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振山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随即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0例为治疗组,静滴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丁咯地尔100mg/d,奥扎格雷80mg/d),40例为对照组,静滴血栓通针280mg/d,15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血液诊断系统(TCD)测定VA、BA、PCA血流速度.结果 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治疗后VA、BA、PCA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5).结论 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作用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奎;柴京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儿童癫(癎)为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总结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56例儿童原发性癫(癎),就影响其疗效与预后的诸多因素进行总结.
作者:白振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试验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进行纳洛酮试验,神经功能评分减少8分以上为阳性,减少8分以下,无改善或增加为阴性.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同时观察脑内出血并发症.结果 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42例,ESS评分治疗前(48.5±11.3)分,治疗后24h (72.3±14.6)分,治疗后14d分(81.1±13.6)分;纳洛酮试验阴性患者26例,ESS评分治疗前(47.9±15.7)分,治疗后24h分(62.6±16.9)分,治疗后14d分(70.5±16.8)分,与治疗前比较,t=2.85, P<0.05 .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脑内出血4例,阴性患者脑内出血9例.结论 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溶栓疗效好,脑内出血发生率低,选择纳洛酮试验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相对安全.
作者:智睿;陈东;丁朝兵;陈海东;李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显微手术联合脑室、腰大池引流治疗四脑室扩张性血肿的效果.方法 对14例病人采用了经后正中开颅显微手术联合脑室、腰大池引流治疗四脑室内血肿.结果 术后死亡4例;10例存活者ADL分级,I级2例,II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V级2例.结论 显微手术联合脑室、腰大池引流是一种治疗四脑室扩张性血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娄晓辉;郑海军;余一骏;曾上飞;陈鹏;杨晓清;杨瑞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和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伴有血管性因素的认知功能障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笔者就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概念、意义、流行病学特点、分类、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汪皖君;王新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位于蝶鞍内.垂体腺瘤发生在其他部位者极为少见,称为异位垂体腺瘤(EPAs).异位垂体腺瘤的诊断早在1909年就有报道,7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诊断设备等技术的提高,报道例数逐渐增多.
作者:高飞;张鹏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肌电图检测52例CAPN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神经的NCV,并与26例健康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CAPN患者的NCV异常率为73.12%,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NCV异常率(80.77%)高于上肢异常率(76.47%);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82.73%)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75.26%).结论 NCV检测可作为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雪芬;王灵芝;冯雪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致偏头痛、痴呆、妊高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及与部分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聪敏;李亚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29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2%)明显高于对照组(34%).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8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50%).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动脉窦部多(49%),其次是颈总动脉(31%)、颈内动脉(2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早期干预对于减少和推迟脑梗死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牛殿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6例SAH患者行MSCTA检查,随后行DSA检查对照.结果 26例SAH患者MSCTA显示动脉瘤13例,AVM 3例,脑血管狭窄1例,正常9例,MSCTA漏诊1例小的后交通动脉瘤,其余25例患者的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 MSCTA对检查SAH病因的敏感性高,是一种简便、少创、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可做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艳艳;沈彦坡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以病变侧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面神经不同部位病变,除具备周围性面瘫外,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伴有眩晕及眼震的临床表现文献报道较少.2000-2007年我院共收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共42例,其中有10例伴有真性眩晕症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宗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院在近5年的时间里,共收治88例脑梗死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和(或)MRI证实,年龄56~68岁.
作者:王传花;康继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的效果.方法 自1999-02~2007-01,选择28例胸腰椎结核病人,采用后路AF系统内固定,侧前方彻底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结果 所有病人早期均取得满意效果,28例病人经随访1~3年均达到满意和基本满意,无1例不满意.结论 后路AF内固定,能使胸腰椎结核的椎体得到早期稳定,能促进椎体间骨性融合,矫正后凸畸形.
作者:罗良雨;靳峰;朱书朝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2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29例和对照组(西医治疗)23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心理治疗并配合中药和手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西药和心理治疗,共治疗6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14例,好转4例,有效6例,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3例,有效6例,无效7例.2组比较采用Ridit分析,(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综合征优于常规西医保守治疗.
作者:王文彪;赵新利;王剑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供血不足和缺氧,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常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尤以老年患者居多.
作者:闫保君;黄秋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脑干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发生率在创伤中常属前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如何避免或减轻损伤对脑功能的影响,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则至关重要.
作者:杨永荣;贾红岩;刘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对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在年龄、性别及APACH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监测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自主拔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HR和RR减慢、MAP降低、SpO2和动脉血气结果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自主拔管率要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咪达唑仑治疗,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用药安全.
作者:李拥军;李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康复训练对此类患者心脏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32例/组,2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康复组采用为期2周的早期康复训练计划.结果 入院第2周末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康复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入院第4周末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55%者康复组(93.7%)高于对照组(5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刘俊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2004-07~2007-06我院对130例神经外科头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赵纯;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自2002-05~2004-04我们采用自拟脑康液颈总动脉注射治疗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李静;张娜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