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德;钟涛;王宏英;迟兆富
目的 本文对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时放弃治疗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和医患关系提供合理的措施.方法 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例乙肝或丙肝肝硬化患者和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肝性脑病后选择放弃治疗.对放弃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导临床治疗,协调医患关系.结果 对28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性脑病出现后放弃治疗原因分析,经济原因占57.1%(16/28),家属主动放弃占35.7%(10/28),个人信仰和土葬习惯占7.2%(2/28).对放弃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决策.结论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但临床上选择放弃治疗应慎重对待,医生应做出正确判断,与患方进行必要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酒金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的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往往出血量大,速度迅猛,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休克,且止血困难,并发症多,这不仅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而且也对临床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香;鲁秋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4d)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组总有效率91.4%,显效率82.9%,其中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无死亡.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显效率60%,其中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死亡3例,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程乾;牛亚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头颅B超、CT、MRI在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患儿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明确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 对于颅内出血的患儿,B超是一种可靠,无创伤的检测手段,而CT、MRI各有利弊.
作者:沈文娟;许月珍;泮顺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益肾活血汤,对照组用呋喃硫胺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叶健;李国庆;齐智慧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我院自2002年购进北京宝润佳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CRI-A电脑康复治疗仪以来,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慧敏;马越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脑性瘫痪是致残性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发病率为0.15%~0.5%[1],是引起小儿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过去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但近年来随着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的开展,如果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除极严重者外,大部分可以接近或达到正常化.脑瘫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愈佳,尤其<6个月的患儿如能得到及时治疗,多数效果很好.
作者:吴瑞红;陈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沉、困、酸及各种表现不一的疼、痛、酸、困、麻木和肌肉萎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在临床上利用全躯干直线牵引加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总结出效果明显的一点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为研究TCD检查对临床诊断偏头痛的价值.方法 应用TCD检测技术对临床上CT及MRI检查无异常且偏头痛正处于发作期的180例患者与128例无头痛症状健康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0例偏头痛患者血流速度异常加快,明显高于对比组.结论 TCD能准确的检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颅内段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作者:丁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肝性脑病是重型肝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损伤所致的肝细胞大量坏死,使来源于肠道和体内的一系列有害代谢产物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从而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笔者在采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安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本文总结我院1990-10~2006-12的10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例,术后发生感染8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晖;冯树贵;黄明军;代明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护理秘书是一个新的概念与岗位,它使办公班护士的工作更加具体化.其工作内容是专门负责病房文书、医嘱处理、电脑输入、领用物资、打印粘贴各种单据和对外联络以及协助护士长处理一些杂务型工作.我院从2005-08月开始在每个护理单元设立了护理秘书一职,体会如下.
作者:陆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与回顾总结丘脑出血(intraventricuiar hemorrhage,IVH)破入脑室系统与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 matism)机制,注意与去皮质综合征(decorticate syndrome)和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的鉴别,更好的指导抢救用药.方法 回顾总结临床资料相关症状与体征.结果 无动性缄默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醒状昏迷,与丘脑及丘脑邻近部位病变,上下行纤维传导被阻断有关.结论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出现无动性缄默症,应进行脑卒中单元特殊治疗,积极降颅压、脱水、利尿、止血、保脑、促醒、预防各种并发症及必要时行脑窒穿刺引流术等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邓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前很多体内体外的实验研究了新型抗癫(癎)药物的脑保护机制,本文将脑缺血和癫(癎)对脑的损伤机制以及新型抗癫(癎)药物的脑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玲;杨自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超早期外科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17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结果 本组172例,按GOS预后评分法评价:恢复良好98例,中残32例,重残1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9例.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作者:尼占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影响丘脑出血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44例丘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4例丘脑出血患者中,高龄(年龄>60岁)、意识障碍重(GCS<8)、血压高(MAP>145mmHg)、血肿大(≥30ml)及血肿破入脑室的病死率高.结论 丘脑出血的近期预后与年龄、血压、意识情况、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作者:韩瑛;张颖琪;吴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60例脑卒中失语症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单用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头皮针、体针和语言训练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0d时,分别采用我国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标准进行评定语言功能,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语言康复疗效较好(P<0.05).结论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靖;梁小平;柯绍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危重颅脑损伤早期基础代谢增高,能量消耗大,同时有应激性高血糖、负氮平衡代谢稳乱、脱水等并发症,成为病人继发死亡的原因,因此肠内营养(entsralnutrion,En)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被纳入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中[1].
作者:周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72h)脑电图异常率为88.3%,功率谱分析显示患侧α频段功率值降低,慢波频段功率值增高,CT异常率为59.4%.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定侧与CT基本相符.结论 脑电图反映脑功能活动,对皮质缺血非常敏感,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优于CT.
作者:张瑾;康素玲;王胜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但随之带来的术后脑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我科对2000-05~2003-06住院的36例ACI患者使用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月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