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药物干预

陈亚锋;刘昌慧;韩其蔚

关键词:高血压, 血栓前状态, 依拉普利, 氯沙坦, 老年人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方法测定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假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将4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依拉普利组20例,10~20 mg每日口服;氯沙坦组20例,50~100 mg每日口服,治疗8周后测Fbg、vWF、P-选择素、PAI-1. 结果老年高血压组治疗前Fbg(P<0.01)、vWF(P<0.05)、P-选择素(P<0.05)、PAI-1(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后2组Fbg、vWF、P-选择素、PAI-1均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2组间血栓前状态指标降低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依拉普利与氯沙坦抗高血压治疗时可改善其血栓前状态.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与营养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膳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1979~1980年全国糖尿病发病率仅为0.67%[1],到1996年全国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已高达3.21%,糖耐量降低4.67%,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患病率均超过11%[2].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付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长期血液透析45例死因分析

    近年来血液透析(HD)患者逐渐老年化,随着年龄的增大,病死率也相应增高,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称为长期血透.本文将1993~2002年行长期血透的死亡老年患者45例,分成2组(公费组和自费组),就其死因进行分析.

    作者:徐丽云;沈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上消化道重复癌10例报告

    重复癌是指同一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的2种以上的原发性癌,也称为多发性癌.现将我们所遇到的10例60岁以上老年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孟祥成;董吉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胃溃疡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溃疡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方法将胃溃疡患者分为老年组及青年组,予兰索拉唑 (达克普隆),阿莫西林,甲硝唑抗Hp三联治疗.4周及1年后复查胃镜及病理学检查,了解溃疡的愈合及Hp根除情况. 结果老年组平均年龄65岁,青年组平均年龄32岁.治疗结束后,4周后2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4%、96%,1年后分别78%、87%,Hp根除率4周后分别为83%、86%,1年后分别76%、70%.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根除患者中,2组溃疡愈合率4周后均为100%,1年后分别为89%、95%,Hp未根除患者中,2组溃疡愈合率4周后分别为67%、75%,1年后分别为42%,69%.Hp根除与未根除患者溃疡愈合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老年人胃溃疡患者于抗Hp治疗后,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与青年人相仿.根除Hp有利于胃溃疡愈合.

    作者:陈浩;林李淼;郑君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人营养代谢特点

    每一人群的营养需要因其生理与代谢的不同而异,老年人在身体组成、生理功能与营养代谢方面均有其特点,故而对营养需要亦形成了特殊要求.

    作者:顾景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高血糖对老年人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糖对老年人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年龄≥60岁及18~30岁的健康人各20例,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被研究者的血糖在短时内升高,并维持在15~16 mmol*L-1 3 h,观察血糖升高前、30 min、1 h、2 h、3 h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 结果老年组血TNF-α(4.7±0.7) ng*L-1明显高于青年组(3.6±0.8) ng*L-1;IL-6(3.7±0.6) ng*L-1明显高于青年组(3.1±0.6) ng*L-1(P<0.01).在葡萄糖钳夹期间,老年组的葡萄糖用量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2组病人血糖急性升高后,血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增高.青年组血TNF-α、IL-6在血糖升高后1 h达到高峰(5.4±0.64) ng*L-1,3 h后回复到基础水平.老年组病人血细胞因子升高后的持续时间明显高于青年组(2组病人在2 h与3 h的炎性细胞因子差值有明显差异,P<0.01). 结论急性高血糖能引起血中TNF-α、IL-6等炎性递质增高,并且这一作用在老年人中被放大.

    作者:鲍军;雷建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脂改变及胰岛素抵抗与老年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关系探讨

    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绝大多数存在胰岛素抵抗,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多伴有脂类代谢紊乱,它们与T2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与老年T2DM发生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本文选择了100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有或无大血管病变组及4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所选对象的空腹血糖(FBG)、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进行统计学处理,旨在探讨血脂改变、胰岛素抵抗与老年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涂萍;李双玲;吴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特发性便秘直肠肛门压力测试59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功能变化, 方法采用瑞典Medtronic公司生产的8通道水灌注式消化道压力检测系统对59例老年CIC患者及36例老年对照者进行直肠肛门压力测定. 结果老年CIC患者大缩榨压、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变化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和大耐受容量均高于老年对照组(P<0.05),28例(47.5%)老年CIC患者模拟排便时出现肛管压力异常升高. 结论老年CIC与直肠低敏感、高耐受及排便时直肠肛管运动不协调有关.

    作者:高利利;宋学军;吴本俨;邵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呼吸衰竭40例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包括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气道重建引起不可逆阻塞的支气管哮喘.COPD病人由于对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一定的代偿功能和耐受性,多数病人经吸氧和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Ⅱ型呼衰,由于同时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CO2)滞留,严重时导致患者意识不清,此时需要借助机械通气,维持有效肺泡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本文将本院应用机械通气成功救治40例老年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者做一总结.

    作者:邓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与营养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水平、机体氧化损伤状况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理的膳食结构,特别是一些营养成分对调节血脂、减少氧化损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性食管异物67例处理体会

    老年性食管异物并发症发生机会多,处理比较棘手.本文对1999年7月~2002年12月67例资料完整的老年性食管异物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楼正才;陈家海;吴小红;陈怀华;杨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耳廓脂溢性角化病21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耳廓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21例老年耳廓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21例中误诊8例.②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加植皮治疗,随访0.5~7年,均无复发及癌变. 结论认清本病皮损的特征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应警惕Leser-Trelat综合征存在的可能性;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国民;肖林;朱洪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心力衰竭12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虽然心衰的诊治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老年心衰的发病率仍在增加,临床表现又缺乏典型性,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本文通过对1996年8月~2002年8月间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旨在探讨老年心衰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汉林;白丽君;李晓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特点

    目的调查老年干部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特点. 方法通过体检的方法,测定血糖、血脂、血压、心电图、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眼底等,并详细对受检人员询问病史. 结果 1 615名老年干部中发现代谢综合征198例,发生率为12.26%;1 004名中年干部中发现65例,发生率仅为6.47%(P<0.01).老年干部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1.67%、57.71%,较中年干部的发生率13.55%、29.58%有明显增高(P<0.01).老年代谢综合征者冠心病、腹型肥胖、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4.04%、63.64%和40.91%;而非老年代谢综合征者为26.15%、44.61%和29.23%,明显低于老年代谢综合征者(P<0.01). 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高发病率.老年代谢综合征伴有高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

    作者:王浩;杨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前言--老年人的合理营养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日趋增加,目前我国≥60岁人口已达1.3亿,占总人口 10%.如何保障老年人群享有健康,注意合理营养是极其重要的防病保健措施之一.

    作者:马凤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腹部卒中3例临床分析

    腹部卒中(abdominal apoplexy)较为罕见,它是指内脏血管自发性破裂引起腹膜后或腹腔内出血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腹内自发性出血为其特征,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则预后差.近年来国内有个案报道,由于对其病因、临床表现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其诊断比较困难.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将收治的3例老年腹腔卒中报道如下.

    作者:赵国栋;张俊华;潘红英;丁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人主动脉内膜剥离症17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动脉内膜剥离症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3年1月间经超声心动图、CT或MRI及主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的17例老年人主动脉剥离症. 结果本组17例老年主动脉剥离症患者,经内科药物治疗12例,死亡3例,病死率17.6%.5例主动脉内置入带膜支架和药物治疗9例,好转出院. 结论主动脉内带膜支架置入术,可以提高老年人主动脉内膜剥离症DeBakey C型治愈率.

    作者:段宝祥;陈绍良;叶飞;刘玲玲;徐兢;阚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Lipo-PGE1对老年PAOD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老年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患者的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疗效. 方法 36例PAOD住院患者,给予Lipo-PGE110 μg*d-1,静脉滴注,共14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变化、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液成像的改变、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指标等. 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甲襞微循环的总积分值明显降低(P<0.01),血粘度降低(P<0.05).踝肱指数增加,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明显改善. 结论 Lipo-PGE1可明显降低血粘度,改善甲襞微循环,改善PAOD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安全有效的用于老年PAOD的治疗.甲襞微循环明显障碍,可作为其诊治和判断疗效的筛选指标.

    作者:范利;李铁岭;李小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药物干预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方法测定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假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将4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依拉普利组20例,10~20 mg每日口服;氯沙坦组20例,50~100 mg每日口服,治疗8周后测Fbg、vWF、P-选择素、PAI-1. 结果老年高血压组治疗前Fbg(P<0.01)、vWF(P<0.05)、P-选择素(P<0.05)、PAI-1(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后2组Fbg、vWF、P-选择素、PAI-1均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2组间血栓前状态指标降低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依拉普利与氯沙坦抗高血压治疗时可改善其血栓前状态.

    作者:陈亚锋;刘昌慧;韩其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发酵菌感染分析

    非发酵菌是指一大类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它包括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等9个菌属的数十种细菌.为深入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患者肺部非发酵菌感染和耐药情况,本文对我院1998~2002年>60岁老年COPD住院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欧阳瑶;赵勇;肖慈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