种功能异常的心电指标.
作者:黄佐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R-R间期1.0s,P-R间期0.24s,QRS时间0.16s,Ⅰ、aVL、V6呈宽钝R型,图中R4为提前出现,其前有P′波,P′-R间期0.28s,为房早,早搏后第1个窦性QRS形态正常化.ECG诊断:
作者:陈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60岁.因心前区、胸骨后针刺样疼痛4h于1998年10月3日上午10:15急诊入院.查体:T 35.5℃,P60次/min,R20次/min,BP 18/10 KPa.神志清楚,急性重病容.头颅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紫绀.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作者:王振枢;殷汉贤;李卓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氯丙嗪为抗精神病的首选药物,是吩噻嗪类药的代表.奋乃静(羟呱氯丙嗪)作用与氯丙嗪相似,但疗效不如氯丙嗪[1].两药均对心脏有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住院精神病人服用奋乃静及氯丙嗪后致心电图改变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周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功能的重要指标,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独立指标,且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张震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58岁.因患直肠癌住我院治疗.术前心电图(ECG)正常.术后第4d患者自觉胸闷、心悸.即刻做ECG(见图A)示:窦性心律,P-P间距相等,频率94次/min,QRS形态有2种类型,1种为室上性,另1种为宽大的QRS.2种QRS波交替出现,R-R′间距相等,宽大的QRS起始部粗钝似б波,酷似交替性预激综合征(WPW).但由于宽QRS前有窦性P波,P-R间期不固定,故考虑为舒张晚期室早二联律.
作者:宋俊红;李翠玲;张世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