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性心肌缺血的Holter诊断及价值

吴建生

关键词:无痛性心肌缺血, 诊断, 心肌梗死, 致命性心律失常, 无症状心肌缺血, 隐性冠心病, 分析报告, 心绞痛, 收集, 患者, 猝死
摘要: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无心绞痛的心肌缺血,又称无症状心肌缺血、隐性冠心病.SMI造成的心肌梗死,不次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因无症状,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警觉,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本文收集Holter诊断为SMI 32例,分析报告如下.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40例心电图缺血改变与冠心病QT离散度关系的分析

    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的离散程度[1-3].QTd异常增大,标志着心室肌复极化的不一致性增加,与室速(VT)的发生密切相关[4],被认为是发生室性折返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作者:谢华;何国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加速性房室交接区心律伴3:2双向同步阻滞1例

    患者男,21岁.1W来心慌无力,门诊拟诊心肌炎,因故拒绝住院而失访.P1是窦性P波,第1个心搏为正常的窦性心搏,此后未见窦P,全部被逆行P波所代替,长P--P-间期恰好是短P--P-的2倍,短P--P-为0.42s,长P--P-为0.84s.R-R呈二联律状态,长与短的R-R间期分别恒定,但长R-R却小于短R-R的2倍.

    作者:鲁艾;许静;朱小红;梁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动态心电图观察房颤时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的诊断

    目的探讨房颤时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AVB)的诊断.方法分析房颤伴高度或Ⅲ°AVB患者的抖h动态心电图(DCG)测定持续性、阵发性房颤者的平均心率(HR)、大HR、小HR、大RR间期,以及转为窦律时有无AAVB发生及其程度.结果阵发性房颤转为窦律时有4例伴有I°AVB.结论提示房颤伴高度或Ⅲ°AⅧ的诊断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朱明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00例健康成人HV1~HV与V1~V5 R导联QRS波形对比分析

    对100例健康成人用尹炳生[1]创建的HC导联与可用右胸导联同时记录,进行QRS形态对比分析,探讨两者QRS图象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萌苏;刘树红;张丽丽;彦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高血钾引起系列性心电图改变1例

    高血钾症时,不同的血钾浓度会出现不同的心电图改变.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刘卓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氯丙嗪与奋乃静药物对心电图影响的分析

    氯丙嗪为抗精神病的首选药物,是吩噻嗪类药的代表.奋乃静(羟呱氯丙嗪)作用与氯丙嗪相似,但疗效不如氯丙嗪[1].两药均对心脏有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住院精神病人服用奋乃静及氯丙嗪后致心电图改变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周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室速引起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1例

    患者女,42岁.因头晕、心悸、胸闷11h,晕厥1h入院.入院诊断为:迷走神经性晕厥.入院时心电图(图略):窦律,HR 100次/min,Ⅱ、Ⅲ、aVF、V3~V6导联T波直立.入院后突然出现室速(VT)(图略):Ⅱ导联呈宽大的QS型,宽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经静注利多卡因100mg后转为窦律.

    作者:李艳琴;仪忠直;闫方明;刘先仕;乔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舒张晚期室早交替性酷似交替性预激综合征1例

    患者女,58岁.因患直肠癌住我院治疗.术前心电图(ECG)正常.术后第4d患者自觉胸闷、心悸.即刻做ECG(见图A)示:窦性心律,P-P间距相等,频率94次/min,QRS形态有2种类型,1种为室上性,另1种为宽大的QRS.2种QRS波交替出现,R-R′间距相等,宽大的QRS起始部粗钝似б波,酷似交替性预激综合征(WPW).但由于宽QRS前有窦性P波,P-R间期不固定,故考虑为舒张晚期室早二联律.

    作者:宋俊红;李翠玲;张世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对心电描记技术和疑难图片分析方法的见解

    心电工作者不但要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还需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有些操作问题属于经验性的,如胸导联吸盘过松或过紧都会造成波形失真,但是大多数属于基本技术上的不成熟或不认真原因,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同时审阅图形质量,并及时找出原因重新描记出高质量图纸.

    作者:毕建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26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分析

    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引起各种心电图改变,常规心电图检查,往往发现ST段降低,T波低平、倒置,以及QT间期延长等缺血性改变.并可引起窦速、窦缓、室早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本文对我院1994年6月~1999年6月急性脑血管病226例心电图作一分析如下.

    作者:宋俊红;韩晓云;李翠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8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分析

    本文收集了1993年5月~1998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88例资料,从动态心电图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贾邢倩;王凤秀;马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房早揭示3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律,R-R间期1.0s,P-R间期0.24s,QRS时间0.16s,Ⅰ、aVL、V6呈宽钝R型,图中R4为提前出现,其前有P′波,P′-R间期0.28s,为房早,早搏后第1个窦性QRS形态正常化.ECG诊断:

    作者:陈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交接性反复搏动节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呈二联律1例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半个月入院.查体:血压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扩大,HR84次/min,律不齐,呈二联,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A2>P2.超声心动图(UCG)未见异常,血生化检查正常.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作者:洪鹭蓉;张惠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表现为原发性房颤的房室结多径路传导2例

    原发性房颤并不少见,有认为5%的阵发性房颤为原发性[1].现报告2例房室结多径路传导者的首发心律失常,均为原发性房颤. 例1 患者男,28岁.因阵发性心悸3年第3次入院.

    作者:包文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右室心肌病心电图及临床特征(附2例报告)

    心肌病(CM)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脏病,但以右心扩大为主要表现的CM则较为少见.我院于近期收治了2例CM病人,现将其心电图(ECG)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王俊芬;王燕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短阵性房速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患者男,68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1W就诊.体检:BP14.0/8.0 KPa(105/60mmHg),颈静脉不怒张,两肺未闻及罗音,心律不齐,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朱为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86例不稳定心绞痛QT离散度的变化

    近年来研究发现QT离散度(QTd)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发生猝死及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倍受临床重视.但对不稳定心绞痛QTd的变化报告较少.我们测定了86例不稳定心绞痛治疗前后QTd,旨在探讨不稳定心绞痛与QTd的关系.

    作者:孟立军;曹广智;王文英;刁树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424例老年人健康普查心电图分析

    对1424例离退休老干部心电图普查发现,随年龄增长,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增高,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59.2%,提示对老年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作者:张海平;顾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饮酒致窦房结至房室结游走心律及短阵交接区心律1例

    大量饮酒可致各类心律失常,现就我院体检中发现饮酒后引起窦房结至房室结游走性心律1例进行报告.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房早伴钟氏现象及非典型文氏型窦房阻滞1例

    患者男,60岁.因间断性心悸1年,加重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CAD).住院期间发现如下心电图(ECG)表现.

    作者:王力明;程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