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锦雯;徐艳;杜益平;郁红菊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诊断老年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分为无早期肾脏损害组(Ⅰ组)和早期肾脏损害组(Ⅱ组),各43例,并选取43例健康老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进行肾功能指标检测和ABPM.结果 Ⅱ组的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及24 h压力负荷均显著高于Ⅰ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2-MG、lgUAER均与24h SBP、DBP及24 h压力负荷呈现正相关关系,尿β2-MG与24 h DBP及24 h压力负荷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ABPM在诊断老年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早期筛检有利于及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对症治疗.
作者:施丹晔;陆璟园;原爱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广泛开展,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的并发症已有报道.老年人由于术后活动减少、静脉穿刺造成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等原因,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概率大大增加.为了减少老年人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术后护理,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完成>65岁老年人腹腔镜手术320例,并给予密切围手术期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极低,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施艳;车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的HT-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同等体积的培养基,实验组用不同浓度(15~120 μg/ml) EGCG分别处理24、48、72 h,MTT比色法测定其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EGCG(浓度分别为0、15、30、60μg/ml)处理HT-29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计检测Case-pase-9相对活性,Rho123探针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Akt、p-Akt、p-GSK-3β的表达. 结果 EGCG能有效抑制HT-29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EGCG(15、30、60 μg/ml)作用于HT-29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6%、23.4%、34.5%;Bax表达量上调,而Bcl-2表达量下调;Case-pase-9相对活性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此外,EGCG可抑制p-Akt及其下游蛋白p-GSK-3β的表达.结论 EGCG可通过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信号通路,继而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作者:计春燕;谭诗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初期炎症及营养代谢指标变化,以及对近期全因死亡的影响. 方法 426例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随访感染后90 d内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及炎症、营养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90 d随访结果显示,426例研究对象中死亡37例,死亡率为8.7%.感染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3.2%比1.8%,P<0.01).90 d死亡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血浆尿素氮和前白蛋白是9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血浆尿素氮和前白蛋白水平能够独立预测感染后近期全因死亡的风险,积极预防感染和纠正营养代谢障碍可能有益于改善预后.
作者:赵晓茜;杜瑞雪;肖铁卉;郑瑾;朱兵;骆雷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全麻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0~ 7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联合全麻组(T组)与全麻对照组(C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T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仅做全身麻醉不做神经阻滞.记录切皮前(T0)及切皮后1 min(T1),切皮后10 min(T2),切皮后30 min(T3)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术中舒芬太尼的总用量. 结果 与C组相比,T组切皮时血压、心率波动明显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定位准确、效果确切,能有效增强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术中镇痛的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作者:余伊;徐磊;鲍红光;史宏伟;陈宝林;胡夏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癌的有效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对照组(36例)、接受再次手术切除治疗的观察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肝纤维化指标及甲胎蛋白(AFP)等水平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透明质酸(HA)、Ⅲ型原胶原(HPC-Ⅲ)、AF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老年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癌患者,再次行手术切除肝内复发病灶可以更好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肝纤维化水平及肝癌特异性指标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少华;程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己糖激酶-Ⅱ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所有肿瘤组织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证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己糖激酶-Ⅱ蛋白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己糖激酶-Ⅱ的阳性表达率为70.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11.3% (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己糖激酶-Ⅱ的阳性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无关,与患者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己糖激酶-Ⅱ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26). 结论 己糖激酶-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泉源;魏涧;严礼琴;王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1 病例患者女,76岁,主因“间断喘憋3d,加重10 h”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阵发性房颤、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病史.查体:神清,精神弱,血压(BP):190/80 mmHg,轻度贫血、喘憋貌,端坐位,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哕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5次/r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腰骶部轻度凹陷性水肿,双下肢水肿(+++).入院时血肌酐(Cr):155 μmol/L,尿素氮(BUN):16.5 mmol/L,24h尿蛋白:3.25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1.3 ml/min;B型尿钠肽(BNP):429.88 pg/ml,入院前心电图:窦性心律,房性早搏,Ⅰ、aVL、V2~ V6导联ST段抬高0.05~0.15 mV,T波直立,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05mV;入院后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房早,I、aVL、V4~V6导联ST段回落,T波双向或倒置;腹部B超提示双侧肾损害;心脏彩色多普勒: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7%,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三尖瓣反流2度,肺动脉压轻度升高,心包积液(少量);胸部CT:右肺中叶少许炎症;入院时主要诊断考虑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NYHA),肺炎,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治疗予头孢地嗪抗感染、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稳定斑块,扩血管,托拉塞米、呋塞米联合螺内酯利尿,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及对症支持治疗,尿量约1500~1800 ml/d,1周后肺感染控制,停用抗生素,复查Cr:174 μmol/L,BUN:23.51mmol/L,患者胸闷、憋气仍持续;于治疗第8天,患者尿量减少,约700 ~ 1000ml/d,BP:180/80 mmHg,监测Cr:187.4μmol/L,BUN:27.43 mmol/L,停用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改用氨氯地平、特拉唑嗪降压,利尿剂加量,呋塞米120 mg/d,米力农及人脑利尿钠肽静脉泵入改善心功能,患者心衰症状改善不明显,尿量400~ 600 ml/d,全身水肿,伴恶心、呕吐,进食差,Cr:201 μmol/L,BUN:24.4mmol/L,ALB:31.2 g/L,考虑利尿剂抵抗,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每日过滤量为1000 ~ 3000 ml,无自主排尿,患者胸闷、憋气明显好转,水肿较前减轻,Cr:194.5 μmol/L,BUN:9.91 mmol/L,停止血液滤过治疗3d后,患者仍无尿,查Cr:413 μmol/L,BUN:24.86 mmol/L,行隔日血液透析,患者胸闷、憋气缓解,BP:150/60 mmHg;尿量逐渐增多,继续每周2次血液透析,患者尿量约1000 ml/d,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患者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后,尿量恢复至2000 ml/d,Cr:160 μmol/L,停止透析,患者目前饮食、睡眠尚可,日常生活自理,尿量正常,Cr维持在160~200 μmol/L,BP控制在130/60mmHg.
作者:米江慧;张虹;张世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历史悠久,后果严重.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1],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2],且误诊、漏诊率较高,临床诊疗不典型.早发现、早诊断及积极、全程治疗对老年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以进一步了解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便于提高诊断率.
作者:王武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结核病是世界第二大致死性传染病,而长期通过化疗方式治疗,会使慢性繁殖的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细菌耐药性[1],给结核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在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老年肺结核已成为主要的传染源,老年肺结核的治疗原则与成人肺结核相同,但老年病人复治病例多,体质差,并发症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2].目前老年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仍无实质性突破,因此,讨论老年肺结核的治疗新方法对控制我国结核病的流行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高绪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TB-DILI)是老年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常因此不得不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甚至中断抗结核治疗,从而导致菌株耐药、复治、治疗失败,严重情形可导致病人由于重症DILI贻误抗结核治疗致结核病情恶化而死亡.重症DILI也可能发生死亡的严重后果.
作者:王琳;周计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清中维生素A、D3、B1、B2 、B12的水平,并探讨与AD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测定110例AD患者及13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维生素A、D3、B1、B2、B12的水平.维生素A、D3测定用甲醇沉淀蛋白,正己烷提取,氮吹浓缩,无水乙醇定容,维生素B1、B2 、B12用C18小柱提取,甲醇/水(80%)定容,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结果 AD患者血清中维生素A、D3、B1、B2、B12的水平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AD的发生、转归与维生素A、D3、B1、B2、B12密切相关,提示在预防治疗AD中进行营养干预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朱金峰;党瑞;崔宇;王超;解微;王德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白细胞(WBC)水平在老年胆道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100例年龄≥60岁胆道感染患者(感染组),以及20例非胆道感染老年人(对照组).入院后24 h内对PCT、IL-6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同时记录各组患者外周血常规及细菌培养结果. 结果 胆道感染组PCT、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5.诊断老年胆道感染PCT的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50%,截断值为0.0365 ng/ml;IL-6的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50%. 结论 PCT和IL-6在诊断胆道感染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曹鸿霞;章礼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老年肺结核发病率仍较高,情况严重,老年患者已经成为主要的传染源.但老年肺结核起病隐匿,病情复杂,合并症多,临床表现不典型,结核菌素阴性率高,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人群,如果发现不及时,可成为家庭主要和隐蔽的传染源,同时也成为影响肺结核发现率及控制指标的主要人群.因此,关注老年结核病人群,正确及时的诊断,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戚艳;李同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结核病疫情逐渐上升,结核病再次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国际上日益被确认为是一个社会问题.我国结核病疫情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严重性仅次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就我国而言,结核病之所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与老年肺结核的流行有关.在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老年肺结核已成为主要的传染源之时,重视和加强老年肺结核的综合防治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高绪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不论何种原因导致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60 ml/(min· 1.73 m2),持续时间≥3月[1].2013年,Jha等[2]的研究报道显示,目前CKD的全球发病率约为8%~16%,且仍在逐年增加,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据文献报道,CKD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有较高发生认知功能损伤及痴呆的风险[3-4],尤其是血液透析的患者,其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约为30% ~ 60% [5-6],大型的纵向研究同样提示,低GFR水平与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紧密相关[7-8].CK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主要以执行功能、延迟记忆以及注意力为主,尤其是执行功能的损伤更加突出[3,9-11],认知功能损伤严重程度与肾功能水平紧密相关[12].认知功能损伤严重影响CKD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存活率[13-14],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作者:韦存胜;徐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检测试验组入院时、第1、2、3、5、7、10天及对照组的血浆TNF-α与hs-CRP水平,患者治疗结束后,比较不同临床疗效患者的TNF-α与hs-CRP水平. 结果 试验组入院时、第1、2、3、5、7、10天的血浆TNF-α与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在入院第1天达到高,hs-CRP水平在入院第2天达到高峰;治疗结束后,治愈和好转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者TNF-α、hs-CRP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血浆TNF-α与hs-CRP检测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林;王崇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肺功能. 结果 治疗3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控制率为92.5%,对照组总控制率为75.0%,2组总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胸闷、喘息和咳嗽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哮喘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万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以左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及其病因和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以左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11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等,另外选取同时期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作为对照(非老年组). 结果 以左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患者以男性居多,多为无痛型梗死,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诱因不明显,与非老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左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患者非ST段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患者,其中男性发病率较高,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左心收缩舒张功能损伤造成急性左心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重视各种高危因素,积极预防.
作者:周彦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前我国结核病一直呈高发状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结核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1-2].临床上老年结核性脓胸患者逐渐增多[3].结核性脓胸由结核杆菌感染胸膜腔形成.在结核杆菌感染的初期,胸膜充血、渗出,积液呈浆液性,含有白细胞及纤维蛋白.部分患者胸膜增厚、包裹积液,形成纤维板,4~6周后转变为慢性结核性脓胸,纤维板逐渐收缩使肋间隙变窄、肋间肌肉萎缩、肋骨变形呈截面三角形,脊柱凸向健侧,增厚的纤维板压迫限制了肺的活动,肺顺应性严重下降.
作者:刘景亮;李明;朱峰;王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