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房速伴不典型文氏型房室传导及阿什曼现象1例

林加锋;陈晓曙;张建华

关键词:不典型, 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报告
摘要:房速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AVB)较常见,同时伴阿什曼现象少见,现报告1例.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板运动试验中67例阳性病例分析

    本文对67例平板运动试验(TET)阳性者、67例阴性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赵霞;王丽芝;肖建斌;韩碧银;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对缺血性心脏病QTd变化的探讨

    QT离散度(QTd)的产生与区域心肌细胞复极不均有关,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密切.对于心肌缺血和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诊断价值,本文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中QTd、QTcd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瑞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SⅠ SⅡSⅢ综合征临床意义的探讨

    SⅠ SⅡSⅢ综合征属心电图的一种异常表现,指在Ⅰ、Ⅱ、Ⅲ导联都出现S波的一组综合征.现对本院发现的SⅠ SⅡSⅢ综合征113例报告如下.

    作者:苗润泰;张贵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出血热致交接区逸搏心律1例

    患者男,21岁.因发热、头痛、腰痛伴全身乏力、恶心呕吐2d入院.T 39℃,P 88次/min,律齐,BP 14/9 KPa(105/65mmHg),实验室检查:尿Rt RBC+,蛋白+++,颗粒管型少许;B超显示双肾急性肾病改变,心电图(ECG)示正常.入院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入院第2d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昏伴有少尿,查ECG示:P 50次/min,节律规则,P波在Ⅰ、Ⅱ、Ⅲ、aVF、V3-6上呈逆传型,P波在aVR、aVL、V1直立,并位于QRS波之后,R-P-间期<0.20s,P-波与QRS波无相互传导关系.

    作者:汪新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血钾症致特大尖耸型T波2例

    高血钾症引起特大尖耸型T波,较为罕见,近年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如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室颤经电除颤转为窦性心律1例

    患者女,59岁.因心悸、胸闷、憋气2年,加重3d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Ⅲ°,二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心电监护室颤(附图1A).立即给予200焦耳直流电除颤,转为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波稍增宽(图1B),然后转为窦性心律,HR103次/min(图1C).病人心跳恢复,自主呼吸也逐渐恢复.

    作者:李艳琴;任洪涛;马士召;张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房速伴不典型文氏型房室传导及阿什曼现象1例

    房速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AVB)较常见,同时伴阿什曼现象少见,现报告1例.

    作者:林加锋;陈晓曙;张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8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分析

    本文收集了1993年5月~1998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88例资料,从动态心电图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贾邢倩;王凤秀;马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522例平板运动试验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了解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特点.方法分析1356例中52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律失常分布及运动中心律失常的特点.结果心律失常占TET的38.5%,房早(PAS)比例大(46.4%),室早(PVS)次之(34.4%),第3位为PAS合并PVS(13.2%),其他心律失常均占比例很小.心律失常发生率TET阳性高于阴性,差异高度显著(P<0.01),但两者心律失常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AS在试验的中晚阶段出现率较高(50.8%),并有随年龄增加其构成比增高的趋势,PVS在试验的早中阶段出现率较高(50.6%),并有随年龄增加其构成比降低的趋势,房速、室速、房颤等均出现在试验的中晚阶段.较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年龄无关.结论 TET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特点,还可揭示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李晓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QT离散度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入院时心电图QT离散度(QTd)作分析,评价其与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VR)的关系.

    作者:亢小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体位对病毒性心肌炎者房室传导功能影向1例报告

    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机能改变有关.其临床及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有关体位对VMC(心电图多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AVB))房室传导的影响报道不多.

    作者:张永生;刘涌;苏广智;胡敏;庞继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昼夜心率变化规律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者昼夜心率变化规律.方法对34例AMI者昼夜心率变化与2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AMI者昼夜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健康者有显著差异(P<0.05).

    作者:张君;邱奋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肾功能正常之肾病者和尿毒症病人心脏自主神经(CAN)功能的变化,及血透对尿毒症者CAN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肾功能正常的肾病者(A组)、30例正常人(C组)和30例尿毒症者(B组)血透前、后的520次窦性心搏,应用短时心率变异(HRV)的时域、频域及非线性分析方法,评价CAN功能状态.结果 B组者血透前、后时域指标RR间期平均值(MRR)、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相差大于50ms占心动周期数的百分比(PNN50)、心率变异指数(HRVI)和频域指标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总功率(TP)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01).A组HRVI、VLF、LF、HF、TP显著低于C组(P<0.05).LF/HF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透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尿毒症者Poincare散点图呈点状,正常对照组和肾病组则呈慧星状.结论慢性肾病者在肾功能正常期已出现CAN功能损伤,尿毒症者更甚.血透治疗不能明显改善尿毒症者CAN功能受损的状态.

    作者:张道斌;陶月玉;程向明;汪春晖;黄兴林;吕东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45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QTc值的观察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之一,目前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本文着重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对心电图的QTc间期变化,对老年保健康复是大有裨益.

    作者:刘家寿;刘景霞;白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9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

    近年来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特征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识别ERS并与有关疾病进行鉴别十分重要,ERS属于良性正常ERS的变异,主要是ST段的变异,青壮年男性多见.

    作者:张富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ST-T改变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ST-T改变的形态和QRS综合波形成交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患者(男30、女38例)进行男、女比较,按年龄分为(≤30、31~40、41~50、51~60、≥61)5组.结果男性肢体导联伴左胸导联ST-T改变占66.7%,女性单纯性肢体导联或单纯性左胸导联ST-T改变占57.9%.男性ST-T改变交角及形态明显大于女性.结论提示ST-T改变与年龄、性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龙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室上速9例的诊断及护理

    阵发性室上速为心房和房室结交接处的异位心律,兴奋灶快速释放或窦房、房内、房室间折返激动所产生的一种心律失常.

    作者:蒋继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电话传输心电监测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电话传输心电监测系统(Transtele-phonic electrocardiograph monitoring TTM)是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我院自1996年11月建立TTM室以来,从以下4个方面作了探讨

    作者:金春辉;马华;马丽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室速引起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1例

    患者女,42岁.因头晕、心悸、胸闷11h,晕厥1h入院.入院诊断为:迷走神经性晕厥.入院时心电图(图略):窦律,HR 100次/min,Ⅱ、Ⅲ、aVF、V3~V6导联T波直立.入院后突然出现室速(VT)(图略):Ⅱ导联呈宽大的QS型,宽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经静注利多卡因100mg后转为窦律.

    作者:李艳琴;仪忠直;闫方明;刘先仕;乔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功能的重要指标,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独立指标,且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张震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