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邱奋灵
患者男,60岁.因心前区、胸骨后针刺样疼痛4h于1998年10月3日上午10:15急诊入院.查体:T 35.5℃,P60次/min,R20次/min,BP 18/10 KPa.神志清楚,急性重病容.头颅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紫绀.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作者:王振枢;殷汉贤;李卓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本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可因此而发生病变,本文收集经药物治疗后需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心功能资料,逐步回归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伟;徐雅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45岁.因阵发性心慌,反复发作3d来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尚好,血压体温正常,心脏无明显杂音,心律明显不齐,HR约120~130次/min,疑为房颤,特申请作心电图检查.患者拒绝住院.
作者:朱小红;梁群;王延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58岁.因患直肠癌住我院治疗.术前心电图(ECG)正常.术后第4d患者自觉胸闷、心悸.即刻做ECG(见图A)示:窦性心律,P-P间距相等,频率94次/min,QRS形态有2种类型,1种为室上性,另1种为宽大的QRS.2种QRS波交替出现,R-R′间距相等,宽大的QRS起始部粗钝似б波,酷似交替性预激综合征(WPW).但由于宽QRS前有窦性P波,P-R间期不固定,故考虑为舒张晚期室早二联律.
作者:宋俊红;李翠玲;张世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例1 男,78岁.因胸闷、气促10余天,加剧伴不能平卧1d于1997年3月13日入院.无晕厥,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查体:BP 165/120 mmHg,意识清,缺氧貌,心界无扩大.HR150次/min,律齐,未闻杂音,两肺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四肢无水肿.
作者:王翔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具有自动模式转换功能(AMS)的DDD起搏器进行双房三腔心脏起搏治疗房内传导阻滞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随访要求.方法对2例患者植入Medtronic Thera DR 7964i DDD起搏器,进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治疗,定期起搏器程控和Holter复查了解近期及远期起搏各参数变化、起搏与自身心律的关系及对房性心律失常影响.结果 2例阵发房颤、房扑者,房颤发作明显减少,双房-右室近期及远期起搏阈值测定良好,起搏器AMS发挥正常,但起搏程控检测冠状窦电极参数受限并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详情观察具有一定局限性.结论双房心脏起搏器能有效地治疗因房内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AMS的DDD起搏器适用于具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双房心脏起搏患者;为了更好观察冠状窦电极的稳定性及更确切判断该起搏术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有待使用新型的转换器,并进一步探讨起搏器的连接方式.
作者:唐安丽;马虹;董吁钢;杜志民;曾武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SⅠ SⅡSⅢ综合征属心电图的一种异常表现,指在Ⅰ、Ⅱ、Ⅲ导联都出现S波的一组综合征.现对本院发现的SⅠ SⅡSⅢ综合征113例报告如下.
作者:苗润泰;张贵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运动负荷试验(TET)是诊断缺血性心脏病者的一种重要无创性检测手段,1928年Feil和Siegel就已认识到运动心电图的诊断性应用价值[1].
作者:巩燕;何秉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21岁.因发热、头痛、腰痛伴全身乏力、恶心呕吐2d入院.T 39℃,P 88次/min,律齐,BP 14/9 KPa(105/65mmHg),实验室检查:尿Rt RBC+,蛋白+++,颗粒管型少许;B超显示双肾急性肾病改变,心电图(ECG)示正常.入院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入院第2d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昏伴有少尿,查ECG示:P 50次/min,节律规则,P波在Ⅰ、Ⅱ、Ⅲ、aVF、V3-6上呈逆传型,P波在aVR、aVL、V1直立,并位于QRS波之后,R-P-间期<0.20s,P-波与QRS波无相互传导关系.
作者:汪新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房速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AVB)较常见,同时伴阿什曼现象少见,现报告1例.
作者:林加锋;陈晓曙;张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氯丙嗪为抗精神病的首选药物,是吩噻嗪类药的代表.奋乃静(羟呱氯丙嗪)作用与氯丙嗪相似,但疗效不如氯丙嗪[1].两药均对心脏有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住院精神病人服用奋乃静及氯丙嗪后致心电图改变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周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59岁.胸闷、胸痛5d,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曾诊断为冠心病.发病时胸痛较重,呈阵发性,每d 3~5次,每次2~3min缓解,有时伴有向双臂放射,且大汗.住院4d后突发室颤死亡.心电图(ECG)分析(图1):HR 62次/min,P-R 0.18s,QRS0.08s,Q-T 0.40s,平均心电轴+77°,Ⅱ、Ⅲ、aVF、V5、V6ST段压低0.1~0.2mV,V1~3上抬0.1mV.V1~3可见巨大J波,尤以V2导联为著,J波电压0.5mV,时间0.06s.
作者:仪忠直;李民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心导的血流微分图对AP心功能参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3882例各种疾病中之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间阳性检出率有极显著的差异(X2=7.4,P<0.01);而非心脏病患者中AP者与其它非心脏病者间阳性率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22.6,P<0.01).结论AP者心功能改变不仅与血流动力学有关还可因酶学改变,进而引起心血管系统某些活性物质分泌和代谢异常,加之剧痛的刺激,导致心血管(尤其是冠脉)强烈痉挛、心肌挛缩、回心血量不足、排血量下降.
作者:王晋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无心绞痛的心肌缺血,又称无症状心肌缺血、隐性冠心病.SMI造成的心肌梗死,不次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因无症状,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警觉,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本文收集Holter诊断为SMI 3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建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大量饮酒可致各类心律失常,现就我院体检中发现饮酒后引起窦房结至房室结游走性心律1例进行报告.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功能的重要指标,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独立指标,且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张震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运动试验(ET)Pffv1异常与超声心动图(UCG)A/E的关系.方法对159例ET Pffv1改变与UCG A/E关系的对照,观察运动中出现的Ptfv1异常和UCGA/E改变.结果 ET中诱发Ptfv1异常合并ST-T异常组(A组n=25)及单一Pffv1异常组(B组n=35)中,UCG检出A/E异常者96.0%及91.4%,检出率均非常显著高于ET正常组(D组n=50)(P<0.001)及单一ST-T异常组(C组n=49)(P<0.001).结论提示运动诱发Pffv1异常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关,可作为早期反映此种功能异常的心电指标.
作者:黄佐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之一,目前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本文着重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对心电图的QTc间期变化,对老年保健康复是大有裨益.
作者:刘家寿;刘景霞;白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高血钾症引起特大尖耸型T波,较为罕见,近年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如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探讨老年心电图(ECC)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对1640例老年人行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异常者771例(47.01%).其中心律失常321例,占异常心电图41.64%(321/771),房早9.21%(71/771),窦缓8.70%(67/771),右束支阻滞(RBBB)7%(54/771),一度房室阻滞(Ⅰ°AVB)4.93%(38/771).其它依次为低电压22.44%(173/771),ST-T改变15.71%(121/771),电轴中度以上左偏占10.12%(78/771).结论老年心电图改变占半数以上,及变化复杂,常提示有器质性病变.
作者:王永年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