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轶;孙清;宋静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疲乏状况,分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调查病人疲乏状况,将一般资料调查表、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纳入可能对病人疲乏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疲乏的发生率为78.4%,疲乏总分为(3.82±1.97)分,整体呈中度疲乏;年龄、每周透析时间、血钙是疲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疲乏现状不理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高龄、每周透析时间长、血钙高的血液透析病人,预见性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病人疲乏状况.
作者:殷贵兰;傅荣;叶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血清网膜素-1与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共106例.根据脑梗死病灶的体积大小分为3组:A组为大面积脑梗死组(≥10.0 cm3);B组为中面积脑梗死组(4.1~10.0 cm3);C组为小面积脑梗死组(≤4.0 cm3).测定并比较3组病人的网膜素-1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1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血清网膜素-1与IL-1、IL-18、TNF-α、hs-CRP、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结果 B组炎症指标IL-1、IL-18、TNF-α、hs-CRP水平均高于C组(P<0.05),A组水平均高于B、C组(P<0.05).3组网膜素-1水平比较,B组显著低于C组(P<0.05),而A组水平则显著低于C、B组(P<0.05).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IL-1、IL-18、TNF-α、hs-CRP呈明显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IL-1、IL-18、hs-CRP是影响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随着脑梗死病灶体积越大,血清网膜素-1水平越低,IL-1、IL-18、TNF-α、hs-CRP水平越高.网膜素-1与炎症指标呈负相关,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廖春梅;颜玮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脑白质疏松程度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老年病人9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8例内科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组,2组均完善头颅CT检查并完成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评估2组脑白质疏松程度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分析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改变关系.结果 观察组出现脑白质疏松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MMSE和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疏松越严重者认知功能损害越明显(P<0.05).结论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与脑白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作者:闫俊;柴旭兵;朱葛敏;叶楠;高亚亚;曹团平;王昱;刘耀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减量米托蒽醌加阿糖胞苷(M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16例老年AML病人,予以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方案[地西他滨20 mg/(m2·d),d 1~5;米托蒽醌8~12 mg/(m2·d),d 6~8;阿糖胞苷100 mg/(m2·d),d 6~8],观察病人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6例病人中完全缓解(CR)8例(50.0%),部分缓解(PR)3例(18.8%),总有效率(ORR)为68.8%.细胞遗传学总有效率为42.9%.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病人经过输血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均可以耐受.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方案治疗老年AML在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上均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良好.
作者:梁艳;熊涛;刘敏;余卓君;张利铭;唐元艳;黄知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人 脂 蛋 白 磷 脂 酶 A2 ( 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 主要由巨噬细胞合成,并受炎性介质的调节,具有促进炎性反应作用,和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关系密切,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预测危险因子 [1-2] . 近年来认为 Lp-PLA2 的检测能够动态地反映血管内膜的炎症程度.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浆 Lp-PLA2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作者:尹冬华;姜学忠;潘晓东;刘雅玲;周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老年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病人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七氟醚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老年病人5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RS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P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RS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h),吸入1% ~3%七氟醚;RP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h),丙泊酚4~6 mg/(kg·h);2组病人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均维持在40~60.观察并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1 min(T2)、输尿管镜置入时(T3)、术毕(T4)、拔管前(T5)及出复苏室(T6)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2组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期间舒芬太尼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1 d随访,记录病人术后镇痛满意度.结果 RS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RS组MAP低于RP组,HR低于RP组(P<0.05);与RP组相比,RS组在PACU期间舒芬太尼用量少(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老年病人的MAP及HR影响较小,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式.
作者:陈传宇;祁恩耀;周颖;樊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是治疗老年病人大隐静脉曲张为常见的手术方式,老年病人脏器储备功能下降且伴有多种合并症,麻醉及手术的风险普遍较高. 与传统的椎管内麻醉比较,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生命体征更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胃肠道反应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少等优点[1-2]. 近年来,超声技术及神经刺激仪在麻醉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准确性和效果. 本研究通过观察超声引导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liac inguinal nerves-iliac hy-pogastric nerves,IIIH) 联合股神经及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病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临床麻醉效果.
作者:王远彬;刘盼盼;叶润娣;雷湘宁;徐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的炎症,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死亡率居于首位[1]. 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营养状态较差、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黏膜纤毛清除系统受损,这些因素都导致老年人发展为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其他任何年龄组. 尽管目前临床检验手段不断发展、生命支持技术不断完善、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不断优化,但人口老龄化趋势迅猛发展,老年 SP 的发病率、病死率仍然很高. 本文将综述老年 SP 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相关诊治进展,以利于早期识别 SP高危组老年病人、早期诊断、评估严重程度,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作者:杜春雨;王佳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老年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住院病人207例,分为急性期组94例和对照组113例,并将急性期组分为重度动脉硬化组23例和轻度动脉硬化组71例.记录一般情况,观察并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AG水平,计算并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急性期组除HbA1c外其他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动脉硬化组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NAG值显著高于轻度动脉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NAG不仅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急性发作期有很好的预测价值,而且可能作为一种炎症因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预测指标.
作者:崔瑶;陈莹;郭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对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伴抑郁病人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AD伴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2组病人均给予临床常规口服多奈哌齐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和第12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5-HT和DA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8周和第12周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oCA评分显著提高,5-HT、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AD伴抑郁病人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老年AD伴抑郁病人血清5-HT和DA水平有关.
作者:方建;李晓晖;陈文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养老机构衰弱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2017年6~7月10所养老机构里60岁以上老年人,采取问卷调查与观察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应用自制的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Tilburg衰弱量表、Berg平衡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共调查326例老年人,其中衰弱老年人192例(58.9%).衰弱老年人中,MCI病人40例(20.8%).单因素分析显示,MCI和非MCI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过去1年跌倒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评分与平衡能力(Berg得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得分)均具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过去1年跌倒史、平衡功能是老年人MCI的影响因素.结论 养老机构衰弱老年人容易发生MCI,两者相互影响,机构护理人员应尽早针对衰弱老年人的执行能力和记忆功能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延缓MCI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郑静;崔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未手术的老年局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病人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实现对病情的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未手术的老年局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病人,对影响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入选的139例病人第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2%、17.8%,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1.6%、2.6%,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9.9%、7.2%.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初期体质量减轻、T分期、N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初期体质量减轻、治疗方式是影响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单纯化疗是影响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HR=6.466,P=0.000);单纯化疗(HR=1.708,P<0.05)、ECOG评分(HR=0.525,P<0.01)和初期体质量减轻(HR=0.364,P<0.01)是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未手术的老年局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病人行单纯化疗更易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ECOG评分、初期体质量减轻与发生远处转移有关.
作者:杨惠;牛润桂;赵慧芝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行颅内压动态监测下多靶点穿刺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试验组实施颅内压动态监测联合多靶点穿刺治疗,分析比较不同术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试验组术后7 d血肿清除率为(98.20±7.75)%,对照组为(92.70±6.75)%;试验组引流时间为(4.20±1.84)d,对照组为(5.40±1.36)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更少,远期疗效更佳(P<0.05).结论 动态监测颅内压联合多靶点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显著,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东亮;张晓宇;王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6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根据预后分为康复组(n=51)和死亡组(n=17),记录2组病人基础资料,对比2组病人动脉血气指标和血清PCT、TNF-α 水平差异,分析影响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康复组病人病程及吸烟指数均明显小于死亡组(P<0.05).康复组病人PaO2和pH值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aCO2及血清PCT、TNF-α 水平则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或P<0.01).病程长及PaCO2、血清PCT、TNF-α 水平升高是影响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彦宏;郝东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 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冠心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早期诊断及规范诊治以提高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改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是我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本文将对老年 AMI 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贾树伟;邬真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60例老年MM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合硼替佐米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IL-6、CRP、β2-MG、M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骨髓瘤细胞比例的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IL-6、CRP、β2-MG、M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骨髓瘤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CRP、β2-MG、M蛋白水平和骨髓瘤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用硼替佐米治疗老年MM,能有效降低炎性应激反应,增强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童勇;孙志强;朱华民;凌宇;郝丹;周婴;包世杰;冯春;杜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及人格对POCD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158例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髋关节置换术后POCD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58例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中,有34例病人发生POCD,POCD的发生率为21.52%;POCD组及非POCD组病人在年龄、受教育年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术前抑郁、术中低血压时间≥10 min、P等级(精神质)、E等级(内外向)及N等级(神经质)人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术中出血量≥400 mL、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抑郁、术中低血压时间≥10 min、E等级>56.7分及N等级>56.7分是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较多,神经质倾向和性格外向是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这类病人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
作者:刘伟;纪玮玮;苗民;饶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4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均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观察评价病人治疗前后残障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运动功能;同时记录冠脉再通情况、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48例病人中死亡10例,存活38例.存活病人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后7 d和治疗前(P<0.05);而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7 d和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后,存活病人冠脉血管再通率为89.47%(34/38);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8/38),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53%(4/38).结论 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病人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障水平,提高运动功能,且冠脉血管再通率较高,但易出现症状性脑出血等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临床应加以重视.
作者:焦慧;张启杰;杨宏飞;孙娴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是目前全球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老年病人由于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免疫防御能力和应激能力下降,易出现各种急症及危重症. 而老年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恢复慢,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因此,近年来老年危重症的诊治逐渐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李乃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癌病人术后近距离放疗法和体外放疗法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老年子宫内膜癌病人58例,根据手术放疗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近距离放疗组(n=26)和体外放疗组(n=32),分别于术前及放射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2组病人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2组病人术前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近距离放疗组PSQI评分均低于体外放疗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睡眠PSQI评分不断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体外放疗相比,术后近距离放疗法对子宫内膜癌病人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更好.
作者:闫医威;周雪梅;魏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