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探讨

刘芬

关键词:儿科, 整体护理, 家长, 心理护理
摘要: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患儿各种需要为目的护理,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层:有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影像学检查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头颅B超、CT、MRI在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患儿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明确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 对于颅内出血的患儿,B超是一种可靠,无创伤的检测手段,而CT、MRI各有利弊.

    作者:沈文娟;许月珍;泮顺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医辨治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五法

    肝性脑病是重型肝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损伤所致的肝细胞大量坏死,使来源于肠道和体内的一系列有害代谢产物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从而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笔者在采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安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全躯干直线牵引法配合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沉、困、酸及各种表现不一的疼、痛、酸、困、麻木和肌肉萎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在临床上利用全躯干直线牵引加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总结出效果明显的一点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糖尿病对脑梗死影响的临床探讨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2005-06~2006-06初次患脑梗死住院患者,分别在入院第1d、14d和90d时,观察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的差异,从临床角度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d、治疗第14d及90d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脑梗死面积大,治疗效果差,和非糖尿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影响着脑梗死的症状、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认真防治糖尿病是降低脑梗死致残率、改善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袁栋才;魏琰;张俊领;史志勤;王红梅;郗红艳;朱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儿童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儿童脑梗死,又叫小儿急性偏瘫,是随着近几年头颅CT、MRI等影像学的发展而逐步确立起来临床诊断.近几年14岁以下儿童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增加,而在病因、诊治和预后均与成年人不同,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30例小儿急性偏瘫作一分析.

    作者:浮纪玲;贾新丽;王瑞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脑干出血26例临床分析

    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是脑血管疾病中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疾病.2002-06~2007-06我院共收治脑干出血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瑞民;张自富;范波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卒中后高渗状态分析

    现将我科2004年以来收治的21例卒中后高渗状态病人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3~65岁;大面积脑梗死13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入院时平均GCS积分6.5分,开颅去前瓣减压,颅内血肿抽吸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19例,保守治疗2例,高渗状态早出现在发病后第2d,晚10d,大多在3~5d出现,高渗状态出现前均用甘露醇治疗,每次250ml静滴,3~4次/d,部分病人术前首次给500ml/d,液体量1500ml/d,糖盐水500ml,5%GS500ml,生理盐水500ml,另外给抗生素,保护胃黏膜药物等支持疗法.

    作者:徐显贵;肖志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不断发生,根据2002-09月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护理记录是医疗机构向鉴定委员会必须提供的客观材料之一[1];同时护理记录是否规范、及时、完整、准确,影响到整份病历的质量,也是护理工作质量优劣的充分体现.为全面了解我科护理记录质量情况,对我科2006-01-12,603份神经外科护理记录进行分析,对存在的缺陷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江幼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语言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60例脑卒中失语症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单用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头皮针、体针和语言训练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0d时,分别采用我国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标准进行评定语言功能,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语言康复疗效较好(P<0.05).结论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靖;梁小平;柯绍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例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汉族,因行走不利9年、伴四肢抖动5年于2006-11-20入院,既往体健,家族中无同样患者,于9年前不明诱因出现走路僵硬、渐出现足内翻、脚跟不能着地,曾在我院骨科行脊柱(颈、胸、腰椎)MRI扫描,未见异常.

    作者:曾国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护理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 通过对16例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治愈13例,好转2例,再出血死亡1例.结论 认真作好行脑脊液置换术的SAH患者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孙丰云;迟玉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尼莫通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尼莫通治疗蛛网膜下腔后引起脑血管痉挛的方法和护理. 方法 将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通过微泵注入尼莫通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观察. 结果 73例病人脑血管痉挛症状改善,头痛缓解.采用深静脉注射的病人无发生静脉炎,采用周围静脉注射的病人均发生静脉炎.结论 尼莫通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解除脑血管痉挛、明显降低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病死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瑞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TCD对180例头痛患者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为研究TCD检查对临床诊断偏头痛的价值.方法 应用TCD检测技术对临床上CT及MRI检查无异常且偏头痛正处于发作期的180例患者与128例无头痛症状健康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0例偏头痛患者血流速度异常加快,明显高于对比组.结论 TCD能准确的检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颅内段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作者:丁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我院1990-10~2006-12的10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例,术后发生感染8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晖;冯树贵;黄明军;代明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36例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观察及护理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但随之带来的术后脑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我科对2000-05~2003-06住院的36例ACI患者使用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月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王大模;陈忠伦;文世全;苏牟萧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4d)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组总有效率91.4%,显效率82.9%,其中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无死亡.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显效率60%,其中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死亡3例,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程乾;牛亚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护理

    2004-01~2006-06,我们对 2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西结合治疗银环蛇伤87例

    银环蛇毒是神经毒素,一般咬伤后当时无明显不适感,伤后1~3h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往往因喉头水肿,外周呼吸、肌麻痹以及心脏束支传导阻滞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1995-06~2006-08,共收治银环蛇咬伤患者87例,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协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巴曲酶与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

    目的 观察东菱迪夫(巴曲酶)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 12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在发病后6~72h内给药,评价比较巴曲酶与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结果 巴曲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奥扎格雷钠组(P<0.01).结论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

    作者:吴惠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