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90例右室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刘远源

关键词:头胸导联心电图, 右室梗死, 诊断方法, 右心导管, 磁共振, 检测, 成本, 彩超
摘要:近年来右室梗死(RMI)逐渐被人们重视,其诊断方法越来越多,如右心导管检测、彩超ECT、磁共振、Park等,但成本越来越高,给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颤时束支蝉联现象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怕热多汗、手颤、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2年而就诊、查体:两侧甲状腺Ⅱ°肿大,经化验T3、T4明显增高,近1年经常心慌,多为阵发性,心律不规整,无器质性杂音,心电图(ECG)为快速型房颤.

    作者:黄丽雯;杨秀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异常上腔静脉安装永久型心脏起搏器1例

    患者男,62岁,于20年前发现心率50次/min,未作任何治疗,近一个月相继三次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丧失,持续约10min,无大小便失禁,院外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室速、窦缓(心率40次/min)、窦性停搏2~3秒、窦房传导阻滞.于2000年6月8日入科查体: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罗音,心界略向左下扩大,HR42次/min,二尖瓣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下传导,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ECG)示:

    作者:袁光华;朱来武;刘琰;柳韶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束支阻滞与QT离散度对6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判断

    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由于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瘢痕组织形成,可导致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存在进行性恶化的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SCD).

    作者:李红梅;梁源;杜月英;杨春姣;高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功能的重要指标,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独立指标,且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张震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对缺血性心脏病QTd变化的探讨

    QT离散度(QTd)的产生与区域心肌细胞复极不均有关,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密切.对于心肌缺血和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诊断价值,本文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中QTd、QTcd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瑞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4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及机理探讨

    为了探讨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ECG)诊断及发生机理,笔者自1998年以来分析了51例室率大于150次/min的快速心律失常的ECG,其中因预激合并的快速心律失常24例占47%,分别为阵发性室上速、房颤、室颤.

    作者:邹冠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慢性心肌炎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女孩,10岁.因晕厥1d于1999年10月29日收入我院.患儿入院前1d在校上体育课时突然晕厥,呼之不应,经抢救1h后清醒.醒后觉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并吐出胃内容物.当地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白杏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溶栓治疗超急性期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64岁.因突发胸骨后闷痛1h入院.有高血压病史3年.体检:急性病容,BP10.6/0 KPa(80/0 mmHg),心率50次/min,心律不齐,心肌酶CK-MB29U/L.临床诊断:高血压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ECG)图A示:窦性频率50次/min,心律不齐,QRS波形态正常,P-R间期、QT间期正常.

    作者:许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8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分析

    本文收集了1993年5月~1998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88例资料,从动态心电图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贾邢倩;王凤秀;马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50例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点滴对缺血性T波的影响

    硝酸盐类之扩冠作用毋庸置疑.我们在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酸(鲁南欣康)过程中,发现其改善缺血性T波作用十分突出.现总结58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可安;贾兆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舒张晚期室早交替性酷似交替性预激综合征1例

    患者女,58岁.因患直肠癌住我院治疗.术前心电图(ECG)正常.术后第4d患者自觉胸闷、心悸.即刻做ECG(见图A)示:窦性心律,P-P间距相等,频率94次/min,QRS形态有2种类型,1种为室上性,另1种为宽大的QRS.2种QRS波交替出现,R-R′间距相等,宽大的QRS起始部粗钝似б波,酷似交替性预激综合征(WPW).但由于宽QRS前有窦性P波,P-R间期不固定,故考虑为舒张晚期室早二联律.

    作者:宋俊红;李翠玲;张世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运动平板负荷试验的运用及其进展

    运动负荷试验(TET)是诊断缺血性心脏病者的一种重要无创性检测手段,1928年Feil和Siegel就已认识到运动心电图的诊断性应用价值[1].

    作者:巩燕;何秉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静注心律平致宽QRS波心动过速恶化2例

    例1 男,78岁.因胸闷、气促10余天,加剧伴不能平卧1d于1997年3月13日入院.无晕厥,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查体:BP 165/120 mmHg,意识清,缺氧貌,心界无扩大.HR150次/min,律齐,未闻杂音,两肺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四肢无水肿.

    作者:王翔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昼夜心率变化规律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者昼夜心率变化规律.方法对34例AMI者昼夜心率变化与2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AMI者昼夜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健康者有显著差异(P<0.05).

    作者:张君;邱奋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手术疼痛诱发B型WPW酷似急性前间壁心梗

    患者男,58岁.因便时带血,肛门部周围长肿物,坠痛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1月余,来院就诊.门诊诊断:混合痔.并于当日在局麻下行剥离结扎术.

    作者:隋志慧;吴冬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522例平板运动试验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了解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特点.方法分析1356例中52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律失常分布及运动中心律失常的特点.结果心律失常占TET的38.5%,房早(PAS)比例大(46.4%),室早(PVS)次之(34.4%),第3位为PAS合并PVS(13.2%),其他心律失常均占比例很小.心律失常发生率TET阳性高于阴性,差异高度显著(P<0.01),但两者心律失常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AS在试验的中晚阶段出现率较高(50.8%),并有随年龄增加其构成比增高的趋势,PVS在试验的早中阶段出现率较高(50.6%),并有随年龄增加其构成比降低的趋势,房速、室速、房颤等均出现在试验的中晚阶段.较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年龄无关.结论 TET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特点,还可揭示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李晓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高血钾引起系列性心电图改变1例

    高血钾症时,不同的血钾浓度会出现不同的心电图改变.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刘卓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心导纳血流图对21例急性胰腺炎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心导的血流微分图对AP心功能参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3882例各种疾病中之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间阳性检出率有极显著的差异(X2=7.4,P<0.01);而非心脏病患者中AP者与其它非心脏病者间阳性率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22.6,P<0.01).结论AP者心功能改变不仅与血流动力学有关还可因酶学改变,进而引起心血管系统某些活性物质分泌和代谢异常,加之剧痛的刺激,导致心血管(尤其是冠脉)强烈痉挛、心肌挛缩、回心血量不足、排血量下降.

    作者:王晋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海绵窦炎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3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畏光、流泪、胀痛、心慌、胸闷,未作任何治疗后1W入院.查体:T 36.5℃,脉搏47次/min,BP120/80 mmHg,双眼无红肿,结膜无充血,右眼瞳孔扩大5mm,眼球压痛明显,对光反减弱,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肺未闻及罗音,心界无扩大,心律不齐,HR47次/min,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抗链O、免疫球蛋白均正常.心电图(ECG)示:

    作者:袁光华;邓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交接性反复搏动节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呈二联律1例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半个月入院.查体:血压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扩大,HR84次/min,律不齐,呈二联,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A2>P2.超声心动图(UCG)未见异常,血生化检查正常.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作者:洪鹭蓉;张惠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