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情志调节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治疗效果的影响

聂绍通

关键词:情志调节, 气滞型胃脘痛, 情志疗法
摘要:观察肝胃气滞型胃脘痛在用相同方法 进行药物治疗时,全程重视采用调理情志配合治疗,研究调适情志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治疗作用的影响.治疗组、对照组在疗效、减少复发、增强治愈信心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志调节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治疗作用的影响明显,应在临床治疗中重视运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高等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应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培养

    工程素质的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是制药工程教育的基本任务.本文就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培养工程素质的意义、工程素质的概念、工程素质培养的现状、制药工程教育应解决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作者:王宪龄;田圣志;曹明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浅谈药理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药理学是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1].

    作者:王保奇;左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和药敏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湿热环境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呼吸系感染、菌血症等,现已成为严重的院内感染病原菌[1],其中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并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作者:李世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肾衰宁片中丹参素钠的含量

    目的 建立以HPLC法检测肾衰宁片中丹参素钠的含量测定.方法 色谱柱:依利特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1%磷酸溶液(4:96):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80mm;以丹参素钠为对照品,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丹参素钠线性范围为0.0737~0.6633 m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为0.43%.结论 本法简便,结果 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秀萍;郭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症60例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未妊娠者.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免疫性不孕症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因素,AsAb在男性不育和女性不孕症中的出现率分别是18%和7.7%,近年来,我院采用中医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取得较好疗效,特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4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并且出现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出血,血管持续痉挛或其他因素引起冠状动脉灌流锐减,使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作者: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

    复发性口疮(RAU)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迄今尚无可根治的药物或疗法.我们采用口服中药方剂加替硝唑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庄文清;谢业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目的 探讨中医对食管炎进行辨证论治的实践经验.方法 使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辨证分治.结果 经临床病例辨证分治而获取疗效.结论 食管炎的辨证论治疗效甚好.

    作者:孙贺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试述中医妇科的成才之路

    保证中医妇科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中医妇科在传统中医领域中具有鲜明的专科特色.本文结合作者的亲身体验,论述了妇科特色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以及在主观努力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姚石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对照组只采取西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临床治愈:治疗组为30例、对照组为30例;好转治疗组为20例、对照组为15例;对照组无效5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0.4%(P<0.05);对照组复发6例(P<0.01).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兰本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52例体会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常见的诱因有:高蛋白饮食、排钾利尿、放腹水、便秘、上消化道出血等.

    作者:安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脾旺肝虚证管见

    脾旺肝虚证又称土壅侮木,多因脾失健运,湿阻气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为脾病及肝所形成的证候,属肝脾不调的范畴,临床颇为常见,然而众多医藉和教材则鲜有专门论述,故笔者就此陈以管见,以翼引玉.

    作者:姚杰良;黎忠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EGFR及EGFR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EGFR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EM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 法)和原位杂交染色法分别检测EGFR和EGFRmRNA在EM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以及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EGFR和EGFRmRNA两因子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比在位内膜表达增强(P<0.01),但是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M患者从子宫内膜到异位病灶,EGFR和EGFRmRNA表达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EM发生、发展和不孕有关.

    作者:伍莉;田景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囊膜染色剂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的改进

    目的 观察0.1ml的蓝域Vision Blue(0.03%台盼蓝)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对于连续环行撕囊术的帮助及整个手术是否安全顺利进行.方法 43例43眼白色白内障在术中用0.1ml蓝域直接注入前房,观察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情况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43例43眼晶状体前囊膜均一次性均匀着色,连续环行撕囊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 低浓度的蓝域染色是一种有效的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能有效提高前囊膜能见度,有利于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晓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CPM效果观察

    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我们对33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喜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大剂量鱼肝油酸钠治疗小儿颜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为小儿颜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我们使用大剂量鱼肝油酸钠注射液治疗本病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疗效,兹报告如下.

    作者:牛文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天花粉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天花粉又名瓜萎根,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瓜萎(Tri chose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瓜萎(Trichosanthes rosthomiiHarms.)的干燥根.秋日、冬二季采挖.味甘微苦酸,性微寒,入肺、胃经.可清热生津,降火润燥,消肿排脓.具有终止妊娠、抗肿瘤、抗感染、抗病毒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等证.

    作者:孙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补钙制剂的合理应用

    钙制剂品种繁多,剂型各异,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上不易选择,本文对钙制剂的特性、分类、适用人群、影响因素及选用等方面逐一论述,以便补钙患者参考,对合理利用钙制剂有所帮助.

    作者:逯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产后出血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大出血的治疗及产后大出血需手术的主要原因.方法 对200例产后大出血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方法 及疗效;并对20例行手术止血的病人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180(90.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但是有30(15.0%)例因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终进行了手术止血治疗,其中因胎盘因素造成大出血的占25例,因子宫因素及产妇因素造成大出血的各6例.结论 产后大出血绝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有少部分需手术治疗,这部分病人主要是因胎盘因素导致大出血,其次是产妇因素.

    作者:管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神曲丸的配伍分析及临床使用初探

    本方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方药是:神曲120g,磁石60g,光明砂30g.其用法是以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1次3丸,开水送服,每日3次;其用为镇心、安神、明目;主治肾阴不足,心阳偏亢,眼目昏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癫痫.

    作者:和殿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