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室上速9例的诊断及护理

蒋继芳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速, 诊断, 异位心律, 心律失常, 房室结, 兴奋灶, 交接处, 折返, 心房, 速释
摘要:阵发性室上速为心房和房室结交接处的异位心律,兴奋灶快速释放或窦房、房内、房室间折返激动所产生的一种心律失常.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速性房室交接区心律伴3:2双向同步阻滞1例

    患者男,21岁.1W来心慌无力,门诊拟诊心肌炎,因故拒绝住院而失访.P1是窦性P波,第1个心搏为正常的窦性心搏,此后未见窦P,全部被逆行P波所代替,长P--P-间期恰好是短P--P-的2倍,短P--P-为0.42s,长P--P-为0.84s.R-R呈二联律状态,长与短的R-R间期分别恒定,但长R-R却小于短R-R的2倍.

    作者:鲁艾;许静;朱小红;梁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房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具有自动模式转换功能(AMS)的DDD起搏器进行双房三腔心脏起搏治疗房内传导阻滞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随访要求.方法对2例患者植入Medtronic Thera DR 7964i DDD起搏器,进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治疗,定期起搏器程控和Holter复查了解近期及远期起搏各参数变化、起搏与自身心律的关系及对房性心律失常影响.结果 2例阵发房颤、房扑者,房颤发作明显减少,双房-右室近期及远期起搏阈值测定良好,起搏器AMS发挥正常,但起搏程控检测冠状窦电极参数受限并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详情观察具有一定局限性.结论双房心脏起搏器能有效地治疗因房内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AMS的DDD起搏器适用于具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双房心脏起搏患者;为了更好观察冠状窦电极的稳定性及更确切判断该起搏术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有待使用新型的转换器,并进一步探讨起搏器的连接方式.

    作者:唐安丽;马虹;董吁钢;杜志民;曾武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氯丙嗪与奋乃静药物对心电图影响的分析

    氯丙嗪为抗精神病的首选药物,是吩噻嗪类药的代表.奋乃静(羟呱氯丙嗪)作用与氯丙嗪相似,但疗效不如氯丙嗪[1].两药均对心脏有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住院精神病人服用奋乃静及氯丙嗪后致心电图改变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周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房颤时束支蝉联现象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怕热多汗、手颤、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2年而就诊、查体:两侧甲状腺Ⅱ°肿大,经化验T3、T4明显增高,近1年经常心慌,多为阵发性,心律不规整,无器质性杂音,心电图(ECG)为快速型房颤.

    作者:黄丽雯;杨秀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严重低钾血症误诊1例报告

    患者男性,58岁.高血压病史十余年,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和复方丹参片.于1999年12月7日因头昏、头晕、乏力、厌食2W就诊.

    作者:刘正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束支阻滞与QT离散度对6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判断

    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由于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瘢痕组织形成,可导致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存在进行性恶化的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SCD).

    作者:李红梅;梁源;杜月英;杨春姣;高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体位对病毒性心肌炎者房室传导功能影向1例报告

    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机能改变有关.其临床及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有关体位对VMC(心电图多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AVB))房室传导的影响报道不多.

    作者:张永生;刘涌;苏广智;胡敏;庞继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房速伴不典型文氏型房室传导及阿什曼现象1例

    房速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AVB)较常见,同时伴阿什曼现象少见,现报告1例.

    作者:林加锋;陈晓曙;张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90例右室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近年来右室梗死(RMI)逐渐被人们重视,其诊断方法越来越多,如右心导管检测、彩超ECT、磁共振、Park等,但成本越来越高,给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作者:刘远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运动试验PtfV异常与超声心动图A/E的关系

    目的了解运动试验(ET)Pffv1异常与超声心动图(UCG)A/E的关系.方法对159例ET Pffv1改变与UCG A/E关系的对照,观察运动中出现的Ptfv1异常和UCGA/E改变.结果 ET中诱发Ptfv1异常合并ST-T异常组(A组n=25)及单一Pffv1异常组(B组n=35)中,UCG检出A/E异常者96.0%及91.4%,检出率均非常显著高于ET正常组(D组n=50)(P<0.001)及单一ST-T异常组(C组n=49)(P<0.001).结论提示运动诱发Pffv1异常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关,可作为早期反映此种功能异常的心电指标.

    作者:黄佐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波形态呈反面镜向时左房速1例

    患者女,24岁.10年前开始有游走性关节痛,曾患风湿性全心炎.1年前因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力衰竭入院.体检: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力衰竭入院.体检:二尖瓣面容,口唇轻度紫绀,心尖搏动于左六肋间锁骨中线外5cm处,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明显扩大,HR 82次/min,律齐,P2>A2,心尖部闻及双期杂音,肝大.x线胸片见左房、右室、左室增大、食管吞钡见左房段明显压迹.心电图(ECG)(图A)示:窦性心律,82次/min,P-R间期0.20s,P波时限0.13s,电轴+58°,PI、Ⅱ、Ⅲ、avL、avF、v3.6直立,呈双峰,后峰明显高于前峰;PaVR倒置,Pv1、v2、v3R正负双相,Pffv1=-0.05mm@s;V1呈RS型,R/S<1,R波见明显切迹,V5呈qRS型,SI、aVL、V4-6较宽.

    作者:钟慧民;江声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挫伤心电图3例

    例1 男,56岁.因左侧胸部被拳击伤3d入院.体检:T37℃,P98次/min,BP128/75mmHg,左胸及背部见3×2及7×6cm青紫肿胀区,左胸6、7肋压痛明显,胸部挤压征阳性.X线胸片示:左胸6、7肋骨骨折,心电图(ECG)示(图略),心率96次/min,PR 0.14s,QRS 0.08s,V1呈rS型,V2~V5均呈QS型,STv2v3抬高0.1~0.15 mV,T波直立.心电图诊断:

    作者:邹冠蓉;苏叶丽;庄稼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6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检测及心电图观察

    本文对6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心电图(ECG)检查及血清心肌酶的测定.表明56.7%的病例呼吸道症状先于腹泻出现,病毒可能由呼吸道侵入形成病毒血症;50%的病例心电图异常,其中43.3%为ST-T改变,83.3%的病例出现2项及2项以上的血清心肌酶异常.

    作者:陈明武;刘素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4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及机理探讨

    为了探讨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ECG)诊断及发生机理,笔者自1998年以来分析了51例室率大于150次/min的快速心律失常的ECG,其中因预激合并的快速心律失常24例占47%,分别为阵发性室上速、房颤、室颤.

    作者:邹冠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对缺血性心脏病QTd变化的探讨

    QT离散度(QTd)的产生与区域心肌细胞复极不均有关,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密切.对于心肌缺血和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诊断价值,本文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中QTd、QTcd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瑞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9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

    近年来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特征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识别ERS并与有关疾病进行鉴别十分重要,ERS属于良性正常ERS的变异,主要是ST段的变异,青壮年男性多见.

    作者:张富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巨大J波致心室颤动1例

    患者男,59岁.胸闷、胸痛5d,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曾诊断为冠心病.发病时胸痛较重,呈阵发性,每d 3~5次,每次2~3min缓解,有时伴有向双臂放射,且大汗.住院4d后突发室颤死亡.心电图(ECG)分析(图1):HR 62次/min,P-R 0.18s,QRS0.08s,Q-T 0.40s,平均心电轴+77°,Ⅱ、Ⅲ、aVF、V5、V6ST段压低0.1~0.2mV,V1~3上抬0.1mV.V1~3可见巨大J波,尤以V2导联为著,J波电压0.5mV,时间0.06s.

    作者:仪忠直;李民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26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分析

    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引起各种心电图改变,常规心电图检查,往往发现ST段降低,T波低平、倒置,以及QT间期延长等缺血性改变.并可引起窦速、窦缓、室早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本文对我院1994年6月~1999年6月急性脑血管病226例心电图作一分析如下.

    作者:宋俊红;韩晓云;李翠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交接性反复搏动节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呈二联律1例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半个月入院.查体:血压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扩大,HR84次/min,律不齐,呈二联,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A2>P2.超声心动图(UCG)未见异常,血生化检查正常.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作者:洪鹭蓉;张惠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饮酒致窦房结至房室结游走心律及短阵交接区心律1例

    大量饮酒可致各类心律失常,现就我院体检中发现饮酒后引起窦房结至房室结游走性心律1例进行报告.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