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器官功能支持

黄英姿;邱海波

关键词:老年患者, 心肺复苏, 复苏成功率, 器官功能, 心跳呼吸骤停, 人口老龄化, 缺血缺氧, 居高不下, 基础疾病, 生理性, 耐受性, 发生率, 病理性, 休克, 多合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复苏成功率仍然很低,加之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和器官功能生理性或病理性减退,老年患者对缺血缺氧、休克的耐受性明显降低.近年来,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改善心肺复苏后器官功能备受关注.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伦理问题

    自从20世纪50~60年代,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应用于临床,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作为重要的医疗措施,它发挥着“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减少伤残”的作用.但是CPR也有其特殊的深厚涵义,它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而这一目标只能在少数人身上得以实现.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人戊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戊型肝炎(HE)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老年HE患者(老年组)和46例非老年HE患者(非老年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老年组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白蛋白( ALB)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总胆红素(TBIL)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住院时间较非老年组明显延长(P<0.01). 结论 老年人HE多见,肝功能损害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作者:张毅;臧国庆;汤正好;江红;奚敏;余永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巴曲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Fib、PGF1α及NSE动态影响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前列腺素1α( PGF1α)和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影响. 方法 选择120例发病24h之内颈内动脉系TIA患者,以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以是否使用巴曲酶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并于发病第1、3、7、14天测血浆Fib、PGF1α和NSE水平,同时比较其疗效. 结果 TIA发生后即出现NSE水平升高,第3天升高更明显,至第7天起呈下降趋势,至第14天进一步下降.Fib则于第3天降至低,后逐步回升.巴曲酶治疗组NSE、Fib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水平降低,轻症组NSE低于重症组(P<0.05).TIA组PGF1α水平于发病后第3天开始升高,第7、14天继续升高(P<0.05).重症组PGF1α水平低于轻症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低于巴曲酶治疗组(均P<0.05).巴曲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轻症组有效率高于重症组(P<0.05). 结论 巴曲酶可降低颈内动脉系TIA患者血浆NSE、Fib水平,升高血浆PGF1α水平,而上述变化能反映病情及愈后.

    作者:祝炜;陈维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新诊断2型糖尿病79例,随机分为2组,1组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诺和锐)输注(CSII组)(40例);另外1组用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多次皮下注射(39例)即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胰岛素及C肽变化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 结果 2组均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但CSII组能更快使高血糖状态得以控制,C肽水平较MSII组明显改善(P<0.05).CSII组较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 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痛患者,具有快速而安全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优势,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王玲;窦怀宝;朱琳璐;苏菁菁;张涤非;朱恩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病理过程的研究进展

    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展为心力衰竭(心衰)的过程中,左心室大小、形态、组织结构、功能状态发生了进行性变化,即梗死后心室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LVRM),其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是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与AMI 早期的心脏破裂、室壁瘤形成等并发症有关,是影响AMI近、晚期顾后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是目前研究热点.

    作者:张海燕;李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对比剂肾病风险评估对冠脉介入诊疗术后肾功能改变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对比剂肾病(CIN)风险积分对老年及老年前期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8例55~88岁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冠脉介入诊疗术前和术后第1、3、7天测定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声测定左心室功能,应用临床CIN危险因素和CIN风险积分评估. 结果 7例符合CIN标准(CIN组).与非CIN组比较,CIN组>75岁者及合并危险因素明显增多,CIN风险积分明显增高,基线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偏低(均P<0.05);CIN风险率预测值与实际病例数相符.患者年龄与基线LVEF、FS负相关,与术后第1天SCr正相关;合并危险因素和风险积分与术后第1、3天的SCr正相关(P<0.05或P<0.01). 结论 高龄及伴随的心功能减低在CIN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CIN风险积分更为准确地预测中老年IHD患者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的发生.

    作者:侯晓平;缪京莉;王玉军;尹巧香;张婧;张丹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70例.根据2000年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使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升主动脉内径(AOD)、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二尖瓣E峰与A峰比值(E/A). 结果 (1)肥胖组体质量、体表面积、舒张压、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三酰甘油高于非肥胖组,非肥胖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高于肥胖组;(2)肥胖组LAD.IVS、LVPW、左心室质量及E/A比值<1的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非肥胖组EF与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肥胖组EF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胆固醇、左心室质量(LVM)、空腹胰岛素呈负相关.结论 肥胖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左心肥大、左心舒张功能异常,与胰岛素抵抗、高三酰甘油血症并存.

    作者:丁娇;雍永宏;马向华;沈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能谱CT成像对晶状体老化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青年人和老年人正常晶状体的能谱CT表现,初步探讨能谱CT成像对晶状体老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行能谱CT扫描的头颅图像中的正常晶状体30例,其中青年组(25~50岁)17例,34只晶状体,老年组(70~84岁)13例,26只晶状体,自动重建获得头颅混合能量和单能量图像(40~140keV),由2位放射科医师评估眼球区域射线硬化伪影情况,选择双侧晶状体为感兴趣区,获取双侧晶状体的CT能谱曲线,在40~110 keV范围内每隔5 keV记录对应单能量下晶状体的CT值,并对2组数值进行比较. 结果 晶状体单能量CT图像较混合能量CT成像伪影率显著降低(P<0.01),青年组与老年组晶状体能谱曲线呈现不同形态,老年组晶状体CT值[(76.87±2.30)HU]较青年组[(81.33±2.48)HU]显著降低,各单能量下2组CT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能谱CT成像能够有效去除眶内射线硬化伪影,能够敏感地检测到晶状体老化所致的微小密度改变.

    作者:王冬梅;何健;杨尚文;胡安宁;朱斌;周正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 AKI)的早期诊断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联合静脉注射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合并AKI动物模型.将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造模组(n=35).2组分别于造模后0、3、6、9、12h留取血、尿及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兔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取兔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ELISA法检测各组兔血液NGAL和尿液IL18、KIM-1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各时间点病理组织学观察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12h时间点SCr水平明显升高(P<0.05);BUN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h时间点NGAL即明显升高(P<0.05);KIM-1和IL-18于9h时间点开始明显升高(P均<0.05). 结论 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时肾脏功能受损严重;NGAL和KIM-1可用于脓毒症休克合并AKI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作者:玉章锋;秦海东;鲍磊;邓会标;张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c-myc介导的CKS1B转录调控的研究

    目的 以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XG1、XG7为研究对象,探讨原癌基因c-myc介导的CKS1B转录调控机制. 方法 构建c-myc表达质粒和CKS1B启动子报告质粒,转染多发性骨髓瘤细胞XG1及XG7,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c-myc对CKS1B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再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c-myc-shRNA载体,转染XG1及XG7细胞株,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CKS1B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显示,对照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0.046±0.052,XG1-CKS1Bpro组为0.159±0.067,XG1 -CKS1 Bpro+ c-myc组为0.656±0.086,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XG7-CKS1 Bpro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0.162±0.081,XG7-CKS1 Bpro+ c-myc组为0.663±0.077,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XG1、XG7细胞内c-myc均可转录激活CKS1B启动子活性.2组细胞株中,shRNA干扰沉默c-myc基因表达后CKS1B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 结论 c-myc介导了CKS1B基因转录调控,c-myc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与预后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孟丽娟;许家仁;王峻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1966年Kuller等提出了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初步概念,1997年Braunwald提出并进一步完善了SCD的定义.SCD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SCD的发生日益增多.因此,及早识别发生老年人SCD的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减少猝死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迪;许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严重者可有反复的尿潴留、血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甚至严重肾功能损伤.

    作者:顾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贝前列腺素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贝前列腺素钠(BPS)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BPS治疗组(BPS组),T2DM组和BPS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合并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建模成功后,BPS组给予0.6 mg/(kg.d)灌胃,其余饲养条件3组相同,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24 h尿量、肾质量体质量比(KW/BW)、24h尿蛋白(24 h Ualb),血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各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指标,包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结果 给药8周后,T2DM组血糖、尿量、KW/BW、24 h Ualb、Cr、BUN、MIDA、IL-6、TNF-α、MPO、hs-CRP水平均较NC组显著升高;体质量、SOD、GSH水平较NC组显著降低(P<0.01).BPS组较T2DM组血糖、尿量、KW/BW、24 h Ualb、Cr、IL-6、M DA、TNF-α、MPO、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体质量、SOD、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 结论 BPS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改善其肾功能,对T2DM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彭丽;王扬天;李洁;王坚;冯晓云;刘志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器官功能支持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复苏成功率仍然很低,加之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和器官功能生理性或病理性减退,老年患者对缺血缺氧、休克的耐受性明显降低.近年来,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改善心肺复苏后器官功能备受关注.

    作者:黄英姿;邱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骨质疏松患者部分骨代谢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等指标的检测对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意义. 方法 对165例中老年患者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同时检测其血清NTx、CTx、骨型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例体检人员作为对照. 结果 骨质疏松患者BGP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NF-α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骨质疏松组血清BAP和PIN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NTx及CTx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而骨量减少组NTx、CTx明也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血清NTx和CTx可作为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对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俊恒;潘继承;倪黎刚;史恒川;李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HZ)的发生率及严重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研究证实≥85岁的老年人群HZ发生率甚至>50%,且有1%的概率再次发生HZ[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HZ常发生且难治疗的并发症是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在≥60岁患者中发生率为36.6%,在≥70岁患者中发病率为47.5%[2].

    作者:尹婕;田农;黄振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电导经皮治疗联合氟比洛芬酯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电导经皮治疗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电导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B组)以及超声电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各20例.A组予以超声电导经皮治疗30 min;B组予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推50 mg;C组予以超声电导经皮治疗联合氟比洛芬酯,方法同A、B组;均于术后急性疼痛6h内完成.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及临床观察.结果 3组术后急性疼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按VAS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C组较A、B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3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超声电导靶向给药、氟比洛芬酯对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都有效,但是二者联合应用的止痛效果更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何斌;成伟男;王云华;王伯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前言——重视老年患者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紧急的情况,其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资料显示,全球院外心跳骤停在所有年龄总计的发生率为每年每10万人口中82.9例,成人组为213例.院外心跳骤停意图复苏的病例在各地区的分布为(每年每10万人口):亚洲55例,欧洲86例,北美洲94例,澳大利亚113例.

    作者:周苏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床旁无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在8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床旁无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和(或)空肠造口术(PU)在>80岁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 观察32例行鼻胃管灌食>6月的>80岁老年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行PEG(其中26例同时行空肠置管术PEJ)的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舒适度、口鼻部、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结果 平均置管时间为( 14.10±3.26) min,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后并发造瘘口皮肤轻微感染5例,经换药后痊愈,未发生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口鼻咽部舒适,口鼻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 80岁老年患者中应用床边无痛PEG/PEJ便捷、安全、并发症少;增加患者舒适度、依存性,减少口鼻损伤、感染,肺部感染比例明显低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

    作者:黄方;许德兵;吴宁;钱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亦是老年急腹症的常见原因,其中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尤其老年患者,起病隐匿,对疼痛等不敏感,多伴发其他多种慢性疾病,临床诊治较为困难.

    作者:袁正;张苏闽;杨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