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娟;许家仁;王峻
目的 利用观察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评价曲美他嗪对不伴有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合并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排除左心室肥厚,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口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2组治疗前后用TD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测量血流多普勒指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波)及E/A比值. 结果 2组3月后E波、E/A、e波、e/a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曲美他嗪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并不能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王屹;陆冰;丁林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复苏成功率仍然很低,加之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和器官功能生理性或病理性减退,老年患者对缺血缺氧、休克的耐受性明显降低.近年来,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改善心肺复苏后器官功能备受关注.
作者:黄英姿;邱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电导经皮治疗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电导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B组)以及超声电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各20例.A组予以超声电导经皮治疗30 min;B组予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推50 mg;C组予以超声电导经皮治疗联合氟比洛芬酯,方法同A、B组;均于术后急性疼痛6h内完成.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及临床观察.结果 3组术后急性疼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按VAS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C组较A、B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3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超声电导靶向给药、氟比洛芬酯对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都有效,但是二者联合应用的止痛效果更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何斌;成伟男;王云华;王伯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新诊断2型糖尿病79例,随机分为2组,1组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诺和锐)输注(CSII组)(40例);另外1组用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多次皮下注射(39例)即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胰岛素及C肽变化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 结果 2组均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但CSII组能更快使高血糖状态得以控制,C肽水平较MSII组明显改善(P<0.05).CSII组较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 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痛患者,具有快速而安全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优势,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王玲;窦怀宝;朱琳璐;苏菁菁;张涤非;朱恩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1966年Kuller等提出了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初步概念,1997年Braunwald提出并进一步完善了SCD的定义.SCD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SCD的发生日益增多.因此,及早识别发生老年人SCD的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减少猝死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迪;许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展为心力衰竭(心衰)的过程中,左心室大小、形态、组织结构、功能状态发生了进行性变化,即梗死后心室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LVRM),其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是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与AMI 早期的心脏破裂、室壁瘤形成等并发症有关,是影响AMI近、晚期顾后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是目前研究热点.
作者:张海燕;李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严重者可有反复的尿潴留、血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甚至严重肾功能损伤.
作者:顾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80岁老年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生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的活力及其功能的影响作用. 方法 取30例高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胸腺肽α1注射剂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为1月,各取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2h后获得单核细胞,以含有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白细胞介素-4的培养基培养1周,观察治疗前后DC的生长、活力、存活时间、对同种T淋巴细胞的刺激反应,并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前≥80岁老年人DC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死亡,培养至第7天大部分细胞死亡,获得的DC数量较少,其中有8例未能培养出DC;而治疗后培养的DC的活力保持较好,至第7天获得的DC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对同种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也明显增强. 结论 ≥80岁老年人应用胸腺肽α1外周血培养的DC生长活力、T细胞刺激能力明显增强,由此可以推断胸腺肽α1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80岁老年人的免疫功能.
作者:张兴虎;钱晓明;齐玉琴;万文辉;赵东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 AKI)的早期诊断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联合静脉注射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合并AKI动物模型.将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造模组(n=35).2组分别于造模后0、3、6、9、12h留取血、尿及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兔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取兔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ELISA法检测各组兔血液NGAL和尿液IL18、KIM-1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各时间点病理组织学观察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12h时间点SCr水平明显升高(P<0.05);BUN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h时间点NGAL即明显升高(P<0.05);KIM-1和IL-18于9h时间点开始明显升高(P均<0.05). 结论 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时肾脏功能受损严重;NGAL和KIM-1可用于脓毒症休克合并AKI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作者:玉章锋;秦海东;鲍磊;邓会标;张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HZ)的发生率及严重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研究证实≥85岁的老年人群HZ发生率甚至>50%,且有1%的概率再次发生HZ[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HZ常发生且难治疗的并发症是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在≥60岁患者中发生率为36.6%,在≥70岁患者中发病率为47.5%[2].
作者:尹婕;田农;黄振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设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高脂饮食组(n=17),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蒸馏水、蒸馏水(1.5 ml/100 g)和吡格列酮10 mg/(kg·d)灌胃,1 次/d,同时继续高脂饮食,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并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果 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显著升高(P<0.01).给药干预4周后,吡格列酮组干预后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主动脉内膜增厚和平滑肌细胞增殖. 结论 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延缓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提示吡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归于血脂改善效应.
作者:蔡辉;董晓蕾;李蓉;赵凌杰;袁爱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前列腺素1α( PGF1α)和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影响. 方法 选择120例发病24h之内颈内动脉系TIA患者,以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以是否使用巴曲酶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并于发病第1、3、7、14天测血浆Fib、PGF1α和NSE水平,同时比较其疗效. 结果 TIA发生后即出现NSE水平升高,第3天升高更明显,至第7天起呈下降趋势,至第14天进一步下降.Fib则于第3天降至低,后逐步回升.巴曲酶治疗组NSE、Fib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水平降低,轻症组NSE低于重症组(P<0.05).TIA组PGF1α水平于发病后第3天开始升高,第7、14天继续升高(P<0.05).重症组PGF1α水平低于轻症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低于巴曲酶治疗组(均P<0.05).巴曲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轻症组有效率高于重症组(P<0.05). 结论 巴曲酶可降低颈内动脉系TIA患者血浆NSE、Fib水平,升高血浆PGF1α水平,而上述变化能反映病情及愈后.
作者:祝炜;陈维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亦是老年急腹症的常见原因,其中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尤其老年患者,起病隐匿,对疼痛等不敏感,多伴发其他多种慢性疾病,临床诊治较为困难.
作者:袁正;张苏闽;杨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等指标的检测对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意义. 方法 对165例中老年患者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同时检测其血清NTx、CTx、骨型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例体检人员作为对照. 结果 骨质疏松患者BGP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NF-α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骨质疏松组血清BAP和PIN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NTx及CTx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而骨量减少组NTx、CTx明也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血清NTx和CTx可作为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对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俊恒;潘继承;倪黎刚;史恒川;李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心搏呼吸骤停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给老年人CPR的成功增加了难度.目前中国正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的老年病人将会越来越多,如何提高老年人的CPR的成功率,是每个医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
作者:梅勇;张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戊型肝炎(HE)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老年HE患者(老年组)和46例非老年HE患者(非老年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老年组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白蛋白( ALB)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总胆红素(TBIL)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住院时间较非老年组明显延长(P<0.01). 结论 老年人HE多见,肝功能损害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作者:张毅;臧国庆;汤正好;江红;奚敏;余永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各危险因素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老干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经临床确诊为aSAH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高血压、动脉瘤是否多发、手术时期、Hunt-Hess分级、APACHEⅡ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显著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动脉瘤是否多发、手术时期、Hunt-Hess分级、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动脉瘤是否多发、Hunt-Hess分级、APACHEⅡ与aSAH预后呈显著相关. 结论 aSAH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分析,对于高龄、动脉瘤多发、Hunt-Hess分级高、APACHEⅡ评分低提示预后差,临床治疗给予更多关注.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床旁无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和(或)空肠造口术(PU)在>80岁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 观察32例行鼻胃管灌食>6月的>80岁老年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行PEG(其中26例同时行空肠置管术PEJ)的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舒适度、口鼻部、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结果 平均置管时间为( 14.10±3.26) min,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后并发造瘘口皮肤轻微感染5例,经换药后痊愈,未发生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口鼻咽部舒适,口鼻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 80岁老年患者中应用床边无痛PEG/PEJ便捷、安全、并发症少;增加患者舒适度、依存性,减少口鼻损伤、感染,肺部感染比例明显低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
作者:黄方;许德兵;吴宁;钱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前哨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 cytokerantin-19,CK19)和人乳腺球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中CK19和hMAM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 60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经免疫组化SP法检测hMAM表达2例,阳性检出率为3.3%.CK19除了hMAM阳性2例外,另外检出6例,阳性检出率为13.3%.CK19表达与肿瘤T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定位方法、肿瘤位置、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表达、CerbB-2表达、Ki-67表达和肿瘤分子分型均无相关(P>0.05);hMAM表达与以上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P>0.05). 结论 CK19和hMAM均可作为检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指标,但CK19是检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指标.
作者:左思;杨伟萍;韦长元;叶新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青年人和老年人正常晶状体的能谱CT表现,初步探讨能谱CT成像对晶状体老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行能谱CT扫描的头颅图像中的正常晶状体30例,其中青年组(25~50岁)17例,34只晶状体,老年组(70~84岁)13例,26只晶状体,自动重建获得头颅混合能量和单能量图像(40~140keV),由2位放射科医师评估眼球区域射线硬化伪影情况,选择双侧晶状体为感兴趣区,获取双侧晶状体的CT能谱曲线,在40~110 keV范围内每隔5 keV记录对应单能量下晶状体的CT值,并对2组数值进行比较. 结果 晶状体单能量CT图像较混合能量CT成像伪影率显著降低(P<0.01),青年组与老年组晶状体能谱曲线呈现不同形态,老年组晶状体CT值[(76.87±2.30)HU]较青年组[(81.33±2.48)HU]显著降低,各单能量下2组CT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能谱CT成像能够有效去除眶内射线硬化伪影,能够敏感地检测到晶状体老化所致的微小密度改变.
作者:王冬梅;何健;杨尚文;胡安宁;朱斌;周正杨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